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41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其包括基片,所述基片从其中心位置沿径向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围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包围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基片在对应所述第一区域位置、第二区域位置和第三区域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光线透光率的镀膜层,所述第一区域内防护镜片的黄绿光透光率大于等于所述基片透光率的1.15倍,所述第二区域内防护镜片的红橙光透光率大于等于所述基片透光率的1.14倍,所述第三区域内防护镜片的蓝紫光透光率大于等于所述基片透光率的1.16倍。本申请的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可以针对性地提高老龄人群视网膜锥状体细胞和杆状体细胞的能动性,减少蓝光入射危害,改善老年人视力状况。改善老年人视力状况。改善老年人视力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


[0001]本技术涉及镜片
,尤其涉及一种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

技术介绍

[0002]白内障(IOL)术后病人,裸眼视力基本上都比手术前有大幅度的提升,能适合日常生活的需要,如穿衣,吃饭等,但看电视的画面与色彩,因为IOL预测系统的误差,需要再配戴上一副矫正眼镜,在美国,51%的这类病人戴上眼镜;在北欧,术后71%的人戴上矫正眼镜。这类病人原来都有老视眼存在,术后看近物时,像看手机画面时,常常需要一副老花镜。我国老年性白内障手术量每年已达300万例。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类手术病人术后需要精细目力的几率和要求也逐年提高,他们也会和西方发达国家人士一样,再选配一副高档的矫正眼镜,弥补残留的屈光不正,减少看物时的眩光等。
[0003]但是这些普通仍然无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老年病人的视细胞,包括锥状体细胞和杆状体细胞的活力都已经下降,配戴普通矫正眼镜无法提升视细胞的能动性。(2)老年病人视网膜黄斑部组织内的类脂质沉积较多,佩戴普通镜片无法提供黄斑病变的保护。
[0004]视网膜上的视细胞分为锥状体细胞和杆状体细胞二种。锥状体细胞管理形觉和色觉,90%集中在视网膜中央部的黄斑区。杆状体细胞管理光的明暗,广泛均匀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1)锥状体视细胞对光线的最敏感波长峰值为554nm;杆状体视细胞对光线的最敏感波长峰值为490nm。2)黄色与蓝色互为补色;同一个光学体中,黄色通透性能增加,势必造成蓝色光通透性能下降,反之亦然。3)老年减少蓝光射入有利黄斑保护。
>[0005]随着镜片技术的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防护镜片,但效果都不好。比如文献CN105293953A内公开的紫外防护镜片,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紫外线防护与正常观察的完美统一,解决了佩戴太阳镜阻隔紫外线防治白内障时,可见光透过率低影响人眼观察的问题,但其并未对特定波段范围的光线进行区别对待,防护效果不佳。又比如文献CN203673097U内公开的蓝光级防护镜片,尽管其具有较好的防护蓝光效果,但蓝光过滤效果能够达到40%,则也就意味着400nm

500nm的透过率在60%以下,而透过率太低会导致视觉效果变差,不利于佩戴者正常的需求。
[0006]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将镜片自中心位置沿径向方向向外依次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三个不同区域,并通过在基片上镀膜的方式对第一区域内黄绿光的透光率、第二区域内红橙光的透光率以及第三区域内蓝紫光的透光率进行设计,从而实现白内障眼睛术后的保护作用。具体方案如下:
[0008]一种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其包括基片,所述基片从其中心位置沿径向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围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包围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基片在对应所述第一区域位置、第二区域位置和第三区域位置分别设
置有用于控制光线透光率的镀膜层,所述第一区域内防护镜片的黄绿光透光率大于等于所述基片透光率的1.15倍,所述第二区域内防护镜片的红橙光透光率大于等于所述基片透光率的1.14倍,所述第三区域内防护镜片的蓝紫光透光率大于等于所述基片透光率的1.16倍。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域内各点位置距离所述基片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等于6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域内各点位置距离所述基片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6mm,且小于等于12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区域内各点位置距离所述基片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12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基片透光率的波段范围为380nm

780nm。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域内防护镜片黄绿光透光率的波段范围为500nm

630n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域内防护镜片红橙光透光率的波段范围为630nm

780nm。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区域内防护镜片蓝紫光透光率的波段范围为380nm

500nm。
[0016]进一步的,所述基片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0%。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在镜片的中心光学区为第一个圆形区域,为佩戴者提供清晰的中心视力同时,降低了蓝紫光和红橙光的透过率,对于白内障术后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第二个圆形区域,降低了黄绿光和蓝紫光的透过率,可以进一步降低蓝紫光的透过率;在第三个圆形区域,降低了黄绿光和红橙光的透过率,尽管蓝紫光透过率增加,但是进入眼镜的光线减少,蓝紫光的危害大大降低。由于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每个结构里面提升特定波段的透过率,综合整个镜片,其光学色平衡得到很好的补充。本技术在保护白内障术后的要求前提下,镜片有更好的色平衡,视觉舒适度会有很好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

第一区域,2

第二区域,3

第三区域,4

中心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1]本申请的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包括基片,通过在所述基片表面使用镀膜的方式,使得不同区域内镜片的透过率在不同波段进行调整。所述基片从其中心位置4沿径向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区域1、第二区域2和第三区域3。所述第二区域2包围所述第一区域1,所述第三区域3包围所述第二区域2,如图1所示。其中,图中各区域内填充的斜直线仅为区分各区域,并不涉及任何和技术相关内容。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1为圆形,所述第一区域1的直径为12mm。所述第二区域2优选为圆环形,自所述第一区域1边缘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区域2的外边缘直径为24mm。所述第三区域3为所述基片在所述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之外的区域,所述第三区域3优选为圆环形,自所述第二区域2的边缘向外延伸。所述第三区域3的外边缘直径在55mm

90mm。
[0022]现定义所述基片的透光率为τ
v
,镜片黄绿光透光率为τ
by
,镜片红橙光透光率为τ
ry
,镜片蓝紫光透光率为τ
sb
。所述基片的透光率τ
v
≥80%。优选的,所述基片的透光率τ
v
≥85%。经镀膜后的所述第一区域1内防护镜片的黄绿光透光率τ
by
≥1.15τ
v
。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1内防护镜片的黄绿光透光率τ
by
=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片,所述基片从其中心位置(4)沿径向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区域(1)、第二区域(2)和第三区域(3),所述第二区域(2)包围所述第一区域(1),所述第三区域(3)包围所述第二区域(2),所述基片在对应所述第一区域位置、第二区域位置和第三区域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光线透光率的镀膜层,所述第一区域(1)内防护镜片的黄绿光透光率大于等于所述基片透光率的1.15倍,所述第二区域(2)内防护镜片的红橙光透光率大于等于所述基片透光率的1.14倍,所述第三区域(3)内防护镜片的蓝紫光透光率大于等于所述基片透光率的1.16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内各点位置距离所述基片中心位置(4)的距离小于等于6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内障术后防护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2)内各点位置距离所述基片中心位置(4)的距离大于6mm,且小于等于12mm。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仁远余浩墨汪山献松禇刈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