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液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1924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液冷系统。负压液冷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真空泵、热交换器和冷板,负压液冷系统具有:第一进气口进气,第二出气口出气,第一出液口出液,第二进液口进液的第一状态;及第二进气口进气,第一出气口出气,第二出液口出液,第一进液口进液的第二状态;负压液冷系统适于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间循环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无需通过水泵就可实现冷却液的流动循环,减少了水泵等零部件,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对负压液冷系统的控制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液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负压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子元器件集成度的提高,芯片的功率越来越高,芯片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难以解决大功率、高热流密度芯片的散热问题。
[0003]液冷散热方式因为可以解决大功率、高热流密度芯片的散热问题,在大功率电子设备冷却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液冷系统为正压液冷系统,即管路内的液体压力大于管路外的环境压力,当管路因腐蚀或其他原因穿孔时,管路内的液体会从穿孔处泄露到电子元器件上,从而导致电子元器件损坏。
[0004]负压液冷系统由于液体的内部压力低于大气压,不会出现冷却液泄露的问题。现有的一种负压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热交换器、单向阀、冷却板和水箱,水箱的出口与热交换器的进口连通,冷却液在液泵的作用下在热交换器、冷却板和水箱之间循环,水箱还连接有真空泵,真空泵用于调节冷却板出口的压力。该负压液冷系统需要真空泵和水泵同时工作才能维持系统正常运行,对真空泵和水泵的可靠性要求均较高,系统的成本和控制难度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需要真空泵和水泵同时工作才能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的成本和控制难度较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成本和控制难度较低的负压液冷系统。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液冷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真空泵、热交换器和冷板,第一储液箱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二储液箱包括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真空泵包括入气口和排气口,入气口与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均连通,排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均连通;热交换器包括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液体进口与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均连通;冷板包括入液口和排液口,入液口与液体出口连通,排液口与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均连通;其中,负压液冷系统具有:第一进气口进气,第二出气口出气,第一出液口出液,第二进液口进液的第一状态;及第二进气口进气,第一出气口出气,第二出液口出液,第一进液口进液的第二状态;负压液冷系统适于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间循环切换。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还包括调节结构,设置在液体进口的上游管路上,适于将入液口处的液压调节至低于大气压。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调节结构包括压力计和电磁调节阀;压力计设置在液体出口与入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适于测量液压;电磁调节阀与压力计通信连接,适于根据压力计的测量结果调节电磁调节阀的开度。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排液口的下游管路上设有气泡检测结构,负压液冷
系统适于在气泡检测结构检测到气泡时具有第三状态,第三状态中,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均出气,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均进液。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还包括电磁排空阀和排空管,排空管的一端与真空泵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至大气;电磁排空阀设置在排空管上,并适于在负压液冷系统处于第三状态时打开。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切换结构、第二切换结构、第三切换结构和第四切换结构,第一切换结构设置在排液口的下游管路上,适于控制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的开闭;第二切换结构设置在液体进口的上游管路上,适于控制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的开闭;第三切换结构设置在排气口的下游管路上,适于控制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的开闭;第四切换结构设置在入气口的上游管路上,适于控制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的开闭。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第一切换结构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排液口与第一进液口的连接管路上;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排液口与第二进液口的连接管路上。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第二切换结构包括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液体进口与第一出液口的连接管路上;第四电磁阀设置在液体进口与第二出液口的连接管路上。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第三切换结构包括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第五电磁阀设置在排气口与第一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第六电磁阀设置在排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的连接管路上。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第四切换结构包括第七电磁阀和第八电磁阀;第七电磁阀设置在入气口与第一出气口的连接管路上;第八电磁阀设置在入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的连接管路上。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真空泵、热交换器和冷板,在真空泵的作用下,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交替在低压和高压之间转换,为冷却液在负压液冷系统中的循环提供动力,无需通过水泵就可实现冷却液的流动循环,减少了水泵等零部件,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对负压液冷系统的控制难度;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压液冷系统中,真空泵既为冷却液提供负压,又可在负压液冷系统中为冷却液提供动力,且无需对真空泵结构和控制进行改造就可实现上述功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负压液冷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负压液冷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负压液冷系统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第一储液箱;101、第一进气口;102、第一出气口;103、第一进液口;104、第一出液口;2、第二储液箱;201、第二进气口;202、第二出气口;203、第二进液口;204、第二出液口;3、真空泵;301、入气口;302、排气口;4、热交换器;401、液体进口;402、液体出口;5、冷板;501、入液口;502、排液口;6、调节结构;601、压力计;602、电磁调节阀;7、气泡检测结构;8、电磁排空阀;9、排空管;10、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3、第四电磁阀;14、第五电磁阀;15、第六电磁阀;16、第七电磁阀;17、第八电磁阀;18、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液箱(1),包括第一进气口(101)、第一出气口(102)、第一进液口(103)和第一出液口(104);第二储液箱(2),包括第二进气口(201)、第二出气口(202)、第二进液口(203)和第二出液口(204);真空泵(3),包括入气口(301)和排气口(302),所述入气口(301)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02)和所述第二出气口(202)均连通,所述排气口(302)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01)和所述第二进气口(201)均连通;热交换器(4),包括液体进口(401)和液体出口(402),液体进口(401)与第一出液口(104)和第二出液口(204)均连通;冷板(5),包括入液口(501)和排液口(502),所述入液口(501)与所述液体出口(402)连通,所述排液口(502)与所述第一进液口(103)和所述第二进液口(203)均连通;其中,所述负压液冷系统具有:所述第一进气口(101)进气,所述第二出气口(202)出气,所述第一出液口(104)出液,所述第二进液口(203)进液的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二进气口(201)进气,所述第一出气口(102)出气,所述第二出液口(204)出液,所述第一进液口(103)进液的第二状态;所述负压液冷系统适于在所述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间循环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结构(6),设置在所述液体进口(401)的上游管路上,适于将所述入液口(501)处的液压调节至低于大气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6)包括:压力计(601),设置在所述液体出口(402)与所述入液口(50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适于测量液压;电磁调节阀(602),与所述压力计(601)通信连接,适于根据所述压力计(601)的测量结果调节所述电磁调节阀(602)的开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502)的下游管路上设有气泡检测结构(7),所述负压液冷系统适于在所述气泡检测结构(7)检测到气泡时具有第三状态,所述第三状态中,所述第一出气口(102)和所述第二出气口(202)均出气,所述第一进液口(103)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志涛刘广志张晓伟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