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88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该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通过在槽体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在使用时启动安装在固定壳顶端的排气扇通过抽气口将槽体内部水解反应产生的废气抽出至固定壳的内部,随后通过固定壳内部设置的净化板对废气进行过滤净化,净化后的废气再通过排气扇排出装置,并且通过将固定连接在净化板两侧的安装卡块嵌在固定卡槽的内部达到了可方便快捷的对净化板进行安装以及拆卸更换的目的,可操作性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能,降低了装置运行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解决了不能有效的对水解时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后再排放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


[0001]本技术涉及水解设备
,具体为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社会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式主要采用水解的方式,即将污水投放入水解槽内部并添加反应剂与污水进行充分反应,以此来实现对污水进行处理的目的,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无动力增氧模块化水解槽逐渐被广泛投入使用,相较以往的水解槽水解效果更好且效率更高。但现有的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能有效的对水解时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后再排放;不便将水解完成后产生的沉积物排出装置;以及反应速率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来处理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能有效的对水解时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后再排放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槽体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沉积道,所述槽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投放泵,所述沉积道的内部设置有排放轴,所述槽体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槽体内部两侧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扩散管,所述槽体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两侧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净化板。
[0005]优选的,所述槽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插接有进水口,所述槽体内部一侧顶部的前端插接有增氧管,所述槽体另一侧的底端插接有排放口。
[0006]优选的,所述投放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液口,所述投放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底端和扩散管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壳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插接有排气扇,所述固定壳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插接有抽气口。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壳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槽,所述净化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卡块,所述安装卡块分别嵌在固定卡槽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槽体内部一侧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插接有密封轴套,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侧贯穿槽体一侧的底端以及密封轴套的内部,所述驱动轴的一侧和排放轴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扩散管的底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出液口,所述扩散管和输送管相连通,所述扩散管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分别和槽体内部的两侧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不
仅实现了能有效的对水解时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实现了便于将水解完成后产生的沉积物排出装置,而且实现了反应速率快;
[0012](1)通过在槽体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在使用时启动安装在固定壳顶端的排气扇通过抽气口将槽体内部水解反应产生的废气抽出至固定壳的内部,随后通过固定壳内部设置的净化板对废气进行过滤净化,净化后的废气再通过排气扇排出装置,并且通过将固定连接在净化板两侧的安装卡块嵌在固定卡槽的内部达到了可方便快捷的对净化板进行安装以及拆卸更换的目的,可操作性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能,降低了装置运行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0013](2)通过在沉积道的内部设置有排放轴,在水解完成后的废物沉积在沉积道需要清理排出装置时启动固定连接在槽体一侧底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并通过驱动轴带动与之相连接的排放轴转动,通过排放轴将沉积在沉积道内部的废料进行均匀快速的输送至排放口排出,并且通过插接在槽体内部一侧底端的密封轴套提高了驱动轴可槽体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有效的防止排放不畅,保障了装置正常使用;
[0014](3)通过在槽体内部两侧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扩散管,在使用时通过输送管将反应水解试剂输送至扩散管的内部,通过扩散管将反应试剂进行传导分散,随后通过固定连接在扩散管底端的出液口均匀排放至槽体的内部,使得试剂能有效的与槽体内部需要反应的水体进行结合,以此提高水解槽的反应速率,并通过固定杆将扩散管与槽体进行连接固定以实现对其进行稳固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壳正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排放轴正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扩散管仰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槽体;2、沉积道;3、扩散管;4、增氧管;5、固定壳;6、排气扇;7、抽气口;8、进水口;9、投放泵;10、进液口;11、输送管;12、出液口;13、排放口;14、底座;15、安装卡块;16、净化板;17、固定卡槽;18、驱动电机;19、密封轴套;20、驱动轴;21、排放轴;2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包括槽体1,槽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4,槽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沉积道2,槽体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投放泵9,沉积道2的内部设置有排放轴21,槽体1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8,槽体1内部两侧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扩散管3,槽体1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5,固定壳5内部两侧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净化板16,槽体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插接有进水口8,槽体1内部一侧顶部的前端插接有增氧管4,槽体1另一侧的底端插接有排放口13,投放泵
9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液口10,投放泵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1,输送管11的底端和扩散管3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
[0022]固定壳5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插接有排气扇6,固定壳5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插接有抽气口7,固定壳5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槽17,净化板16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卡块15,安装卡块15分别嵌在固定卡槽17的内部;
[0023]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使用时启动安装在固定壳5顶端的排气扇6通过抽气口7将槽体1内部水解反应产生的废气抽出至固定壳5的内部,随后通过固定壳5内部设置的净化板16对废气进行过滤净化,净化后的废气再通过排气扇6排出装置,并且通过将固定连接在净化板16两侧的安装卡块15嵌在固定卡槽17的内部达到了可方便快捷的对净化板16进行安装以及拆卸更换的目的,可操作性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能,降低了装置运行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0024]实施例2:槽体1内部一侧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插接有密封轴套19,驱动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20,驱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4),所述槽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沉积道(2),所述槽体(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投放泵(9),所述沉积道(2)的内部设置有排放轴(21),所述槽体(1)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8),所述槽体(1)内部两侧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扩散管(3),所述槽体(1)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5),所述固定壳(5)内部两侧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净化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插接有进水口(8),所述槽体(1)内部一侧顶部的前端插接有增氧管(4),所述槽体(1)另一侧的底端插接有排放口(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泵(9)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液口(10),所述投放泵(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1),所述输送管(11)的底端和扩散管(3)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增氧归一模块化水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升
申请(专利权)人:富凯迪沃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