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烯睡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25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8
一种发热烯睡袋,包括:上片和下片;上片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里层、第一填充层、石墨烯发热层、第二填充层和表层,上片包括第一头部位置和第一下部位置,头部所在的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网罩;下片自内而外依次设有里层、第一填充层、石墨烯发热层、第二填充层、气垫层和表层,下片设置第二头部位置和第二下部位置;上片与下片全等,第一下部位置和第二下部位置连接,第一头部位置和第二头部位置通过拉链连接;上片的石墨烯发热层和下片的石墨烯发热层均与开关电性连接,开关与移动电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睡袋,能够防止蚊虫的叮咬且提高睡袋的舒适度。且提高睡袋的舒适度。且提高睡袋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烯睡袋


[0001]本技术是关于睡袋的,尤指一种发热烯睡袋。

技术介绍

[0002]露营是一种短时的户外生活方式,是为了工程、军事、测绘、旅游等而特设临时的户外驻扎区,包括营帐、草棚、车房等简易形式的短时户外居住营所。通常人们露营时在帐篷里面放置睡袋,在睡袋中休息睡觉,睡袋的选择非常重要,晚上睡觉时温度下降,需要能够保温的睡袋;且露营都在户外,不但地面比较硬,睡觉不舒服,另外蚊虫较多,需要一种睡觉舒服且防止蚊虫叮咬的睡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烯睡袋,能够防止蚊虫的叮咬且提高睡袋的舒适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发热烯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片和下片。
[0005]上片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里层、第一填充层、石墨烯发热层、第二填充层和表层,上片设有第一头部位置和第一下部位置,第一头部位置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网罩,网罩通过拉链可拆卸设置在通孔处;下片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里层、第一填充层、石墨烯发热层、第二填充层、气垫层和表层,下片设置第二头部位置和第二下部位置,第二头部位置处设有气囊,气囊设置在下片的里层上。
[0006]上片与下片全等,第一下部位置和第二下部位置连接,第一头部位置和第二头部位置通过双向拉链连接。
[0007]上片的石墨烯发热层和下片的石墨烯发热层均与开关电性连接,开关与移动电源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上片和下片的的石墨烯发热层与第二填充层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且在上片的石墨烯发热层与第二填充层之间设有干燥层。
[0009]进一步,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为羽绒。
[0010]进一步,表层为防水尼龙布。
[0011]进一步,下片的气垫层包括多个气室、与气室相通的管道、为气室充放气的气阀,气阀设置在管道上。
[0012]进一步,里层为驼绒。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结构简单,网罩便于使用者换气、呼吸。且网罩可以避免蚊虫进入睡袋中,影响使用者休息。且网罩通过拉链设置在上片上,方便网罩的拆卸。石墨烯发热层可以提供热量,且石墨烯抗菌、抑菌且祛湿,石墨烯的远红外功能,能强化皮肤免疫细胞功能,达到消炎抑菌之效,对使用者的身体有利。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一方面使睡袋内部保证
暖和,另一方面避免睡袋内部的温度散发出去。使用者也可以将双向拉链拉开,使头部露在外面,便于不同环境下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8]图3为上片剖视图;
[0019]图4为下片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里层,2、第一填充层,3、石墨烯发热层,4、第二填充层,5、气囊,6、表层,7、干燥层,8、气室,9、管道,10、网罩,11、上片,12、第一头部位置,13、第一下部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发热烯睡袋,包括:上片11和下片。
[0024]上片11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里层1、第一填充层2、石墨烯发热层3、第二填充层4和表层6,上片11设有第一头部位置12和第一下部位置13,第一头部位置12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网罩10,网罩10通过拉链可拆卸设置在通孔处;下片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里层1、第一填充层2、石墨烯发热层3、第二填充层4、气垫层和表层6,下片设置第二头部位置和第二下部位置,第二头部位置处设有气囊5,气囊5设置在下片的里层1上。
[0025]上片11与下片全等,第一下部位置13和第二下部位置连接,第一头部位置12和第二头部位置通过双向拉链连接。
[0026]上片11的石墨烯发热层3和下片的石墨烯发热层3均与开关电性连接,开关与移动电源电性连接。
[0027]本实施例中,使用者躺卧在上片11和下片之间,使用时,向气囊5中充气,使用者身子进入第一下部位置13和第二下部位置之间,使用者头部枕在气囊5上,然后将双向拉链拉上,使使用者整个身体位于上片11和下片之间,使用者可以通过睡袋上的网罩10换气、呼吸。且网罩10可以避免蚊虫进入睡袋中,影响使用者休息。若使用者进入睡袋休息时,想把头部露出,可以将双向拉链拉开一部分,使第一头部位置12朝向第一下部位置13折叠,使用者的头部即可露在外面。
[0028]网罩10通过拉链设置在上片11上,可以便于网罩10的拆卸,进而便于对网罩10进行清洁。
[0029]在使用时,打开开关,移动电源使石墨烯发热,可以提高睡袋内部的温度,且石墨烯抗菌、抑菌且祛湿,石墨烯的远红外功能,能强化皮肤免疫细胞功能,达到消炎抑菌之效,
对使用者的身体有利。
[0030]第一填充层2和第二填充层4一方面使睡袋内部保证暖和,另一方面避免睡袋内部的温度散发出去。
[0031]进一步,上片11和下片的的石墨烯发热层3与第二填充层4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且在上片11的石墨烯发热层3与第二填充层4之间设有干燥层7,干燥层7的主要物质为硅胶,吸附睡袋周围产生的潮气,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睡眠体验。
[0032]本技术中,干燥层7可以保证睡袋内干燥,避免睡袋内潮湿影响使用者的睡眠。
[0033]进一步,第一填充层2和第二填充层4为羽绒,具有极高的保暖效果。
[0034]进一步,表层6为防水尼龙布,防水尼龙布具有优异的防霉性,阻燃性,100%防水,良好的低柔软性,强度高,拉力强,重量轻,耐磨、耐用、耐寒、耐老化,适合户外使用。
[0035]进一步,下片的气垫层包括多个气室8、与气室8相通的管道9、为气室8充放气的气阀,气阀设置在管道9上。图4中显示气室8是串联连接的,也可以是管道9与每个气室8单独连通,不同的类型,根据需求选用。
[0036]通过气阀和管道9向气室8内部充气,可以使气室8膨胀起来,保证睡袋的舒适度,且不使用时还可以将内部的气体排出去,便于收纳携带。
[0037]进一步,里层1为驼绒,驼绒纤维为中空状结构,有利于空气的储存,比较保暖。驼绒的整体稳性较强,经久耐用,还有细柔轻滑保暖性强等优良特性。驼绒含有天然蛋白质成分,不易产生静电,不易吸灰尘,对皮肤无刺激过敏现象。
[0038]在使用时,向气室8内部充气,使用者打开双向拉链进到睡袋里面,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全部闭合双向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烯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片(11)和下片;上片(11)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里层(1)、第一填充层(2)、石墨烯发热层(3)、第二填充层(4)和表层(6),上片(11)设有第一头部位置(12)和第一下部位置(13),第一头部位置(12)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网罩(10),网罩(10)通过拉链可拆卸设置在通孔处;下片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里层(1)、第一填充层(2)、石墨烯发热层(3)、第二填充层(4)、气垫层和表层(6),下片设置第二头部位置和第二下部位置,第二头部位置处设有气囊(5),气囊(5)设置在下片的里层(1)上;上片(11)与下片全等,第一下部位置(13)和第二下部位置连接,第一头部位置(12)和第二头部位置通过双向拉链连接;上片(11)的石墨烯发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双全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四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