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限制器和马达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947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扭矩限制器和马达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齿轮马达具有:输入部和输出部,它们能够绕中心轴线进行旋转;第1盘,其与输入部同步旋转;第2盘,其在轴向上层叠于第1盘,并与输出部同步旋转;以及螺旋弹簧,其向第1盘与第2盘之间施加面压。第1盘和第2盘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螺旋弹簧穿过第1盘和第2盘的中央。盘和第2盘的中央。盘和第2盘的中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矩限制器和马达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扭矩限制器和马达单元。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精密化,正在推进更小型且高功能的齿轮马达的开发。这样的齿轮马达小型且精密,因此在对输出轴施加较大的负荷而部件产生损伤的情况下,难以更换相应的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行星齿轮机构中组装有扭矩限制器的齿轮马达。该扭矩限制器对通过卡合部分的弹性变形越过卡合对象而传递的扭矩进行控制,因此在动作时产生咔哒咔哒的声音。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011975号公报
[0004]作为在避免产生声音的环境中使用的扭矩限制器,公知有对通过输入侧和输出侧的摩擦力来传递的扭矩进行控制的结构。但是,这样的扭矩限制器为了增大所传递的扭矩,存在容易在径向上大型化而难以在小型的电子设备内采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使径向尺寸小型化的扭矩限制器和马达单元。
[0006]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扭矩限制器具有:输入部和输出部,它们能够绕中心轴线进行旋转;第1盘,其与输入部同步旋转;第2盘,其在轴向上层叠于第1盘,并与输出部同步旋转;以及螺旋弹簧,其向第1盘与第2盘之间施加面压。第1盘和第2盘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螺旋弹簧穿过第1盘和第2盘的中央。
[000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多个。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沿着轴向交替地层叠。
>[000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部和所述输出部中的一方具有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的包围筒状部,另一方具有穿过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的中央的轴状部。在所述包围筒状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1卡合部。在所述轴状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2卡合部。在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中的任意一方的外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1被卡合部,在另一方的内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2卡合部卡合的第2被卡合部。
[000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轴状部具有:筒状部,其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螺旋弹簧;以及封闭部,其封闭所述筒状部的一方的开口,并与所述螺旋弹簧接触。
[0010]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具有:上述的扭矩限制器;以及马达主体,其使所述输入部绕所述中心轴线进行旋转。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使径向尺寸小型化的扭矩限制器和马达单元。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截面。
[0013]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扭矩限制器的分解图。
[0014]标号说明
[0015]1:马达单元;2:马达主体;5:扭矩限制器;58a:筒状部;50:螺旋弹簧;51:第1盘;51a:凹部(第1被卡合部);52:第2盘;52a:凸部(第2被卡合部);55:外壳(输入部);55a:包围筒状部;55e:凸条部(第1卡合部);57:输出轴(输出部);58:轴状部;58c:缝(第2卡合部);58d:封闭部;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进行说明。另外,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
[0017]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Z侧简称为轴向一侧或者上侧,将

Z侧简称为轴向另一侧或者下侧。另外,将绕中心轴线J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相对于中心轴线J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设定的方向,并不限定马达单元1的使用时的姿势。
[0018]图1是马达单元1的截面。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例如搭载于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马达单元1具有马达主体2、行星齿轮机构3以及扭矩限制器5。马达主体2经由行星齿轮机构3而使扭矩限制器5的输入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55)绕中心轴线J进行旋转。
[0019]<马达主体>
[0020]马达主体2是PM型的步进马达(Permanent Magnet stepping motor)。马达主体2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马达主体2整体上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柱状。
[0021]马达主体2具有:转子21,其绕中心轴线J进行旋转;定子22,其隔着气隙而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马达外壳27,其收纳转子21和定子22;第1滑动轴承41;以及第2滑动轴承42。
[0022]定子22具有多个端子引脚25p。端子引脚25p从马达外壳27的切口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端子引脚25p与省略图示的基板连接。从基板经由端子引脚25p向定子22提供电力。
[0023]转子21具有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的轴29和圆筒状的转子磁铁28。转子磁铁28通过粘接剂而固定于轴29。
[0024]马达外壳27具有:筒状部27c,其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和定子22;第1底板部27a,其位于筒状部27c的上侧的开口;以及第2底板部27b,其位于筒状部27c的下侧的开口。在马达外壳27上固定有定子22。第1底板部27a和第2底板部27b例如通过焊接而分别与筒状部27c接合。
[0025]第1底板部27a和第2底板部27b呈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的板状。在从轴向观察时,第1底板部27a和第2底板部27b呈圆形。
[0026]第1滑动轴承41和第2滑动轴承42将轴29支承为能够旋转。第1滑动轴承41被第1底板部27a保持。第2滑动轴承42被第2底板部27b保持。
[0027]<行星齿轮机构>
[0028]行星齿轮机构3位于马达主体2的上侧。行星齿轮机构3与轴29的上侧的端部连接。因此,行星齿轮机构3经由轴29而与马达主体2的转子21连接。行星齿轮机构3对从马达本体2输出的动力进行减速。
[0029]行星齿轮机构3具有齿轮外壳35、第1太阳齿轮33a、3个第1行星齿轮33b、第1行星架31、3个第2行星齿轮34b以及第2行星架32。构成行星齿轮机构3的各部件由金属材料构成。
[0030]齿轮外壳35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筒状。齿轮外壳35从中心轴线J的径向外侧包围多个行星齿轮(第1行星齿轮33b和第2行星齿轮34b)。齿轮外壳35具有筒部36和位于筒部36的上侧的开口的底部37。在筒部36的内周面设置有内齿齿轮36a。内齿齿轮36a与第1行星齿轮33b和第2行星齿轮34b啮合。
[0031]齿轮外壳35的下端部与马达外壳27接合。更具体而言,齿轮外壳35的下端部通过焊接而与第1底板部27a接合。由此,行星齿轮机构3固定于马达主体2。
[0032]在底部37的中央设置有轴承部37a。轴承部37a将后述的第2行星架32的输出轴32c支承为能够旋转。
[0033]第1太阳齿轮33a固定于轴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扭矩限制器具有:输入部和输出部,它们能够绕中心轴线进行旋转;第1盘,其与所述输入部同步旋转;第2盘,其在轴向上层叠于所述第1盘,并与所述输出部同步旋转;以及螺旋弹簧,其向所述第1盘与所述第2盘之间施加面压,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呈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所述螺旋弹簧穿过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的中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多个,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沿着轴向交替地层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输出部中的一方具有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第1盘和所述第2盘的包围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百濑阳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