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3675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包括小臂支撑部、手部支撑部和四指运动部,小臂支撑部与手部支撑部均水平放置,小臂支撑部的一端和手部支撑部的一端连接,四指运动部设置在手部支撑部上,小臂支撑部包括底板、两个对称的滑动固定组件和两个垫枕组件,两个垫枕组件设置在底板上,两个对称的滑动固定组件设置在底板的一端;手部支撑部包括垫板和握力单元,垫板水平放置,握力单元设置在垫板上,四指运动部包括两个控制组件、四指套组件和活动组件,两个控制组件对称设置在垫板上,活动组件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控制组件连接,四指套组件设置在活动组件上。优点,简单的机械滑动结构,操作简单,缓解患者手部肿胀。缓解患者手部肿胀。缓解患者手部肿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冠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常见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冠脉造影多取四肢动脉为入路,尤其经皮穿刺桡动脉最常用,冠脉造影经桡动脉穿刺术后,需要用止血压迫装置压迫止血,目前术后首次减压止血压迫时间尚无统一标准,一般于术后1小时开始放气,一共放4次,患者术后手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麻木、发紫钳、疼痛,虽然术后会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活动指导,但是患者依从性差不愿意锻炼,术后活动力度掌握不全,无效活动等影响着肢体的微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冠脉造影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紫钳、疼痛,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包括小臂支撑部、手部支撑部和四指运动部,小臂支撑部与手部支撑部均水平放置,小臂支撑部的一端和手部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臂支撑部、手部支撑部和四指运动部,小臂支撑部与手部支撑部均水平放置,小臂支撑部的一端和手部支撑部的一端连接,四指运动部设置在手部支撑部上;小臂支撑部包括底板(1)、两个对称的滑动固定组件(3)和两个垫枕组件(2),底板(1)水平放置,两个垫枕组件(2)设置在底板(1)上,两个对称的滑动固定组件(3)设置在底板(1)的一端;手部支撑部包括垫板(4)和握力单元(5),垫板(4)水平放置,握力单元(5)设置在垫板(4)上,垫板(4)一端与底板(1)一端连接;四指运动部包括控制组件(6)、四指套组件(7)和活动组件(8),控制组件(6)设置在垫板(4)上,活动组件(8)和控制组件(6)连接,四指套组件(7)设置在活动组件(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包括板体(11)和两组固定带(14),板体(11)上开设有第一直线滑槽(12)和第二直线滑槽(13),两组固定带(14)设置在板体(11)上,两个垫枕组件(2)设置在第一直线滑槽(12)内,两个对称的滑动固定组件(3)设置在第二直线滑槽(13)内;两个垫枕组件(2)均包括滑动板(21)和气囊(22),滑动板(21)是一个两侧面有槽的板,滑动板(21)设置在第一直线滑槽(12)内,滑动板(21)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孔,多个第一孔用于安装固定栓调整滑动板的位置,气囊(22)设置在滑动板(21)的上方,气囊(22)上设有充气口,气囊(22)的外表材质采用舒适透气的面料;两个对称的滑动固定组件(3)均包括第一滑块(31)和移动板(32),移动板(32)设置在第一滑块(31)上,第一滑块(31)设置在第二直线滑槽(13)内,第一滑块(31)上开设第二孔,第二孔用于安装固定栓调整第一滑块(31)的位置,两个对称的滑动固定组件(3)中的移动板(32)的内表面设置一层软硅胶体;两组固定带(14)均包括左侧带和右侧带,左侧带的一端设置在底板(1)的左侧,左侧带的另一端设有魔术贴刺面,右侧带的一端设置在底板(1)的右侧,右侧带的另一端设有魔术贴毛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脉造影术后手指活动电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垫板(4)的上表面设置一层软硅胶体;握力单元(5)包括固定板(51)、第二滑块(53)、两个支架(54)、中心杆(55)、弹性体(56)和计数单元,固定板(51)设置在垫板(4)上,固定板(51)上开设第三直线滑槽,第二滑块(53)设置在第三直线滑槽内,两个支架(54)垂直设置在第二滑块(53)上,中心杆(55)是中空结构,中心杆(55)的一端设有第四孔,中心杆(55)和两个支架(54)转动连接,弹性体(56)包裹中心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超雄卢妙王向明周传伟高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