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91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9
一种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包括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按工作顺序依次设有料盒上料工位、料盒检测工位、揿针装盒工位、装盒检测工位、第一热封工位、透析纸上料工位、第二热封工位以及出料工位;料盒经驱动移动至与传送机构的各工位依次对位配合;对应料盒检测工位还设有料盒检测模组;对应揿针装盒工位还设有四轴机械手;对应第一热封工位还设有第一热封模组;对应透析纸上料工位还设有透析纸上料模组;对应第二热封工位还设有第二热封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保证了产品的良品率,还能降低人工成本。工成本。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揿针的加工,具体涉及一种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利用针灸针为治疗工具,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并辅以一定的操作手法来调理或治疗身体不适。针灸针的结构形式包括多种,其中揿针属于皮内针之一,是临床用于埋(揿)针的一种特制针灸针,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容易,可较长时间埋藏等特点。
[0003]通常,揿针以不锈钢丝制成,其针体呈90
°
弯折,形成相互垂直的针身和针柄,针身的头部为针尖。为便于临床应用,其针柄多覆以3M等材料的黏性敷料,以定位针体,并在使用时增加贴敷在人体皮肤的附着力。在使用揿针时,首先要选取人体的针刺部位,并对该部位的皮肤表面进行消毒,然后将揿针从包装中取下,轻置于所选部位,最后在针柄上向下轻轻施力,以将针尖按压入皮内。
[0004]现有技术对揿针的装盒、检测及密封中,大部分都采用人工作业,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存在效率低、良品率低、成本高等不足,且完成整套工作通常需要多台不同的设备,无法实现集成化智能加工。
[0005]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用于对揿针产品进行包装,揿针产品包括揿针、用于放置揿针的料盒以及用于密封放置有揿针的料盒的透析纸;包括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按工作顺序依次设有料盒上料工位、料盒检测工位、揿针装盒工位、装盒检测工位、第一热封工位、透析纸上料工位、第二热封工位以及出料工位;料盒经由所述料盒上料工位进入所述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并经驱动移动至与所述传送机构的各工位依次对位配合;
[0009]其中,对应所述料盒检测工位还设有料盒检测模组;该料盒检测模组为视觉检测模组,其摄像头在竖直方向对应料盒检测工位中所述料盒的上表面设置;
[0010]对应所述揿针装盒工位还设有四轴机械手;所述四轴机械手上设有吸盘,所述吸盘与一气源连通,用于将待装盒揿针移载至传送机构的揿针装盒工位上的料盒中;
[0011]对应所述第一热封工位还设有第一热封模组,用于将料盒中的揿针与料盒热封定位;
[0012]对应所述第二热封工位还设有第二热封模组,用于将透析纸热封结合于料盒的上
表面,形成成品。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4]1.上述方案中,所述传送机构设有多个用以承载料盒的料盒载具,所述料盒载具经驱动依次移动至与传送机构的各工位对位配合。
[0015]2.上述方案中,所述传送机构为一分度盘,各料盒载具在圆周方向等分布置于所述分度盘上。所述传送机构为分度转盘,其转轴竖直设置并做顺时针转动。因此,能够提高设备整体的空间利用率。
[0016]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热封模组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一热封部,所述第一支撑面设于下方,用于承载料盒;所述第一热封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上方,并在竖直方向做相对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一热封模组的热封定位仅为避免运输过程中揿针因颠簸或抖动在料盒中发生位置变化,目的在于提高揿针在料盒中放置的稳定性,并非将揿针与料盒完全固定。
[0017]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热封模组包括第二支撑面和第二热封部,所述第二支撑面设于下方,用于承载覆盖有透析纸的料盒;所述第二热封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上方,并在竖直方向做相对第二支撑面的往复运动。
[0018]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9]1、通过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中的四轴机械手的设置,构成对揿针的装盒,同时经检测后位置不正的揿针由四轴机械手矫正后重新装入料盒中,确保了揿针精准装入料盒中,且能够自动校正位置不正的揿针;
[0020]2、通过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中的装盒检测模组的设置,构成对装入料盒中的揿针位置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提升最终的良品率;
[0021]3、通过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的第一热封模组的设置,将料盒中的揿针与料盒热封定位,避免运输过程中揿针因颠簸或抖动在料盒中发生位置变化。
[0022]综上,本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保证了产品的良品率,还能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从起始的揿针装盒到最终的揿针密封出料可通过一整套设备完成,实现了集成化智能加工,填补了行业空白,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0023]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前向的立体图;
[0025]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右前向立体图。
[0026]以上附图中:
[0027]1.传送机构;101.料盒载具;Ⅰ.料盒上料工位;Ⅱ.料盒检测工位;Ⅲ.揿针装盒工位;Ⅳ.装盒检测工位;

.第一热封工位;

.透析纸上料工位;

.第二热封工位;

.出料工位;
[0028]2.料盒检测模组;3.四轴机械手;301.吸盘;4.第一热封模组;5.第二热封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0]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0031]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003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0033]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003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003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003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上”、“下”、“左”、“右”等,均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保护方案及实际实施时的具体方向。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用于对揿针产品进行包装,揿针产品包括揿针、用于放置揿针的料盒以及用于密封放置有揿针的料盒的透析纸;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构(1),该传送机构(1)按工作顺序依次设有料盒上料工位(Ⅰ)、料盒检测工位(Ⅱ)、揿针装盒工位(Ⅲ)、装盒检测工位(Ⅳ)、第一热封工位(

)、透析纸上料工位(

)、第二热封工位(

)以及出料工位(

);料盒经由所述料盒上料工位(Ⅰ)进入所述揿针自动化装盒、检测及密封设备,并经驱动移动至与所述传送机构(1)的各工位依次对位配合;其中,对应所述料盒检测工位(Ⅱ)还设有料盒检测模组(2);该料盒检测模组(2)为视觉检测模组,其摄像头在竖直方向对应料盒检测工位(Ⅱ)中所述料盒的上表面设置;对应所述揿针装盒工位(Ⅲ)还设有四轴机械手(3);所述四轴机械手(3)上设有吸盘(301),所述吸盘(301)与一气源连通,用于将待装盒揿针移载至传送机构(1)的揿针装盒工位(Ⅲ)上的料盒中;对应所述第一热封工位(

)还设有第一热封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亮徐坤峰赵亦翔魏显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