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127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其包括一绝缘基座以及复数个第一端子。绝缘基座包括一舌板部以及一端子定位部,该舌板部的上表面连接于该端子定位部的下表面,该舌板部具有复数个第一设置槽。每个该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压接部、一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结合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压接部与该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结合部结合于该绝缘基座的该端子定位部,该第一压接部设置于该第一设置槽,该第一焊接部从该端子定位部的下表面突出;借由前述结构设计以达成电连接器插座薄型化,其金属外壳覆盖于绝缘基座,增加薄型化后的绝缘基座的机械强度,而可以应用于薄型化的电子装置,作为接口的电性连接的机构。作为接口的电性连接的机构。作为接口的电性连接的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整体厚度降低且以金属外壳增加绝缘基座的机械强度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装置为了与其他的装置连接通常会设置多个接口,例如笔记型电脑或平板电脑都设有通用序列汇流排的接口,每个接口会设置插座型的电连接器,以供其他的主动式或被动式的电子元件或装置连接。目前由于可携带的要求,电子装置有越来越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因此现有用于接口的电连接器由于具有既定的厚度,例如现有的USB3.0的电连接器插座的厚度为5.72毫米,在电子装置朝向薄型化的设计中,现有的电连接器会成为设计上的瓶颈,有碍于电子装置的薄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其降低绝缘基座的厚度,并且以金属外壳包覆绝缘基座,以补强薄型化的绝缘基座的机械强度,因此解决现有电子装置在薄型化的发展进程中接口尺寸无法配合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的一实施例包括一绝缘基座以及复数个第一端子。绝缘基座包括一舌板部以及一端子定位部,该舌板部的上表面连接于该端子定位部的下表面,该舌板部具有复数个第一设置槽。每个该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压接部、一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结合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压接部与该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结合部结合于该绝缘基座的该端子定位部,该第一压接部设置于该第一设置槽,该第一焊接部从该端子定位部的下表面突出
[0005]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还包括一金属外壳,其包括一第一壳体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设置于该舌板部,且该第二壳体设置于该端子定位部。
[0006]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覆盖板以及一对第一侧板,该一对第一侧板连接于该第一覆盖板的两相对边缘,该第一覆盖板覆盖该舌板部的下表面,该一对第一侧板覆盖该舌板部的侧表面。
[0007]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一第一突起以及一第一槽孔,该第一突起与该第一槽孔设置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一槽孔开口于该第一侧板远离该第一覆盖板的边缘,该第一突起靠近该第一槽孔设置。
[0008]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一第一弹片,该第一弹片设置于该第一覆盖板,且该第一弹片往远离该舌板部的方向突起。
[0009]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舌板部还包括一让槽,该让槽对应于该第一弹片,该第一弹片形变可进入该让槽。
[0010]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二覆盖板以及一对第二侧板,该一对第二
侧板连接于该第二覆盖板的两相对侧缘,该第二覆盖板覆盖于该端子定位部的上表面,该一对第二侧板覆盖该端子定位部的侧表面,该第二侧板连接于该第一壳体。
[0011]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还包括一壳体焊接部,该壳体焊接部连接于该第二侧板且往远离该端子定位部的该上表面的方向延伸。
[0012]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还包括一绝缘定位件,其设置于该端子定位部的下表面,该绝缘定位件包括复数个第一通孔,该复数个第一通孔与该复数个第一端子对应。
[0013]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还包括一电路板,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一焊接部与该第二壳体的该壳体焊接部插置于该电路板的通孔且焊接于该电路板。
[00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使绝缘基座的整体厚度降低至4.0毫米至4.1毫米的范围内,而且借由金属外壳覆盖于绝缘基座,增加薄型化后的绝缘基座的机械强度,借此本技术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可以应用于薄型化的电子装置,作为接口的电性连接的机构。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7]图3是图1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4是图2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5是图1的A

A线的剖视图。
[0020]图6是图1的B

B线的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0

绝缘基座;11

端子定位部;12

舌板部;20

第一端子;21

第一压接部;22

第一结合部;23

第一焊接部;30

第二端子;31

第二压接部;32

第二结合部;33

第二焊接部;40

金属外壳;41

第一壳体;42

第二壳体;43

第一突起;44

第一槽孔;45

第一弹片;50

绝缘定位件;51

第一通孔;52

第二通孔;60

电路板;61

第一贯孔;62

第二贯孔;63

槽孔;100

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111

卡槽;112

容置槽;121

第一设置槽;122

第二设置槽;123

让槽;411

第一覆盖板;412

第一侧板;421

第二覆盖板;422

第二侧板;423

壳体焊接部;424

弹片;425

遮蔽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其表示本技术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100包括一绝缘基座10以及复数个第一端子20。绝缘基座10包括一端子定位部11以及一舌板部12。端子定位部11呈长方体的块状,舌板部12呈板状,端子定位部11的下表面靠近前端的部分连接于舌板部12的上表面靠近后端的部分。
[0023]每个第一端子20包括一第一压接部21、一第一结合部22以及一第一焊接部23,第一结合部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压接部21与第一焊接部23。第一端子20是与绝缘基座10的端子定位部11结合而定位。舌板部12的上表面具有复数个第一设置槽121,第一端子20的
第一压接部21设置在第一设置槽121并从第一设置槽121露出。插头型电连接器插置于本技术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100时,插头型电连接器的端子与第一压接部21抵接而形成电性连接。第一焊接部23从端子定位部11的下表面突出且向下延伸。
[0024]本技术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基座,其包括一舌板部以及一端子定位部,该舌板部的上表面连接于该端子定位部的下表面,该舌板部具有复数个第一设置槽;复数个第一端子,每个该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压接部、一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结合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压接部与该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结合部结合于该绝缘基座的该端子定位部,该第一压接部设置于该第一设置槽,该第一焊接部从该端子定位部的下表面突出;以及一金属外壳,其包括一第一壳体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设置于该舌板部,且该第二壳体设置于该端子定位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覆盖板以及一对第一侧板,该一对第一侧板连接于该第一覆盖板的两相对边缘,该第一覆盖板覆盖该舌板部的下表面,该一对第一侧板覆盖该舌板部的侧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一第一突起以及一第一槽孔,该第一突起与该第一槽孔设置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一槽孔开口于该第一侧板远离该第一覆盖板的边缘,该第一突起靠近该第一槽孔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一第一弹片,该第一弹片设置于该第一覆盖板,且该第一弹片往远离该舌板部的方向突起。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薄型化电连接器插座,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佳谚
申请(专利权)人:和锲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