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池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159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调节池清淤装置,包括浮船、清淤单元和平衡单元,清淤单元包括罩壳,该罩壳后侧壁连接有管道;平衡单元包括支架及连接杆,支架前端通过转轴和连接杆铰接,其后端顶部和底部各自设有一支撑板,两个支撑板间连接有弧形导向柱,弧形导向柱和转轴同心设置,连接杆后端设有配重块,配重块活动穿装在弧形导向柱上,弧形导向柱在配重块两侧位置处分别套装有螺旋弹簧。本设计中,清淤作业时,罩壳前移对泥浆抽吸点遮挡,一定程度减小泥浆向上蔓延,即一定程度上保证抽吸点上方水质质量,保证调节池向城市管网供水质量。证调节池向城市管网供水质量。证调节池向城市管网供水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池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调节池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务系统中,外来引用水源首先进入调节池,在水流经调节池过程中进行沉淀,也就是调节池内水源边沉淀边向城市管网供水,为保证调节池容量在规定范围内,需要定期对调节池进行清淤作业,清淤作业中常用到立式清淤泵,立式清淤泵吊装在浮船上,随浮船移动带动清淤泵在池底移动清淤。实际作业中作业人员发现,该清淤方式极容易将池底泥浆搅动起来,造成对抽吸点上方水质二次污染,由于调节池需持续向城市管网供水,因此该二次污染的水源很难满足城市管网供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调节池清淤装置,以实现对调节池内淤泥稳定清除作业。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调节池清淤装置,包括:
[0006]浮船,其漂浮在调节池内,浮船上沿船身方向至少设有两个电葫芦;
[0007]清淤单元,包括前端及底端分别敞开设置的罩壳,该罩壳后侧壁出口处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出口设置在浮船上,该管道出口匹配有泵;
[0008]平衡单元,包括支架,及罩壳后侧壁水平向后设置的连接杆,所述支架吊装在所述的至少两个电葫芦上,支架前端通过转轴和连接杆铰接,转轴水平且和连接杆垂直,支架后端顶部和底部各自设有一支撑板,两个支撑板正对,两个支撑板间连接有弧形导向柱,弧形导向柱对应圆心和转轴同心设置,连接杆后端延伸至支架后端,该连接杆后端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有一和弧形导向柱对应的弧形套管,该弧形套管活动穿装在弧形导向柱上,弧形导向柱在弧形套管两侧位置处分别套装有螺旋弹簧,弧形套管两端分别设有和弹簧对应的弹簧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罩壳内部底端位置处设有螺旋铰刀,螺旋铰刀主轴水平且和连接杆垂直设置,罩壳设有和螺旋铰刀匹配的防水电机。
[0010]进一步的,所述罩壳前端开口上部位置处设有拦污网。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吊索的吊环。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调节池清淤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0013](1)本设计中,清淤单元包括罩壳,罩壳前端及底端敞开设置,罩壳的出口设置在其后侧壁上,清淤作业时,罩壳前移对泥浆抽吸点遮挡,一定程度减小泥浆向上蔓延,即一定程度上保证抽吸点上方水质质量,保证调节池向城市管网供水质量。
[0014](2)本设计中,在清淤单元后方设置了平衡单元,平衡单元中设置的两个螺旋弹簧结构,有效保证连接杆水平状态,进而保证清淤单元清淤作业时稳定性,提高了清淤作业质
量,同时有效保证调节池内水质质量。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调节池清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施例中清淤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施例中清淤单元主视图;
[0019]图4为本实施例中平衡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调节池;2

清淤单元;21

罩壳;22

螺旋铰刀;24

防水电机;25

拦污网;3

连接杆;31

配重块;32

弧形套管;321

弹簧座;4

浮船;41

支撑架;42

电葫芦;5

浮台;6

管道;7

支架;71

支撑板;72

吊环;8

螺旋弹簧;9

弧形导向柱;10

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如图1所示,调节池清淤装置,包括浮船4、清淤单元2和平衡单元,浮船4漂浮在调节池1内,浮船4上设有支撑架41,支撑架41沿浮船4船身方向并列设有至少两个电葫芦42。如图2、3所示,清淤单元2包括前端及底端分别敞开设置的罩壳21,罩壳21后侧壁设有将泥浆排出的出口,该出口连接有管道6,管道6优选软管道,该管道6出口设置在浮船4上,该管道6出口处匹配有泵。为了将抽取的淤泥快速排放,本实施例中调节池1还设置了浮台5,浮台5上设有排污软管,软管6出口和排污软管连通,通过排污软管将泥浆直接排至调节池1旁侧设置的沉淀池内。平衡单元包括支架7及罩壳21后侧壁水平向后设置的连接杆3,平衡单
元结构及其和清淤单元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支架7吊装在所述的至少两个电葫芦42上,支架7上设有用于固定吊索的吊环72,支架7前端通过转轴10和连接杆3铰接,转轴10水平且和连接杆3垂直设置,支架7后端顶部和底部各自设有一支撑板71,两个支撑板71正对,两个支撑板71间连接有弧形导向柱9,弧形导向柱9对应圆心位于转轴10中心线上,即弧形导向柱9围绕转轴10设置。连接杆3后端延伸至支架7后端位置处,该连接杆3后端设有配重块31,所述配重块31设置有一和弧形导向柱对应的弧形套管32,该弧形套管32活动套装在弧形导向柱9上,弧形导向柱9在弧形套管32两侧位置处分别套装有螺旋弹簧8,弧形套管32两端分别设有和弹簧对应的弹簧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调节池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船(4),其漂浮在调节池(1)内,浮船(4)沿船身方向至少设有两个电葫芦(42);清淤单元(2),包括前端及底端分别敞开设置的罩壳(21),该罩壳(21)后侧壁出口处连接有管道(6),所述管道(6)出口设置在浮船(4)上,该管道(6)出口匹配有泵;平衡单元,包括支架(7),及罩壳(21)后侧壁水平向后设置的连接杆(3),所述支架(7)吊装在所述的至少两个电葫芦(42)上,支架(7)前端通过转轴(10)和连接杆(3)铰接,转轴(10)水平且和连接杆(3)垂直,支架(7)后端顶部和底部各自设有一支撑板(71),两个支撑板(71)正对,两个支撑板(71)间连接有弧形导向柱(9),弧形导向柱(9)对应圆心和转轴(10)同心设置,连接杆(3)后端延伸至支架(7)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王为民李冬刘志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