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91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第一混气室,第一混气室包括有环形壁以及覆盖在环形壁上方的第一火盖,其特征在于:第一火盖的周壁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与第一混气室连通的出火体,出火体包括有至少外露出周壁外侧的出火部、位于周壁内侧的进气部以及连接在进气部和周壁内侧的弹性件,弹性件能根据燃气向混气室喷射的压力从而驱使出火体的移动和/或转动,从而改变出火部的出气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火盖中设置有能相对其移动和/或转动的出火体,以调整出火体之出火部的出气面积,从而调整向第一混气室喷射的混合气的速度而实现不发生回火的和谐的状态。不发生回火的和谐的状态。不发生回火的和谐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孔能调节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根据燃气锅炉中的燃烧气体燃料的方法,比如一预混燃烧器,燃气和空气以最适宜燃烧的混合比例预先混合,然后供应至火孔表面以进行燃烧。然而,当燃烧装置所需的负荷量小时,如果燃气在低压下供应,由于喷射到燃烧室内部的喷射速度低于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燃烧速度,火焰会在面对燃烧室内部的火盖板的内表面产生。结果,就有燃烧不正常的问题,即、发生回火。也就是说,如果通过火孔喷射的混合气的速度小于一个预定速度,则会发生在火孔内部产生火焰的回火。然而通过流量控制的方式较难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如一专利号为ZL201620432553.9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新型燃气灶大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05783145U),该专利包含块体本体,块体本体中部包含两个铰接部位,两个铰接部位分别为块体一和块体二,块体一和块体二各自上包含火孔,块体一和块体二不相互转动的时候为圆形结构。通过块体一相对块体二转动,从而实现火孔的方向调节,其主要作用是方便集中火力进行烹饪,可见其调整方式比较简单,火力调节也比较局限。
[0003]为此本申请人提供一种如一专利号为ZL201720766832.3(公告号为CN206958909U)的中国技术专利《火孔能调节的燃烧器》披露了这样一种火孔能调节的燃烧器,包括引射部件、混气座及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盖开设有一圈安装孔,所述的混气座上对应每个安装孔设有一球形的活动体,该活动体限位于前述的安装孔内并具有径向中空的出火通道,该出火通道的进气端与混气座的混气室相通,出气端则形成所述的火孔,并且,所述的混气座上对应每个活动体设有一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活动体外壁连接并能驱动活动体内外转动;虽然其能满足各自烹饪要求,但为了避免通过火孔喷射的混合气的速度小于一个预定速度,则会发生在火孔内部产生火焰回火的现象,还需要作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混合气低输出的情况下,能防止产生回火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根据燃烧工况而适应性地调节二次空气补充量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第一混气室,所述第一混气室包括有环形壁以及覆盖在所述环形壁上方的第一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的周壁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一混气室连通的出火体,所述出火体包括有至少外露出所述周壁外侧的出火部、位于所述周壁内侧的进气部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周壁内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根据混合气向第一混气室喷射的压力从而驱使出火体的移动和/或转动,从而改变出火部的出气面积。
[0007]为了实现弹性件的连接以及改变出火部的出气面积,从结构上实现优选地,所述出火体包括有内侧敞口而外侧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对应所述出火部的第一筒壁部分邻近其外侧具有主出火口,而所述筒体对应所述进气部的第二筒壁部分邻近其内内侧具有向外延伸的凸壁,该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凸壁上而弹性件的另一端则连接在所述周壁内侧,从而使得所述弹性件能根据混合气向第一混气室喷射的压力从而驱使出火体的移动和/或转动。
[0008]为了实现出火体的出火部具有更多的出火形式,优选地,所述筒体对应所述出火部的第一筒壁部分于所述主出火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副出火孔,各个第一副出火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第一副出火孔与筒体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从而能够形成旋火,在出火体转动的状态下也能够更好地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另一方面还能在相互之间更好地传火。
[0009]为了更好地对相邻出火体之间的相互传火,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外侧封闭端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副出火孔,所述主出火口与其中一个第二副出火孔通过传火通道连通。
[0010]为了避免出火体在移动过程中脱离第一火盖,优选地,所述筒体对应所述出火部的第一筒壁部分具有防止所述出火体脱离所述第一火盖的防脱件。
[0011]为了更好地将混合气引入火盖中并将第一混气室内的混合气速度维持在高于燃烧速度以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混气室的环形壁邻近其上方具有向内延伸的分隔环壁,所述分隔环壁的中央具有供混合气进入所述第一火盖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周缘向所述第一火盖延伸有凸圈。由于凸圈的口径小于第一混气室的上方,混合气经过凸圈进入火盖中能够维持在高于燃烧速度以上,同时通过出火体的移动和/或转动也能防止发生在出火体内侧的燃烧回火。
[0012]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一混气室外围通过连接体连接有第二混气室,所述连接体包括有沿着所述第一混气室之环形壁的中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板,所述第二混气室包括有直接以所述连接板作为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混气室间隔设置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以及覆盖在内环壁和外环壁上的第二火盖,所述第二混气室的底壁于内环壁的内围并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竖向补气通道。通过第一混气室外围设置有第二混气室能够形成双环火,同时第二混气室的底壁开设的竖向补气通道能分别向第一混气室和第二混气室补充二次空气,促进二者充分燃烧。
[0013]为了避免二次空气于第一混气室和第二混气室之间发生“争抢”,优选地,所述第一混气室的环形壁上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能将所述竖向补气通道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别连通第一混气室的出火区域和所述第二混气室的外壁区域。
[0014]为了能够使得竖向补气通道的二次空气能更好地传输至第二混气室的外壁区域,优选地,所述第二混气室的底壁沿径向开设有供所述竖向补充通道连通至所述第二混气室之外壁区域的传输通道,对应地,所述第二混气室的底壁沿径向还开设有与传输通道间隔设置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补气时,灶内的二次空气通过竖向补充通道上行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为经过传输通道传至第二混气室的外壁区域。
[0015]为了能够实现灶内的二次空气通过竖向补充通道上行时补至第一混气室,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有沿所述环形壁向外延伸并呈环状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外侧端具有向上翻折的翻折边,所述翻折边与所述第一混气室之环形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补气时,二次
空气通过竖向补充通道上行分成两路,其中另一路为经过第一间隔传至第一混气室的出火区域;另外隔板的翻折边还具有能防止沿着第一混气室之环形壁进入隔板中的溢液溢出,具有一定的盛装溢液的作用。
[0016]为了避免烹饪过程中的溢液进入竖向补充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二混气室的内环壁于所述竖向补气通道之上设置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内侧端与所述第一混气室之环形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竖向补气通道经所述第二间隔向所述第一混气室的出火区域补气。补气时,灶内的二次空气通过竖向补充通道上行分成两路,其中另一路为经过第一间隔传至第一混气室的出火区域,为了避免因遮挡板的设置而使得第一混气室的补气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第一混气室(1),所述第一混气室(1)包括有环形壁(11)以及覆盖在所述环形壁(11)上方的第一火盖(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盖(12)的周壁(121)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一混气室(1)连通的出火体(2),所述出火体(2)包括有至少外露出所述周壁(121)外侧的出火部(21)、位于所述周壁(121)内侧的进气部(22)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气部(22)和所述周壁(121)内侧的弹性件(23),所述弹性件(23)能根据燃气向第一混气室(1)喷射的压力从而驱使出火体(2)的移动和/或转动,从而改变出火部(21)的出气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体(2)包括有内侧敞口而外侧封闭的筒体(20),所述筒体(20)对应所述出火部(21)的第一筒壁部分(201)邻近其外侧具有主出火口(202),而所述筒体(20)对应所述进气部(22)的第二筒壁部分(203)邻近其内内侧具有向外延伸的凸壁(204),该弹性件(2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凸壁(204)上而弹性件(23)的另一端则连接在所述周壁(121)内侧,从而使得所述弹性件(23)能根据燃气向第一混气室(1)喷射的压力从而驱使出火体(2)的移动和/或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0)对应所述出火部(21)的第一筒壁部分(201)于所述主出火口(20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副出火孔(205),各个第一副出火孔(205)的中心线与所述筒体(20)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0)的外侧封闭端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副出火孔(206),所述主出火口(202)与其中一个第二副出火孔(206)通过传火通道(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0)对应所述出火部(21)的第一筒壁部分(201)具有防止所述出火体(2)脱离所述第一火盖(12)的防脱件(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的环形壁(11)邻近其上方具有向内延伸的分隔环壁(10),所述分隔环壁(10)的中央具有供燃气进入所述第一火盖(12)的进气口(101),所述进气口(101)的周缘向所述第一火盖(12)延伸有凸圈(22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外围通过连接体(5)连接有第二混气室(6),所述连接体(5)包括有沿着所述第一混气室(1)之环形壁(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慧玲俞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