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释热结构、释热单元、内热源模拟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释热结构、释热单元、内热源模拟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多孔介质中固相形成的孔隙具有弯曲、无定向和随机性的特点,流体质点在其中不停的混合和分离,使得其中的流动传热极其复杂,如果孔隙中的流体存在相变时,其两相流动传热过程将更为复杂。由于多孔介质内的流动与传热机理尚不完善,这个方向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特别在反应堆热工水力领域,球形燃料堆的流动换热、严重事故下熔融物碎片床堆积冷却等方向的研究中需要探索含内热源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0003]如何让细碎颗粒堆积成的多孔介质自行发热一直是实验研究中的主要难题,目前很多相关的实验研究中,由球形颗粒堆积成的球床采用电磁感应加热使每个钢制小球的表面均匀发热,由不规则形状颗粒堆积的碎片床采用内插电加热棒的方式。
[0004]感应加热方式能够满足碎片颗粒自发热的特点,但多孔介质区域内的不同位置的球发热功率不均匀,且使用范围也仅限于球形颗粒床。内插电加热源的方式几乎成为不规则颗粒床内热源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释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热棒,设于虚拟正方体的第一面的第一边上;第二加热棒,设于虚拟正方体的第二面的第二边上;以及第三加热棒,设于虚拟正方体的第三面的第三边上;所述第三面设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并分别与第一面和第二面垂直;第三边的两端分别垂直第二面和第三面;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互不共面;第一加热棒、第二加热棒和第三加热棒均用于插入颗粒床作为内热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释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床为不规则颗粒床。3.如权利要求2所述释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加热棒、第二加热棒和第三加热棒的长度均与虚拟正方体的边长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释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加热棒、第二加热棒和第三加热棒的线功率密度相同。5.如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释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加热棒、第二加热棒和第三加热棒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颗粒床的颗粒平均粒径的10倍。6.如权利要求5所述释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加热棒、第二加热棒和第三加热棒的断面宽度小于颗粒床的颗粒的平均粒径。7.一种释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8个权利要求1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生兴,宫厚军,黎阳,胡钰文,昝元峰,杨祖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