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面集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321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沙流监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坡面集沙装置,包括收集桶和集沙组件,集沙组件包括转动柱及设置在转动柱上的若干转板,转板内部设置有集沙板,转板上设置有若干集沙槽,通过集沙槽与集沙板配合来将收集到的沙排至收集桶内,转板端部连接有驱动叶片来使集沙板能够调节自己的位置来满足对不同风向的风沙流监测工作中,通过设置集水箱与连通组件配合来实现对集沙板的自动清理功能,配合收集桶内设置的引流组件和集沙桶来对所收集的沙进行过滤和除污,使得整体装置具有更好的风沙收集效果,有效避免了集沙板上产生的泥垢附着等现象,具有更强的实用效果。具有更强的实用效果。具有更强的实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面集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沙流监测相关
,具体是一种坡面集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很多的生态功能,湿地水体和湿性地面能够有效的捕获风沙,使得湿地在地表固沙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对湿地表面的残留风沙监测保护工作也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集沙装置大多通过设置集沙板与收集装置配合来实现对风沙流的监测功能,在对湿地坡面进行风沙监测时,传统的集沙装置容易因风沙与雨水相互作用而产生泥垢杂质等,时间久了这些泥垢杂质附着在集沙装置表面,便会影响后续的风沙采集监测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面集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坡面集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上设置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上设置有集沙组件,所述集沙组件外围设置有外网罩,所述集沙组件包括配合设置在收集桶上的转动柱及圆周对称分布设置在转动柱上的若干转板,所述转板内腔设置有集沙板,所述转板上沿转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集沙槽,所述集沙槽与转板内腔相连通,所述转板远离转动柱一端等间距连接有若干驱动叶片,所述收集桶内底面设置有集沙桶,所述集沙桶与集沙组件之间设置有引流组件,所述收集桶侧部、与引流组件侧端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内设置有封塞,收集桶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安装台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二安装台上设置有集水箱,所述转动柱端部设置有连通组件,所述集水箱通过输水管与连通组件入口端配合连接,所述连通组件出口端延伸至集沙板内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板为两端均具有开口,所述集沙板端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集沙板镶嵌设置在转板内,集沙板设置长度大于集沙槽设置长度,所述集沙槽靠近收集桶一端延伸至转板端部开口位置处。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桶顶部通过第一连接杆设置有轴承套,所述转动柱一端连接有适配轴,所述适配轴与轴承套配合连接,所述外网罩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输水管相连,第一连接管另一端与连通组件进口端配合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通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柱端部的套筒、设置在安装板端部的第三连接管及设置在集沙板端部的若干出水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端部延伸至套筒内腔,所述套筒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管内设置有若干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的设置数量与出水管设置数量一致,第四连接管通过第五连
接管与对应的出水管相连。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管的设置数量与所述集沙槽的设置数量一致,出水管的水平方向设置位置与所述集沙槽的水平方向设置位置相对应。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第一锥形板和设置在第一锥形板上方的第二锥形板,所述第一锥形板底部设置有排沙管,所述第二锥形板外端连接与环形网板内端相连,所述环形网板外端与收集桶内壁相连,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在环形网板侧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沙桶内壁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集沙布。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设置集沙组件与收集桶配合来实现对风沙流的监测功能,集沙组件通过设置转动柱、转板、集沙板与驱动叶片等配合来对不同风向的风沙流进行监测,通过设置集水箱与连通组件配合来实现对集沙板的自动清理功能,配合引流组件和集沙桶来对所收集的沙进行过滤和除污,方便后续回收统计,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且组合安装方便,能够避免集沙板上产生泥垢附着,集沙监测效果更好,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沙组件与回收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引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动柱端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通组件与集沙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0]其中:第一安装台

1,第二安装台

2,集水箱

201,过滤箱

202,太阳能板

203,控制箱

204,输水泵

205,收集桶

3,第一排水口

301,封塞

302,第二排水口

303,轴承套

304,第一连接杆

305,外网罩

4,固定套

401,第一连接管

402,集沙组件

5,转动柱

501,转板

502,安装板

503,集沙槽

504,驱动叶片

505,第二连接杆

506,适配轴

507,集沙板

508,连通组件

6,套筒

601,第二连接管

602,第三连接管

603,第四连接管

604,第五连接管

605,出水管

606,集沙桶

7,第三排水口

701,安装框

702,集沙布

703,引流组件

8,第一锥形板

801,排沙管

802,第二锥形板

803,环形网板

804,输水管

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4,一种坡面集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台1,所述第一安装台1上设置有收集桶3,所述收集桶3上设置有集沙组件5,所述集沙组件5外围设置有外网罩4,所述集沙
组件5包括配合设置在收集桶3上的转动柱501及圆周对称分布设置在转动柱501上的若干转板502,所述转板502内腔设置有集沙板508,所述转板502上沿转板502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集沙槽504,所述集沙槽504与转板502内腔相连通,所述转板502远离转动柱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面集沙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上设置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上设置有集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沙组件外围设置有外网罩,所述集沙组件包括配合设置在收集桶上的转动柱及圆周对称分布设置在转动柱上的若干转板,所述转板内腔设置有集沙板,所述转板上沿转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集沙槽,所述集沙槽与转板内腔相连通,所述转板远离转动柱一端等间距连接有若干驱动叶片,所述收集桶内底面设置有集沙桶,所述集沙桶与集沙组件之间设置有引流组件,所述收集桶侧部、与引流组件侧端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内设置有封塞,收集桶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安装台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二安装台上设置有集水箱,所述转动柱端部设置有连通组件,所述集水箱通过输水管与连通组件入口端配合连接,所述连通组件出口端延伸至集沙板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面集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为两端均具有开口,所述集沙板端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集沙板镶嵌设置在转板内,集沙板设置长度大于集沙槽设置长度,所述集沙槽靠近收集桶一端延伸至转板端部开口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坡面集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顶部通过第一连接杆设置有轴承套,所述转动柱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霓曹恭祥王晓江张文军梁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