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睡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44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5
一种婴儿睡袋,包括由前片和后片组成的睡袋本体,所述后片为圆形或椭圆形后片,所述前片分为上部和下部,前片上部的两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开口,所述前片下部的投影面积小与与其对应的后片面积,前片下部与后片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合拢后,向上翻折的后片翻折部支撑起前片,睡袋的下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3D形状,本新型的3D状睡袋,可增加腿部的活动空间,防止前片压迫身体,前片的上部与后片形状相同,增加手部的活动空间。增加手部的活动空间。增加手部的活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睡袋


[0001]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睡袋。

技术介绍

[0002]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由于婴儿很容易踢被子,所以一定要使用睡袋来防止睡眠时着凉。传统的婴儿睡袋是呈长方形或梯形,上身比较合身,下身比较大,是为了给婴儿提供一个翻身或者活动腿脚的空间。一般这种睡袋是由前后两片面料在侧边车缝住组成的,所以空间是扁平的,睡袋直接盖在婴儿身上,尤其是秋冬季的厚夹棉睡袋,对于婴儿来说太重,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一般这种睡袋的上身由正常的接袖组成,婴儿需要把手臂伸在两个袖子里,这样手臂就是单独被架在身体以外,上下都不能自由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婴儿睡袋,包括由前片和后片组成的睡袋本体,所述后片为圆形或椭圆形后片,所述前片分为上部和下部,前片上部的两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开口,所述前片下部的投影面积小与与其对应的后片面积,后片两侧向上翻折与前片下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合拢后,翻折部支撑前片,睡袋的下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3D形状。
[0004]所述后片包括后片本体和两块侧片,该后片本体上部为半圆状,后片本体下部为梯形状,所述侧片为弧形侧片,所述弧形侧片与后片本体下部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后,后片成一圆形或椭圆形后片,所述侧片的弧面与前片之间为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侧片和前片,通过第二连接件使弧形侧片与前片实现开合,合拢后的睡袋内部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状的空间,所述前片上部设有领口,还包括第三开口部,所述第三开口部从领口贯穿到前片的底部,所述第三开口部通过第三连接件开合。
[0005]所述第一、二、三、四连接件为拉链、魔术贴中的一种。
[0006]所述第一开口部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开口部为弧形开口。
[0007]所述第一开口部为直线开口。
[0008]所述睡袋的两肩部设有耳状突起。
[0009]一种婴儿睡袋,包括由前片和后片组成的睡袋本体,所述睡袋本体分为睡袋本体上部和睡袋本体下部,所述睡袋本体上部设有领口,睡袋本体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口部,所述睡袋本体下部的前片和后片之间设有侧片,该侧片为弧形侧片,所述弧形侧片的弧面与前片之间为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通过连接件连接,通过连接件使弧形侧片与前片实现开合,合拢后的睡袋本体下部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状的空间,所述前片还设有第三开口部,第三开口部从领口一直贯穿到下端。
[0010]本技术后片的下部向上翻折与前片的后部连接,翻折部分将支撑在前片和后片之间,使下部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立体空间,与现有扁平儿童睡袋相比,本新型儿童睡袋使儿童下身和脚部活动空间更大,并且不会使前片全部压到儿童身上,增加使用舒适感,本新型还设有第一开口部,婴儿的手可以从第一开口处伸出活动,睡觉时可以放回睡袋,另外,
本新型的睡袋为圆形或椭圆形,孩子的手部放入睡袋内其活动空间也会更大,特别是腿的卷曲蹬腿等活动空间更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整体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整体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整体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后片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前片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翻折后的后片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的后片另一示意图;
[0018]图8为本技术第四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20]一种婴儿睡袋,包括由前片1和后片2组成的睡袋本体,所述后片为圆形或椭圆形后片,所述前片分为上部和下部,前片上部的两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开口,所述前片下部的投影面积小与与其对应的后片面积,后片两侧向上翻折与前片下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合拢后,翻折部21支撑前片1,支撑后睡袋的下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3D形状。
[0021]所述后片包括后片本体2和两块侧片22(请参阅图7),该后片本体上部为半圆状,后片本体下部为梯形状,所述侧片22为弧形侧片,所述弧形侧片的直边与后片本体梯形状下部的腰通过第四连接件44连接后,后片成一圆形或椭圆形后片,所述侧片22的弧面与前片之间为第二开口部42,所述第二开口部42通过第二连接件421连接侧片22和前片1,通过第二连接件421使弧形侧片与前片实现开合,合拢后的睡袋内部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状的空间,所述前片上部设有领口5,还包括第三开口部43,所述第三开口部43从领口贯穿到前片的底部,所述第三开口部43通过第三连接件431开合。
[0022]打开第三开口部的拉链431,将婴儿放入婴儿袋内,手部从第一开口部41伸出活动,后片是圆形的,手伸出第一开口部41时,手部垫在前片1上面,既能保证手的活动空间,也能保护手部因活动而受到伤害。由于,第二连接件421合拢后,后片两侧向上翻折形成翻折部21与前片下部通过第二连接件421连接,两侧21片支撑在前片1与后片2之间,合拢后的睡袋内部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状的立体空间,婴儿的腿部不管是蹬腿、卷曲,还是婴儿侧身,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并不会受前片的重压而影响到婴儿的活动,特别是睡着后,前片的重压而影响到婴儿睡眠。婴儿睡着后,将手放入睡袋,由于前片上部11的形状和后片2的形状相同,因此,前片上部11与后片两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空间,婴儿睡着后经常举着小手,因此比现有的婴儿睡袋活动空间更大。
[0023]儿童睡着后,将侧片22拆下,把后片本体下部梯形状的腰与前处连接,连接后的形状如图5,本睡袋的下部就为梯形状下部,对儿童脚部起到束脚的作用。
[0024]请参照附图3一种婴儿睡袋,包括由前片1和后片2组成的睡袋本体,所述睡袋本体分为本体上部11和本体下部12,所述本体上部设有领口5,本体上部11和本体下部12之间有
一凹口,使本体上部11的两侧呈袖状,本体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口部41,第一开口部41设有第一拉链411,所述本体下部的前片和后片之间设有侧片3,该侧片为弧形侧片,所述弧形侧片的弧面与前片之间为第二开口部42,所述第二开口部42通过连接件421连接,所述连接件为第二拉链421,通过第二拉链421使弧形侧片3与前片11实现开合,合拢后的本体下部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状的空间,所述前片还设有第三开口部43,第三开口部从领口5一直贯穿到前片1的下端。
[0025]请参阅图8,一种婴儿睡袋,婴儿睡着时会双手举过头顶,现有的睡袋没有耳状突起6,手部就受到了限制,而本新型的睡袋,领口5两侧的肩部设有耳状突起6,因此,婴儿的手就可以伸进耳状突起6内,增加手部的活动范围。
[0026]由于本体上部11的两侧呈袖状,手从第一开口部伸出后,可随意活动。其功能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
[0027]第一开口部41设在睡袋的两侧,每侧可以同时设设置两个第一开口部,这两个第一开口部41的位置分别如图2和图3如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睡袋,包括由前片和后片组成的睡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片为圆形或椭圆形后片,所述前片分为上部和下部,前片上部的两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开口,所述前片下部的投影面积小与与其对应的后片面积,后片两侧向上翻折与前片下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合拢后,翻折部支撑前片,睡袋的下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3D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片包括后片本体和两块侧片,该后片本体上部为半圆状,后片本体下部为梯形状,所述侧片为弧形侧片,所述弧形侧片与后片本体下部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后,后片成一圆形或椭圆形后片,所述侧片的弧面与前片之间为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侧片和前片,通过第二连接件使弧形侧片与前片实现开合,合拢后的睡袋内部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状的空间,所述前片上部设有领口,还包括第三开口部,所述第三开口部从领口贯穿到前片的底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幻曦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