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93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及生产工艺,包括抗寒面料,所述抗寒面料包括保温布和防风布,所述保温布由疏孔型网绳纺成,所述疏孔型网绳由棉涤纱线和棉线编织制成,所述保温布缝设于防风布内侧,所述防风布为珠光布裁制制成,所述棉涤纱线上绕设有竹碳纤维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面料具备良好的的导湿效果同时,可有效降低静电的产生,能够使面料吸湿排汗效果更加显著,保持织物原有导湿快干,且利用疏孔型网绳制成的面料内部排布有密集的孔洞,从而能够有效保存有大量的空气,能够大大降低面料内部与外界的换热速度,实现保温效果,利用防风布的使用,可实现对外界的水渍和风流进行抵挡,进一步提高整体面料的保温型,起到较好的抗寒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及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棉涤在使用时,其内部纱线结构均为精密交织连接,使得其内部无法储存空气,造成内外空气换热效率较高,造成热能流失,无法实现抗寒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及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及生产工艺,具备良好的的导湿效果同时,可有效降低静电的产生,能够使面料吸湿排汗效果更加显著,保持织物原有导湿快干,且利用疏孔型网绳制成的面料内部排布有密集的孔洞,从而能够有效保存有大量的空气,能够大大降低面料内部与外界的换热速度,实现保温效果,利用防风布的使用,可实现对外界的水渍和风流进行抵挡,进一步提高整体面料的保温型,起到较好的抗寒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包括抗寒面料,所述抗寒面料包括保温布和防风布,所述保温布由疏孔型网绳纺成,所述疏孔型网绳由棉涤纱线和棉线编织制成,所述保温布缝设于防风布内侧,所述防风布为珠光布裁制制成,所述棉涤纱线上绕设有竹碳纤维纱线。
[0005]一种抗寒棉涤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材料:棉涤纱线30

50重量份、棉线20

30重量份、竹碳纤维纱线20

30重量份、珠光布20

30重量份、柔软剂0.001/>‑
0.003重量份、吸湿排汗剂0.002

0.005重量份、抗皱剂0.001

0.005重量份和除菌剂0.001

0.006重量份;
[0006]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0007]步骤一:取1

4股棉涤纱线和1

3股竹碳纤维纱线,将其将其加捻形成的一股纱线,得到经线,取1

4股棉线,进行加捻形成一股纱线,得到纬线;
[0008]步骤二:将得到的经线和纬线卷绕在筒管上,随后对经线和纬线进行交织,且面料的经向密度为180

210根/in,纬向密度70

90根/in;面料断裂强力≥ 250

280N;缩水率≤8

10%,随后在低温空气环境下进行吸风处理,且吸风负压为2200Pa

2500Pa,且吸风角度为3
°‑9°
,得到疏孔密度为30

50%的疏孔型网面布料;
[0009]步骤三:将疏孔型网面布料进行加捻处理,且加捻时保持捻的松密,得到疏孔型网绳,随后取两组疏孔型网绳作为经线和纬线,将经线和纬线进行交织,且面料的经向密度为150

170根/in,纬向密度70

90根/in,得到多密孔叠落式的保温布;
[0010]步骤四:检查保温布是否有针路、断纱等的疵点问题,随后进行开幅,并将面料投放于离子水和阳离子染料混合处理后的染缸内,进行初步浸泡,再以 30

50℃加入吸湿排汗剂和柔软剂慢升温1℃/min至75

85℃保温处理20

50min 后,添加辅助剂和抗皱剂,以
70

100℃煮泡10

20min加入乙酸和硫酸钠,再以 105

110℃煮制40

60min后加入氮粉,以70

85℃煮制10

20min;
[0011]步骤五:对步骤四处理后的面料送至平幅干布机,通过平幅干布机干燥处理后的面料,制得半成品布,胚布的干燥温度为90

105℃,且干燥时间60

80s,从而得到含水率1%以下的布;
[0012]步骤六:取珠光布,并将珠光布泡入感光变色油墨内,干燥后对其外表面涂覆防水涂层,得到防风布;
[0013]步骤七:将制备好的防风布以缝合的方式缝设于得到的保温布外侧,实现对保温布进行防风防水,形成抗寒面料。
[0014]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布内侧通过磨毛机进行磨毛处理。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抗皱剂由石蜡乳液、四氟化碳、四氟乙烯和聚氧乙烯醚混合制备而成,且重量份为:石蜡乳液20

25重量份、四氟化碳30

43重量份、四氟乙烯10

12重量份、聚氧乙烯醚23

30重量份。
[0016]进一步地,所述离子水、乙酸、硫酸钠和氮粉的重量份为:离子水60

75 重量份、乙酸1

2重量份、硫酸钠0.3

0.8重量份、氮粉0.5

0.7重量份。
[0017]进一步地,所述吸湿排汗剂的具体化学成分是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与聚醚聚酯共聚物的混合物,作用是与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结合,改善其吸湿排汗性。
[0018]进一步地,所述除菌剂由甲壳素、氨基甲酸酯、三元醇和去离子水以 2:1:1:20比例混合得到。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面料具备良好的的导湿效果同时,可有效降低静电的产生,能够使面料吸湿排汗效果更加显著,保持织物原有导湿快干,且利用疏孔型网绳制成的面料内部排布有密集的孔洞,从而能够有效保存有大量的空气,能够大大降低面料内部与外界的换热速度,实现保温效果,利用防风布的使用,可实现对外界的水渍和风流进行抵挡,进一步提高整体面料的保温型,起到较好的抗寒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及生产工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及生产工艺的疏孔型网绳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及生产工艺的疏孔型网绳铺平后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抗寒面料;2、防风布;3、保温布;4、疏孔型网绳;5、棉涤纱线;6、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3所示,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包括抗寒面料1,所述抗寒面料1包括保温布3和防风布2,所述保温布3由疏孔型网绳4纺成,所述疏孔型网绳4由棉涤纱线5和棉线6编织制
成,所述保温布3缝设于防风布2内侧,所述防风布2为珠光布裁制制成,所述棉涤纱线5上绕设有竹碳纤维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寒棉涤面料,包括抗寒面料(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寒面料(1)包括保温布(3)和防风布(2),所述保温布(3)由疏孔型网绳(4)纺成,所述疏孔型网绳(4)由棉涤纱线(5)和棉线(6)编织制成,所述保温布(3)缝设于防风布(2)内侧,所述防风布(2)为珠光布裁制制成,所述棉涤纱线(5)上绕设有竹碳纤维纱线。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寒棉涤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材料:棉涤纱线30

50重量份、棉线20

30重量份、竹碳纤维纱线20

30重量份、珠光布20

30重量份、柔软剂0.001

0.003重量份、吸湿排汗剂0.002

0.005重量份、抗皱剂0.001

0.005重量份和除菌剂0.001

0.006重量份;具体生产工艺如下:步骤一:取1

4股棉涤纱线和1

3股竹碳纤维纱线,将其将其加捻形成的一股纱线,得到经线,取1

4股棉线,进行加捻形成一股纱线,得到纬线;步骤二:将得到的经线和纬线卷绕在筒管上,随后对经线和纬线进行交织,且面料的经向密度为180

210根/in,纬向密度70

90根/in;面料断裂强力≥250

280N;缩水率≤8

10%,随后在低温空气环境下进行吸风处理,且吸风负压为2200Pa

2500Pa,且吸风角度为3
°‑9°
,得到疏孔密度为30

50%的疏孔型网面布料;步骤三:将疏孔型网面布料进行加捻处理,且加捻时保持捻的松密,得到疏孔型网绳(4),随后取两组疏孔型网绳(4)作为经线和纬线,将经线和纬线进行交织,且面料的经向密度为150

170根/in,纬向密度70

90根/in,得到多密孔叠落式的保温布(3);步骤四:检查保温布(3)是否有针路、断纱等的疵点问题,随后进行开幅,并将面料投放于离子水和阳离子染料混合处理后的染缸内,进行初步浸泡,再以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昊炜史丹雨侍徐洁张影陆泉华朱金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圣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