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102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多块支护板以及多根定位承载件,所有所述支护板首尾相接并形成封闭的导墙本体,且所有所述支护板内侧的板面竖直设置;所有定位承载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墙本体的侧面;所有所述定位承载件在所述导墙本体外侧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定位承载件用于起吊所述导墙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墙本体为封闭式的结构,相比于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墙本体可以进行预制,并在施工时可以直接使用,从而有利于缩短作业周期;且在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定位承载件整体将导墙本体取出,相对于分段取出导墙结构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拆除过程中更加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导墙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导墙是施工单位的一种施工措施方式,地下连续墙成槽前先要构筑导墙,导墙是保证地下连续墙位置准确和成槽质量的关键。
[0003]咬合桩是在桩与桩之间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目前,为了保证咬合桩施工的质量,一般通过导墙结构来保证咬合桩的施工质量。现有的导墙结构一般为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在导墙施工时,一般是沿施工轴线开挖一定宽度和深度的导向槽,在槽内相对的两侧绑扎钢筋和支护模板,然后建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导墙。
[0004]然而,施工这样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往往需要现场浇注混凝土,也即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不能进行预制,从而会使得整个施工周期较长;且在施工结束后,需要分段取出导墙结构,从而容易使导墙结构的拆除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不能进行预制,从而会使得整个施工周期较长;且在施工结束后,需要分段取出导墙结构,从而容易使导墙结构的拆除变得更加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包括
[0008]多块支护板,所有所述支护板首尾相接并形成封闭的导墙本体,且所有所述支护板内侧的板面竖直设置;以及
[0009]多根定位承载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墙本体的侧面;所有所述定位承载件在所述导墙本体外侧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定位承载件用于起吊所述导墙本体。
[0010]技术包括支护板,支护板为多块,且多块支护板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导墙本体。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封闭的导墙本体是指:导墙本体是通过多块支护板首尾相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导墙本体仅在周向上封闭;也即是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导墙本体可以在施工场地中圈出一个封闭的区域;并且在使用状态下,所有支护板内侧的板面竖直设置,从而便于后期在导墙本体内部所圈出的区域中成槽施工。
[0011]另外,技术还包括多根定位承载件,并且定位承载件固定在导墙本体的外侧。从而,通过定位承载件便于对导墙本体进行起吊;并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定位承载件与导墙本体的外侧相连,所以定位承载件不会影响后期的成槽施工。同时,本技术的定位承载件沿导墙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通过定位承载件将导墙本体起吊在指定位置后,还可以通过调整定位承载件的位置,来保证导墙本体的位置精度。所以,本技术中的定位承载件既可以帮助作业员快速地起吊并安装导墙本体,又可以帮助作业员快速地在施工场地中完成导墙本体的定位。
[0012]本技术的导墙本体为封闭式的结构,相比于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本技术的导墙本体可以进行预制,并在施工时可以直接使用,从而有利于缩短作业周期;且在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定位承载件整体将导墙本体取出,相对于分段取出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的方式,本技术在拆除过程中更加方便。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承载件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且所述定位承载件的顶面与所述支护板内侧的板面相互垂直。
[0014]在使用时,预先挖设一个凹槽,并通过定位承载件将导墙本体起吊在该凹槽中,此时定位承载件置于凹槽的侧边;并且,在通过定位承载件起吊导墙本体后,无法保证所有支护板内侧的板面为竖直状态。而本技术中定位承载件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且定位承载件的顶面与支护板内侧的板面相互垂直,所以作业员可以通过调整定位承载件的高度的方式,使所有定位承载件的顶面水平,进而可以将所有支护板内侧的板面调整为竖直状态,以便于后期的成槽施工。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护板为钢板,所述导墙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0016]当出现“圆-矩咬合桩”的结构施工时,通过钢护筒可以完成对“圆”部分的施工,而导墙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进而能够便于对“矩”部分的施工。
[00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墙本体的外侧面上固设有第一结构加强梁。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增加支护板的刚度。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结构加强梁包括
[0019]至少两根加强横梁,所有所述加强横梁沿所述导墙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0020]至少两根加强纵梁,所有所述加强纵梁沿所述导墙本体外侧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更好地增加支护板的刚度。
[002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承载件的侧面固设有第二结构加强梁。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增加定位承载件的刚度。
[002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承载件为工字梁,所述第二结构加强梁固设在所述工字梁的两块翼缘板之间。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更好地增加定位承载件的刚度。
[002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技术的导墙本体为封闭式的结构,相比于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本技术的导墙本体可以进行预制,并在施工时可以直接使用,从而有利于缩短作业周期;且在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定位承载件整体将导墙本体取出,相对于分段取出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的方式,本技术在拆除过程中更加方便。
[0025]2、本技术中定位承载件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且定位承载件的顶面与支护板内侧的板面相互垂直,所以作业员可以通过调整定位承载件的高度的方式,使所有定位承载件的顶面水平,进而可以将所有支护板内侧的板面调整为竖直状态,以便于后期的成槽施工。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不含第二结构加强梁)。
[0029]图4为导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一种圆-矩咬合桩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标记:1-导墙本体,11-支护板,2-定位承载件,3-第一结构加强梁,31-加强横梁,32-加强横梁,4-第二结构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能够解决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不能进行预制,从而会使得整个施工周期较长的问题;以及在施工结束后,需要分段取出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从而容易使非封闭式的导墙结构的拆除变得更加困难的问题。
[003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支护板11,支护板1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支护板(11),所有所述支护板(11)首尾相接并形成封闭的导墙本体(1),且所有所述支护板(11)内侧的板面竖直设置;以及多根定位承载件(2),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墙本体(1)的侧面;所有所述定位承载件(2)在所述导墙本体(1)外侧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定位承载件(2)用于起吊所述导墙本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承载件(2)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且所述定位承载件(2)的顶面与所述支护板(11)内侧的板面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咬合桩施工的导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1)为钢板,所述导墙本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赣猷杨茗钦郑健秦振辉曹剑平黄凯科肖益新李莘哲李玉彬覃浩邢俊平陈楚华黄华生陈松松马澜锦莫昀锦蒙立和李吟磊李耀同胡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