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DO不分输入电压高低的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75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DO不分输入电压高低的切换电路,包括电源B+、开关SW4、DCDC模块、电阻R203、电阻R204、电阻R207、三极管Q91、三极管Q92、三极管Q95、二极管D47、二极管D48、二极管D49、二极管D50、二极管D51、稳压二极管DW1、LDO稳压器U15、LDO稳压器U1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DCDC模块的输出端即电感L2的另一端的电压大小并没有限制就可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调整管Q91承受B+减去25.6V电压,少承受了18.8V的电压,此值根据不同的LDO输入电压还可提高,因此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调整管的承受能力,调整管Q91不容易被烧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DO不分输入电压高低的切换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LDO不分输入电压高低的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输出电压切换电路采用DCDC和调整管并联给LDO提供输入的方法,如图1所示,利用DCDC工作时V12大于6.8V来反偏调整管Q93,使LDO芯片U16停止输出,且不间断电流实现切换,调整管Q93将承受B+减去6.8V的电压,调整管Q93承受了大部分电压,只要电流稍大,就要承受比较大的功率,线性降压将产生持续的耗散功率,如1OOV系统,P=100V*0.02mA=2W,而半导体器件耗散功率越高价格越高,0.3W和1W差7倍价格,但LDO的余量还有很多,且Q93容易被烧坏,且DCDC输出V12必须大于LDO的输入电压6.8V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LDO不分输入电压高低的切换电路。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LDO不分输入电压高低的切换电路,包括电源B+、开关SW4、DCDC模块、电阻R203、电阻R204、电阻R207、三极管Q91、三极管Q92、三极管Q95、二极管D47、二极管D48、二极管D49、二极管D50、二极管D51、稳压二极管DW1、LDO稳压器U15、LDO稳压器U18,所述电源B+通过开关SW4连接DCDC模块,所述DCDC模块连接LDO稳压器U18的输入端IN,所述电源B+通过电阻R203连接三极管Q9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04连接三极管Q9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9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91的发射极连接LDO稳压器U15的输入端IN,所述三极管Q92基极通过稳压二极管DW1连接地信号GND,所述三极管Q91的发射极连接LDO稳压器U15的输入端IN,所述LDO稳压器U15的GND端通过二极管D48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DO稳压器U15的GND端连接三极管Q95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5的发射极连接地信号GND,所述三极管Q95的基极通过电阻R207连接二极管D4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9的负极连接单片机MCU,所述LDO稳压器U15的输出端OUT通过二极管D47连接单片机MCU,所述LDO稳压器U18的GND端通过二极管D51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DO稳压器U18的输出端OUT连接二极管D49的正极,所述LDO稳压器U18的输出端OUT连接二极管D50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50的负极输出3.3V。
[0006]作为优选,DCDC模块包括DCDC芯片U1、二极管D44、电容C101、电感L2,所述电源B+通过开关SW4连接DCDC芯片U1的输入端IN,所述DCDC芯片U1的输出端OUT连接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LDO稳压器U18的输入端IN,所述DCDC芯片U1的GND端连接二极管D4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4的负极连接DCDC芯片U1的输出端OUT,所述DCDC芯片U1的GND端连接地信号GND,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01连接二极管D44的正极。
[0007]作为优选,三极管Q91、三极管Q92、三极管Q95都为NPN三极管。
[0008]作为优选,稳压二极管DW1的稳压值为27V。
[0009]作为优选,电源B+为大于13V电源。
[0010]作为优选,LDO稳压器U15、LDO稳压器U18的型号都为HT7133。
[0011]作为优选,DCDC芯片U1的型号为LM5009。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对DCDC模块的输出端即电感L2的另一端的电压大小并没有限制就可正常工作;本技术的调整管Q91承受B+减去25.6V电压,少承受了18.8V的电压,此值根据不同的LDO输入电压还可提高,因此增加了本技术增加调整管的承受能力,调整管Q91不容易被烧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
技术介绍
里的电路原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2所示,一种LDO不分输入电压高低的切换电路,包括电源B+、开关SW4、DCDC模块1、电阻R203、电阻R204、电阻R207、三极管Q91、三极管Q92、三极管Q95、二极管D47、二极管D48、二极管D49、二极管D50、二极管D51、稳压二极管DW1、LDO稳压器U15、LDO稳压器U18、单片机MCU,所述电源B+通过开关SW4连接DCDC模块1,所述DCDC模块1连接LDO稳压器U18的输入端IN,所述电源B+通过电阻R203连接三极管Q9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04连接三极管Q9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9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91的发射极连接LDO稳压器U15的输入端IN,所述三极管Q92基极通过稳压二极管DW1连接地信号GND,所述三极管Q91的发射极连接LDO稳压器U15的输入端IN,所述LDO稳压器U15的GND端通过二极管D48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DO稳压器U15的GND端连接三极管Q95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5的发射极连接地信号GND,所述三极管Q95的基极通过电阻R207连接二极管D4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9的负极连接单片机MCU,所述LDO稳压器U15的输出端OUT通过二极管D47连接单片机MCU,所述LDO稳压器U18的GND端通过二极管D51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DO稳压器U18的输出端OUT连接二极管D49的正极,所述LDO稳压器U18的输出端OUT连接二极管D50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50的负极输出3.3V。二极管D50的负极输出的3.3V用于给其他芯片供电。三极管Q91为调整管。
[0017]如图2所示,DCDC模块1包括DCDC芯片U1、二极管D44、电容C101、电感L2,所述电源B+通过开关SW4连接DCDC芯片U1的输入端IN,所述DCDC芯片U1的输出端OUT连接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LDO稳压器U18的输入端IN,所述DCDC芯片U1的GND端连接二极管D4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4的负极连接DCDC芯片U1的输出端OUT,所述DCDC芯片U1的GND端连接地信号GND,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01连接二极管D44的正极。
[0018]如图2所示,三极管Q91、三极管Q92、三极管Q95都为NPN三极管,稳压二极管DW1的稳压值为27V,所述电源B+为大于13V电源,所述LDO稳压器U15、LDO稳压器U18的型号都为HT7133,所述DCDC芯片U1的型号为LM5009。
[0019]工作原理:
[0020]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DO不分输入电压高低的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B+、开关SW4、DCDC模块(1)、电阻R203、电阻R204、电阻R207、三极管Q91、三极管Q92、三极管Q95、二极管D47、二极管D48、二极管D49、二极管D50、二极管D51、稳压二极管DW1、LDO稳压器U15、LDO稳压器U18、单片机MCU,所述电源B+通过开关SW4连接DCDC模块(1),所述DCDC模块(1)连接LDO稳压器U18的输入端IN,所述电源B+通过电阻R203连接三极管Q9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04连接三极管Q9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9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91的发射极连接LDO稳压器U15的输入端IN,所述三极管Q92基极通过稳压二极管DW1连接地信号GND,所述三极管Q91的发射极连接LDO稳压器U15的输入端IN,所述LDO稳压器U15的GND端通过二极管D48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DO稳压器U15的GND端连接三极管Q95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5的发射极连接地信号GND,所述三极管Q95的基极通过电阻R207连接二极管D4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9的负极连接单片机MCU,所述LDO稳压器U15的输出端OUT通过二极管D47连接单片机MCU,所述LDO稳压器U18的GND端通过二极管D51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DO稳压器U18的输出端OUT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声杨庆宏邓通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