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43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杆塔本体下设有接地电阻,所述杆塔本体顶部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通过设有安装法兰连接有直击雷防护设备,直接雷防护设备与接地电阻形成电路通路,直击雷防护设备由金属电极、变阻抑制器、静电屏蔽环和安装柱组成,金属电极设置在变阻抑制器上方,静电屏蔽环设置在变阻抑制器的下方,安装柱将金属电极、变阻抑制器、静电屏蔽环贯穿固定连接,杆塔本体设有用于架空集电线路的塔杆横担。通过设有直击雷防护设备,阻止雷电落在保护区域内,降低了对接地电阻要求,接地电阻为30Ω时可以正常工作。工作。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


[0001]本技术属于架空集电线路杆塔
,尤其涉及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直击雷防护采用引雷入地技术,包括杆塔接地、避雷线、线路避雷器等设备。杆塔为金属材料通过基座连接大地,用于泄放雷击电流。避雷线架设在杆塔顶部与杆塔导体连接,用于保护集电线路免遭雷击。线路避雷器连接在杆塔横担与集电线路之间,用于泄放集电线路上的雷电流。
[0003]引雷入地技术的关键点为接地部分,接地电阻为20Ω时,不能及时泄放雷电流,造成集电线路的雷击跳闸事故。对于山地多石条件下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接地电阻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引雷入地技术不能解决山地多石地貌的集电线路直击雷防护问题。为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以解决现有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对接地电阻的阻值设计要求较苛刻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杆塔本体下设有接地电阻,所述杆塔本体顶部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通过设有安装法兰连接有直击雷防护设备,直接雷防护设备与接地电阻形成电路通路,直击雷防护设备由金属电极、变阻抑制器、静电屏蔽环和安装柱组成,金属电极设置在变阻抑制器上方,静电屏蔽环设置在变阻抑制器的下方,安装柱将金属电极、变阻抑制器、静电屏蔽环贯穿固定连接,杆塔本体设有用于架空集电线路的塔杆横担。通过设有直击雷防护设备,阻止雷电落在保护区域内,降低了对接地电阻要求,接地电阻为30Ω时可以正常工作。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法兰高于杆塔本体顶部至少70cm,尽可能保证直击雷防护设备的效果。
[0008]进一步的,所述塔杆横担设有绝缘子串,用于架空集电线路。
[0009]进一步的,所述塔杆横担设有用于泄放集电线路上雷电流的线路避雷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由上固定机构和下固定机构组成,上固定机构和下固定机构都与支撑杆连接,两点连接,更为稳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机构可左右摆动,可以按需调节支撑杆的垂直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机构可左右摆动,可以按需调节支撑杆的垂直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杆塔本体为金属材质,起到导电作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杆塔本体顶部连接有避雷线,可以和直击雷防护设备起到双保险
功能。
[0015]进一步的,所述避雷线为避雷针,结构成熟稳定,易于采购。
[0016]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有直击雷防护设备,阻止雷电落在保护区域内,降低了对接地电阻要求,接地电阻为30Ω时可以正常工作,结构简单有效,易于制造故障率低,大大减少了接地电阻的设计制造难度,降低了成本。
[0018]2.本技术通过固定机构由上固定机构和下固定机构组成,上固定机构和下固定机构都与支撑杆连接,两点连接,更为稳定。
[0019]3.本技术通过杆塔本体顶部设有杆塔导体,杆塔导体与接地电阻通过设有避雷线与地面连接,进一步完善避雷效果,形成双保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整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结构中直击雷防护设备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说明:1.杆塔本体,2.接地电阻,3.固定机构,31.上固定机构,32.下固定机构,4.支撑杆,5.安装法兰,6.直击雷防护设备,61.金属电极,62.变阻抑制器,63.静电屏蔽环,64,安装柱,7.集电线路,8.塔杆横担,81.绝缘子串,82.线路避雷器,9.避雷线。
[0023]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理解。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设计出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1,杆塔本体1下设有接地电阻2,所述杆塔本体1顶部设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固定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上端通过设有安装法兰5连接有直击雷防护设备6,直接雷防护设备6与接地电阻2形成电路通路,直击雷防护设备6由金属电极61、变阻抑制器62、静电屏蔽环63和安装柱64组成,金属电极61设置在变阻抑制器62上方,静电屏蔽环63设置在变阻抑制器62的下方,安装柱64将金属电极61、变阻抑制器62、静电屏蔽环63贯穿固定连接,杆塔本体1设有用于架空集电线路7的塔杆横担8。通过设有直击雷防护设备7,阻止雷电落在保护区域内,降低了对接地电阻2要求,接地电阻2为30Ω时可以正常工作。
[0026]以上实施方式中,列举出2种实施例实现上述技术方案: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1,杆塔本体1下设有接地电阻2,所述杆塔本体1顶部设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通过卡箍固定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上端通过设有安装法兰5连接有直击雷防护设备6,所述安装法兰5高于杆塔本体1顶部70cm,尽可能保证直击雷防护设备6的效果;直接雷防护设备6与接地电阻2形成电路通路,直击雷防护设备6由金属电极61、变阻抑制器62、静电屏蔽环63和安装柱64组成,金属电极61设置在变阻抑制器62上方,静电屏蔽环63设置在变阻抑制器62的下方,安装柱64将金属电极61、变阻抑制器62、静电屏蔽环63贯穿固定连接,杆塔本体1设有用于架空集电线路7的塔杆横担8,所述塔杆横担8设有绝缘子串81,用于架空集电线路7;所述固定机构3由上固定机构31和下固定机构32组成,上固定机构31和下固定机构32都与支撑杆4连接,两点
连接,更为稳定,所述上固定机构31可左右摆动,可以按需调节支撑杆4的垂直度;所述杆塔本体1为金属材质,起到导电作用;所述杆塔本体1顶部连接有避雷线9,可以和直击雷防护设备6起到双保险功能;通过设有直击雷防护设备7,阻止雷电落在保护区域内,降低了对接地电阻2要求,接地电阻2为30Ω时可以正常工作。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1,杆塔本体1下设有接地电阻2,所述杆塔本体1顶部设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通过螺栓穿孔固定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上端通过设有安装法兰5连接有直击雷防护设备6,所述安装法兰5高于杆塔本体1顶部100cm,尽可能保证直击雷防护设备6的效果;直接雷防护设备6与接地电阻2形成电路通路,直击雷防护设备6由金属电极61、变阻抑制器62、静电屏蔽环63和安装柱64组成,金属电极61设置在变阻抑制器62上方,静电屏蔽环63设置在变阻抑制器62的下方,安装柱64将金属电极61、变阻抑制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1),杆塔本体(1)下设有接地电阻(2),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本体(1)顶部设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固定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上端通过设有安装法兰(5)连接有直击雷防护设备(6),直接雷防护设备(6)与接地电阻(2)形成电路通路,直击雷防护设备(6)由金属电极(61)、变阻抑制器(62)、静电屏蔽环(63)和安装柱(64)组成,金属电极(61)设置在变阻抑制器(62)上方,静电屏蔽环(63)设置在变阻抑制器(62)的下方,安装柱(64)将金属电极(61)、变阻抑制器(62)、静电屏蔽环(63)贯穿固定连接,杆塔本体(1)设有用于架空集电线路(7)的塔杆横担(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法兰(5)高于杆塔本体(1)顶部至少7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多石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杆横担(8)设有绝缘子串(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权周庆根张磊张树臣何正东刘湘毅王日成吕新伟魏赛段豪祥顾汉富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