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砂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035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刚砂分离装置,包括一沉砂箱,所述沉砂箱的侧面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沉砂箱的底部设有出砂口,所述沉砂箱内部进料口的上方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折流板,所述沉砂箱内部出料口的下方也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沉砂箱内壁的夹角为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刚砂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合金回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废合金刀头中回收金刚砂等高价值成分的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刚砂是一种细沙状的金刚石颗粒在行业内的俗称,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制造具有切削、磨削、钻探功能的工具、磨具等。尤其是在制造切割、抛光石材、玻化砖等的合金刀头时,使用较多。
[0003]在合金刀头的使用过程中,刀头与玻化砖接触的研磨层会逐渐损耗,损耗到一定程度便无法继续使用,从而产生废合金刀头。
[0004]废合金刀头中含有金刚砂、铜等高价值成分,一般通过溶解的方法回收。刀头溶解后,金刚砂会沉淀于池底。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让工人穿上防护装备,下到池底,挖出金刚砂。通常池内会残留高腐蚀、高酸度的溶解液,环境恶劣,不利于工人身心健康;同时劳动强度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金刚砂的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回收金刚砂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金刚砂分离装置,包括一沉砂箱,所述沉砂箱的侧面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沉砂箱的底部设有出砂口,所述沉砂箱内部进料口的上方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折流板,所述沉砂箱内部出料口的下方也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沉砂箱内壁的夹角为45

75
°

[0008]其中,折流板有3个作用:

刚流入的带金刚砂的溶液在折流板(61)的引导下,流动方向偏向下方,有助于金刚砂下沉;

折流板可以增加溶液在沉砂箱内流动的路径,延长流动时间,有助于金刚砂沉降;

少量金刚砂被溶液带起,落到折流板上方,由于折流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在溶液的扰动下,这部分金刚砂也会逐步地向下滑动,最终落到沉沙箱底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沉砂箱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刀头溶解池连接,所述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泵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循环至刀头溶解池。
[0010]所述沉砂箱为长方体或者圆柱体结构,优选为长方体结构,底部为梯形漏斗状,逐步缩小,下端连接出砂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上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靠近沉砂箱的一端为锥形结构管径逐渐变大,其中,Φ1:Φ2=1:2~5;这样有利于降低溶液流速,减小冲击力,有利于金刚砂下沉。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靠沉砂箱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管径逐步变小,其中,Φ3:Φ4=1:2~5;这样有利于降低出液的流速,减少金刚砂被吸出。
[0013]进一步的,所述沉砂箱的下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上安装有排液阀;当刀头已溶解完毕,停止循环泵运行后,先通过排液口排出大量溶液。当溶液不再流出后,即可打开沉砂箱底部的排砂口,排出金刚砂。少量粘附在沉砂箱内壁的金刚砂,可以打开盖子,用水冲出。
[0014]进一步的,所述沉砂箱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方便拿取的把手。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使用沉砂箱后,工人不用进入刀头溶解池挖出金刚砂,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
[0017](2)沉砂箱能将金刚砂与溶液分开,可以有效避免金刚砂被溶液带入球阀、泵等设备,降低设备磨损,节省设备开支;
[0018](3)使用沉砂箱可以方便地收集到金刚砂,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金刚砂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金刚砂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金刚砂分离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3]参见图1、2、3所示,一种金刚砂分离装置,包括沉砂箱1,设置于沉砂箱侧壁的进料口2和出料口5以及设置于沉砂箱底部的出砂口3,其中,出料口5上安装有出料阀51;
[0024]在使用的过程中,沉砂箱1通过管道与刀头溶解池7和循环泵9相连接,如图3所示;刀头溶解液和金刚砂由于落差自流进沉砂箱,在沉砂箱的作用下,由于金刚砂和溶液的密度差异,金刚砂沉于箱底;溶液被循环泵9泵入刀头溶解池;这样在溶解液的连续循环下,金刚砂被不断地带入沉砂箱收集。
[0025]具体的,沉砂箱1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优选为长方体,底部为梯形漏斗状,逐步缩小,下端连接出砂口3;沉砂箱1左侧进料口2上连接有进料管21,优选在进料管21靠近沉砂箱1的一端,为锥形结构,管径逐渐变大,其中,Φ1为32mm,Φ2为100mm;
[0026]沉砂箱1底部连接有出砂口3,使用时出砂口通过螺纹与快速接头连接,方便金刚砂的排出;
[0027]在沉砂箱1右侧上端有出料口5,出料口5上连接有出料管52,优选出料管52靠近沉砂箱1的一端设计为锥形,管径较大,并逐步变小,其中,Φ3为32mm,Φ4为100mm;
[0028]在沉砂箱1右侧下端设计有排液口4,排液口4上安装有排液阀41;当刀头已溶解完毕,停止循环泵运行后,先通过排液口4排出大量溶液;当溶液不再流出后,即可打开沉砂箱1底部的排砂口,排出金刚砂;少量粘附在沉砂箱内壁的金刚砂,可以打开盖子7,用水冲出。
[0029]在沉砂箱1内部进料口2的上方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折流板61,沉砂箱1内部出料口5的下方也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折流板62,折流板61、62与沉砂箱1的夹角α为65
°
;折流板61、62
有3个作用:

刚流入的带金刚砂的溶液在折流板61的引导下,流动方向偏向下方,有助于金刚砂下沉;

折流板可以增加溶液在沉砂箱内流动的路径,延长流动时间,有助于金刚砂沉降;

少量金刚砂被溶液带起,落到折流板上方,由于折流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在溶液的扰动下,这部分金刚砂也会逐步地向下滑动,最终落到沉沙箱底部,其中,附图中A\B\C示意水流方向。
[003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沉砂箱1顶部优选安装一个盖子7,盖子上有一个把手71,方便拿取。
[0031]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刚砂分离装置,包括一沉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箱的侧面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沉砂箱的底部设有出砂口;所述沉砂箱内部进料口的上方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折流板,所述沉砂箱内部出料口的下方也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沉砂箱内壁的夹角为45

75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刚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箱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刀头溶解池连接,所述出料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泵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循环至刀头溶解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刚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箱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逐步缩小,下端连接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修冬吴少聪江胜孙三洋张彤
申请(专利权)人:斯瑞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