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及螺杆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323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及螺杆头的制造方法,它包括用于将圆钢初步成型为初级半成品的锻压模具,以及用于将初级半成品成型为次级半成品的精挤压模具,本技术方案通过使用锻压模具和精挤压模具进行螺杆头的成型,圆钢毛坯首先通过锻压模具初步成型为初级半成品,之后通过精挤压模具对初级半成品进行挤压成型,得到次级半成品,最后只需对次级半成品进行小面积的车削,并进行打磨和抛光即可得到螺杆头。光即可得到螺杆头。光即可得到螺杆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及螺杆头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更具体讲的是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及螺杆头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螺杆头是注塑螺杆和挤出螺杆上的核心部件,亦是注塑成型工艺中的核心部件,它担负着塑化、注塑、保压等主要的工艺步骤,因此必须按照严格的公差来制造。
[0003]如图12所示,螺杆头由头段31、中段柱体32和尾段柱体33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头段31上具有沿外周间隔布置的分流槽311,相邻的两个分流槽311之间形成凸缘312,头段31与中段柱体32的过渡面上形成凸起313,该结构是将圆钢毛坯送入数控加工中心通过车加工得到的,具体包括装夹定位、粗车加工、精车加工、铣槽,最后修整打磨去除毛刺,由于工序纷杂繁琐,导致加工速度较慢、效率偏低,而不同工序需要配置不同种类的刀库,加工中心和刀库的配置耗费及折旧均需要计入成本之中,因此极大地增加了加工制造的成本。
[0004]同时,如公开号为CN203994645U,专利名称为“成型机用螺杆头”的中国专利中所示出的问题,不同制造商所生产的螺杆头形状,以及同一制造商所生产的相同螺杆头的尺寸均存在差异,致使使用数控加工中心进行加工时,需要设定不同的参数,如刀具路径等,因此,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使用数控加工中心进行螺杆头加工时的加工速度慢、加工效率低,且原材料浪费严重,加工成本高,同时操作人员作业负担较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配合模具成型的方式来生产螺杆头,进而使得加工效率显著提高,废料减少,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同时能够减少操作人员作业负担的模具套和制造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它包括用于将圆钢初步成型为初级半成品的锻压模具,以及用于将初级半成品成型为次级半成品的精挤压模具。
[0008]作为优选的是,锻压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座和第一下模座,第一上模座和第一下模座中分别开设有对置的第一上型腔和第一下型腔,第一上型腔和第一下型腔均包括前段腔体、中段腔体和尾段腔体,第一上型腔和第一下型腔的前段腔体中均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嵌体,第一嵌体间隔排布,且与螺杆头上的分流槽等数。
[0009]作为优选的是,锻压模具还包括第一上模座和第一下模座上分别形成有可扣合的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前段腔体被上台阶面/下台阶面分置于中段腔体的一侧。
[0010]作为优选的是,精挤压模具包括第二上模座和第二下模座,第二下模座包括上下叠置的中间模和垫体,中间模中设有下模芯,第二上模座中设有上模芯,上模芯中开设有第二上型腔,下模芯中形成有与第二上型腔相对的第二下形腔,上模芯的一端可拆卸的插接
于第二下型腔中,第二下型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螺杆头的分流槽对应的第二嵌体。
[0011]作为优选的是,垫体中活动连接有顶针,顶针的一端同步插入至下模芯的第二下型腔中。
[0012]作为优选的是,中间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置的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下模芯包括分设于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中的第一模芯、第二模芯和第三模芯,第二嵌体形成于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的第二下型腔内壁上,第二上模座的一端插入于第三模芯的第二下型腔中。
[0013]作为优选的是,第二模芯靠近第三模芯的一侧形成有环绕其第二下型腔布置的过渡槽。
[0014]一种使用上述模具套件的螺杆头制造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将圆钢毛坯放入锻压模具的第一下模座的第一下型腔中;
[0016]S2:控制锻压机运行,使第一上模座向第一下模座方向移动,使第一上型腔和第一下型腔合拢,直至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完全相抵,完成锻压模具的合模,得到初级半成品;
[0017]S3:控制第一上模座移动使其和第一下模座分离,将初级半成品自第一下型腔中取出;
[0018]S4:将初级半成品以头段朝下的状态自精挤压模具下模芯的第二下型腔放入,并使其分流槽与其中的第二嵌体位置保持相对;
[0019]S5:控制压力机运行,使第二上模座向第二下模座方向移动,通过上模芯的第二上型腔套装至初级半成品的尾段主体上,并推动初级半成品移动,同时上模芯的一端插入至第二下型腔中进行合模,最终得到次级半成品;
[0020]S6:将次级半成品自第二下型腔中取出。
[0021]作为优选的是,它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2]S6

1:控制第二上模座移动使其和第二下模座分离,推动顶针,使第二下模座中的次级半成品的部分被顶出至第二下型腔外,并取出。
[0023]作为优选的是,对次级半成品的中段柱体进行车削,使中段柱体成型为圆台状结构,并对所有加工面进行打磨和抛光,得到螺杆头。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5]本专利技术使用包括锻压模具和精挤压模具在内的模具套件进行螺杆头的成型,圆钢毛坯首先通过锻压模具初步成型为初级半成品,之后通过精挤压模具对初级半成品进行挤压成型,得到次级半成品,最后只需对次级半成品进行小面积的车削,并进行打磨和抛光即可得到螺杆头,使用锻压模具和精挤压模具成型螺杆头的过程中极大地减少了废料的产生,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原材料的浪费,且精简了如装夹定位、粗车加工、精车加工等加工工序,故使得加工速度和加工效率亦能得到极大提高,同时,针对不同型号以及不同尺寸的螺杆头,制造商只需配置相应尺寸的模具套件即可,相较于刀库的配置成本更为低廉,对于操作人员而言,无需再设置繁琐的参数数据,从而可降低操作人员的作业负担,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模具套件锻压模具和精挤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锻压模具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精挤压模具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1精挤压模具A

A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第二上模座和上模芯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4垫体和顶针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模体和第一模芯装配状态下的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4第一模体和第一模芯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模体和第二模芯装配状态下的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是本专利技术图4第二模体和第二模芯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是本专利技术图4第三模体和第三模芯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是螺杆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如图所示:
[0039]1、锻压模具;11、第一上模座;111、第一上型腔;112、上台阶面;12、第一下模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将圆钢初步成型为初级半成品的锻压模具(1),以及用于将初级半成品成型为次级半成品的精挤压模具(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锻压模具(1)包括第一上模座(11)和第一下模座(12),所述第一上模座(11)和所述第一下模座(12)中分别开设有对置的第一上型腔(111)和第一下型腔(121),所述第一上型腔(111)和所述第一下型腔(121)均包括前段腔体(1a)、中段腔体(1b)和尾段腔体(1c),所述第一上型腔(111)和所述第一下型腔(121)的所述前段腔体(1a)中均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嵌体(1d),所述第一嵌体(1d)间隔排布,且与所述螺杆头(3)上的分流槽(311)等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模座(11)和所述第一下模座(12)上分别形成有可扣合的上台阶面(112)和下台阶面(122),所述前段腔体(1a)被所述上台阶面(112)/所述下台阶面(122)分置于所述中段腔体(1b)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挤压模具(2)包括第二上模座(21)和第二下模座(23),所述第二下模座(23)包括上下叠置的中间模(231)和垫体(232),所述中间模(231)中设有下模芯(24),所述第二上模座(21)中设有上模芯(22),所述上模芯(22)中开设有第二上型腔(221),所述下模芯(24)中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上型腔(221)相对的第二下形腔(241),所述上模芯的一端可拆卸的插接于所述第二下型腔(241)中,所述第二下型腔(241)的内壁上形成有与螺杆头(3)的分流槽(311)对应的第二嵌体(241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232)中活动连接有顶针(25),所述顶针(25)的一端同步插入至所述下模芯(24)的所述第二下型腔(241)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螺杆头的模具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模(23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置的第一模体(231a)、第二模体(231b)和第三模体(231c),所述下模芯(24)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模体(231a)、所述第二模体(231b)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固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