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93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内套设有泵体,且所述泵体的输入端、输出端均穿出罩壳周壁,所述泵体中部转动嵌设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一端穿出罩壳一侧端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轮,所述罩壳远离传动轮的一侧设置有共流腔,所述共流腔中部固定嵌设有导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通过换热介质穿过罩壳和泵体之间间隙的方式对超低温油雾捕集泵进行升温,换热沿间隙内的折流板内曲折流通,使得升温效果更好,中空轴与导流管为套管式结构,加热介质进入到中空轴深处后能够沿回流空间折返,这样使得中空轴能够快速升温,解决了超低温油雾捕集泵核心升温困难的问题。超低温油雾捕集泵核心升温困难的问题。超低温油雾捕集泵核心升温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超低温油雾捕集泵
,具体是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油扩散泵的高真空环境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残余气体,80%以上是水蒸汽、油蒸汽及其它高沸点的蒸汽,但其抽除残余气体的能力低,时间长,而且所残余气体还是工件的污染源,从而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超低温捕集泵则是解决问题的上佳选择。
[0003]超低温捕集泵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能到

120℃以下的制冷盘管,放置在真空室中或油扩散泵的泵口,通过其表面的低温冷凝效应,迅速捕集真空系统的残余气体,从而大大缩短抽真空的时间(可缩短60

90%的抽气时间)、获得洁净的真空环境,被广泛应用于真空镀膜、航天军工、卫生医疗等领域。
[0004]超低温捕集泵重复使用前需恢复常温,可防止管内吸收了大量的水汽而结冰影响下次使用,而传统沿泵体外壁进行外部加热的方式,难以快速恢复超低温捕集泵的内温,这严重影响了超低温捕集泵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内套设有泵体,且所述泵体的输入端、输出端均穿出罩壳周壁,所述泵体中部转动嵌设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一端穿出罩壳一侧端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轮,所述罩壳远离传动轮的一侧设置有共流腔,所述共流腔中部固定嵌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一直延伸至空心轴内,所述罩壳和泵体之间还设置有间隙,且间隙内分布有至少一个折流板,所述共流腔与该间隙之间通过橡胶管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罩壳的外壁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且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分别位于罩壳的两极,使得所述橡胶管内的换热介质能够穿过罩壳和泵体之间设置的间隙。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管位于空心轴内部的端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且所述导流管与空心轴内壁之间设置有与共流腔相连通的回流空间。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罩壳的下方设置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可拆卸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传动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配板上还插设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与泵体的输出端之间为法兰连接,所述泵体的输入端内设置有多层油雾捕集滤板。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心轴的外壁设置有桨叶片组,所述桨叶片组可围绕空心轴旋转,所述泵体内设置有容纳空间,且容纳空间适配桨叶片组的活动轮廓结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通过换热介质穿过罩壳和泵体之间间隙的方式对超低温油雾捕集泵进行升温,换热沿间隙内的折流板内曲折流通,使得升温效果更好,中空轴与导流管为套管式结构,加热介质进入到中空轴深处后能够沿回流空间折返,这样使得中空轴能够快速升温,解决了超低温油雾捕集泵核心升温困难的问题,同时,桨叶片组也能起到扩散作用,使得超低温油雾捕集泵升温更加均匀,解决了难以快速恢复超低温捕集泵的内温,这严重影响了超低温捕集泵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的外观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中罩壳的结构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中空心轴的结构剖面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中泵体的结构剖面图。
[0019]图中:1、罩壳;11、进液管;12、排液管;2、泵体;3、空心轴;31、传动轮;32、桨叶片组;4、共流腔;41、导流管;411、导流孔;5、折流板;6、橡胶管;7、装配板;71、安装座;72、传输管;8、驱动电机;81、驱动轮;9、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包括罩壳1,所述罩壳1内套设有泵体2,且所述泵体2的输入端、输出端均穿出罩壳1周壁,所述泵体2中部转动嵌设有空心轴3,所述空心轴3的一端穿出罩壳1一侧端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轮31,所述罩壳1远离传动轮31的一侧设置有共流腔4,所述共流腔4中部固定嵌设有导流管41,所述导流管41的一端一直延伸至空心轴3内,所述罩壳1和泵体2之间还设置有间隙,且间隙内分布有至少一个折流板5,所述共流腔4与该间隙之间通过橡胶管6连通,罩壳1、泵体2均为组合拼接式结构,可一分为二设计,在拆分结构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垫圈,能够保证密封性,本申请不对罩壳1、泵体2的安装方式进行限制;共流腔4的作用是使得换热介质能够从回流空间进入到间隙内,其中,换热介质可为导热油等等在

120℃以下不易结冻的物质。
[0022]其中,所述罩壳1的外壁设置有进液管11和排液管12,且所述进液管11和排液管12分别位于罩壳1的两极,使得所述橡胶管6内的换热介质能够穿过罩壳1和泵体2之间设置的间隙,折流板5可呈螺旋状结构,这样能够引导换热介质在间隙内螺旋流通,从间隙的一端
流至另一端,这样保证泵体2各处均能够被换热。
[0023]其中,所述导流管41位于空心轴3内部的端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411,且所述导流管41与空心轴3内壁之间设置有与共流腔4相连通的回流空间,导流孔411位于空心轴3的最深处,这样能够使得换热介质能够完全排出,保证了换热介质的流通性,值得一提的是,导流管41相当于填充柱,该填充柱的设置,使得换热介质更贴近于空心轴3内壁,使得空心轴3的换热效果更好。
[0024]其中,所述罩壳1的下方设置有装配板7,所述装配板7上设置有安装座71,所述安装座71上可拆卸连接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81,所述驱动轮81与传动轮31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9,值得一提的是,驱动轮81与传动轮31的半径比能够决定传动比,在驱动轮81半径大于传动轮31半径时,具备加速传动的效果,在驱动轮81半径小于传动轮31半径时,具备减速传动的效果。
[0025]其中,所述装配板7上还插设有传输管72,所述传输管72与泵体2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包括罩壳(1),所述罩壳(1)内套设有泵体(2),且所述泵体(2)的输入端、输出端均穿出罩壳(1)周壁,所述泵体(2)中部转动嵌设有空心轴(3),所述空心轴(3)的一端穿出罩壳(1)一侧端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轮(3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远离传动轮(31)的一侧设置有共流腔(4),所述共流腔(4)中部固定嵌设有导流管(41),所述导流管(41)的一端一直延伸至空心轴(3)内,所述罩壳(1)和泵体(2)之间还设置有间隙,且间隙内分布有至少一个折流板(5),所述共流腔(4)与该间隙之间通过橡胶管(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的外壁设置有进液管(11)和排液管(12),且所述进液管(11)和排液管(12)分别位于罩壳(1)的两极,使得所述橡胶管(6)内的换热介质能够穿过罩壳(1)和泵体(2)之间设置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温油雾捕集泵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1)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邦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达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