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029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制冷领域,尤其涉及利用低温空气中的热量的方法。利用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机组包含第一媒介换热部分和第二媒介换热部分;第一媒介换热部分先从冷空气中进行第一级换热;第一级换热后被加热的介质在冷凝蒸发换热器中对第二媒介换热部分中的介质进行加热;经过阶梯式加热,经过冷凝蒸发换热器实现热量的释放。有益效果:功能多样,安全、高效、低碳;能够在极寒情况下使用。能够在极寒情况下使用。能够在极寒情况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制冷领域,尤其涉及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空气能热泵是目前最新的热泵技术,但是其作用单一,使用不够灵活,且不太适用于非常低的温度。
[0003]在较低温容易导致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能力减弱,由于机组的吸气过小,能吸入的空气密度减少,随着时间的积累,霜层厚度越来越高。因此,机组会因为空气转换能力下降,冷媒的循环量减少,整体制热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0005]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方案一:
[0007]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机组包含第一媒介换热部分和第二媒介换热部分;
[0008]第一媒介换热部分包含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的出风部分对着翅片蒸发器3,储液器一12伸出管道连接着主电子膨胀阀一9后连接着翅片蒸发器3;主电子膨胀阀一9所在管道并列着一个管道并且该管道上布置有毛细管10和节流旁通阀11;翅片蒸发器3伸出管道连接着四通阀一5,四通阀一5的其余三路分别连接着气液分离装置4、直流变频压缩机6、冷凝蒸发换热器7;冷凝蒸发换热器7下方通过管道连接着储液器一12;
[0009]第二媒介换热部分包含储液器二16,储液器二16通过主电子膨胀阀二15连接着冷凝蒸发换热器7;储液器二16还连接着翅片换热器18,翅片换热器18伸出管道连接着四通阀二13,四通阀二13的其他三路管道分别连接着冷凝蒸发换热器7、气液分离器17和高温定频压机14;在冷凝蒸发换热器7的边侧布置有供热风机19。
[0010]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翅片蒸发器3上布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2和翅片感温探头8。
[0011]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和着翅片蒸发器3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壳体中,该相对独立的壳体位于整个系统的壳体中;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连通室外。
[0012]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冷凝蒸发换热器7和供热风机19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壳体中,该相对独立的壳体位于整个系统的壳体中;供热风机19指向室内。
[0013]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和着翅片蒸发器3所在的相对独立的壳体、冷凝蒸发换热器7和供热风机19所在的相对独立的壳体的材质均为绝热材质。
[0014]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储液器一12中放置有能够按照按照"逆卡诺"原理从低温空气中换热的低沸点工质;第一媒介换热部分能够实现第一级换热。
[0015]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冷凝蒸发换热器7壳体连接着保温墙20;保温墙将整体的壳体分为两组。
[0016]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储液器二16边侧布置有第三介质容器161,第三介质容器161上的管路通过三通24接入第二媒介换热部分;储液器二16和第三介质容器161二者择一开启实现介质的选择;选择的方式是通过三通24来控制。
[0017]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储液器二16和第三介质容器161其中一个介质为水;水换热后能够出去供给室内使用。
[0018]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翅片换热器18伸出的管道上连接有抽空容器23,抽空容器23能够从管道中抽出介质。
[0019]方案二:
[0020]利用低温空气中的热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机组包含第一媒介换热部分和第二媒介换热部分;
[0021]第一媒介换热部分包含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的出风部分对着翅片蒸发器3,储液器一12伸出管道连接着主电子膨胀阀一9后连接着翅片蒸发器3;主电子膨胀阀一9所在管道并列着一个管道并且该管道上布置有毛细管10和节流旁通阀11;翅片蒸发器3伸出管道连接着四通阀一5,四通阀一5的其余三路分别连接着气液分离装置4、直流变频压缩机6、冷凝蒸发换热器7;冷凝蒸发换热器7下方通过管道连接着储液器一12;
[0022]第二媒介换热部分包含储液器二16,储液器二16通过主电子膨胀阀二15连接着冷凝蒸发换热器7;储液器二16还连接着翅片换热器18,翅片换热器18伸出管道连接着四通阀二13,四通阀二13的其他三路管道分别连接着冷凝蒸发换热器7、气液分离器17和高温定频压机14;在冷凝蒸发换热器7的边侧布置有供热风机19;
[0023]包含如下步骤;
[0024]第一媒介换热部分先从冷空气中进行第一级换热;
[0025]第一级换热后被加热的介质在冷凝蒸发换热器7中对第二媒介换热部分中的介质进行加热;
[0026]经过阶梯式加热,经过冷凝蒸发换热器7实现热量的释放。
[0027]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将冷凝蒸发换热器7和供热风机19置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壳体中避免冷空气对加热后的物质和第二级换热区域造成影响。
[0028]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保温墙20将整体的壳体分为两组,使得两组之间的空气流通不会造成内部热损失。
[0029]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储液器二16和第三介质容器161二者择一开启实现介质的选择;选择的方式是通过三通24来控制;储液器二16和第三介质容器161中的介质并不同,其中一个为水,当介质为水的时候,介质被加热后,能够给室内供给热水,此时供热风机19可以关闭或者不关闭,关闭的时候目的为供给热水;当介质为非水介质的时候,供热风机19将热空气输出到室内空间。
[0030]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翅片换热器18伸出的管道上连接有抽空容器23,抽空容器23能够从管道中抽出介质;当储液器二16和第三介质容器161进行转换压缩实
现二级换热的时候,先从管道中抽出介质,随后转换三通阀,实现介质转换,进而实现加热水或用热水泵送热空气。
[0031]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功能多样,安全、高效、低碳;能够在极寒情况下使用。
附图说明
[0032]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0033]图1为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进气部分位于相对独立的壳体中的示意图;
[0035]图3为出气部分位于相对独立的壳体中的示意图;
[0036]图4为技术的结构改进图;
[0037]图5为本专利的进一步改进图;
[0038]图6为本专利的更进一步改进图;
[0039]其中:1.空气热泵部分风机;2.环境温度传感器;3.翅片蒸发器;4.气液分离装置;5.四通阀一;6.直流变频压缩机;7.冷凝蒸发换热器;8.翅片感温探头;9.主电子膨胀阀一;10.毛细管;11.节流旁通阀;12.储液器一;13.四通阀二;14.高温定频压机;15.主电子膨胀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机组包含第一媒介换热部分和第二媒介换热部分;第一媒介换热部分包含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的出风部分对着翅片蒸发器(3),储液器一(12)伸出管道连接着主电子膨胀阀一(9)后连接着翅片蒸发器(3);主电子膨胀阀一(9)所在管道并列着一个管道并且该管道上布置有毛细管(10)和节流旁通阀(11);翅片蒸发器(3)伸出管道连接着四通阀一(5),四通阀一(5)的其余三路分别连接着气液分离装置(4)、直流变频压缩机(6)、冷凝蒸发换热器(7);冷凝蒸发换热器(7)下方通过管道连接着储液器一(12);第二媒介换热部分包含储液器二(16),储液器二(16)通过主电子膨胀阀二(15)连接着冷凝蒸发换热器(7);储液器二(16)还连接着翅片换热器(18),翅片换热器(18)伸出管道连接着四通阀二(13),四通阀二(13)的其他三路管道分别连接着冷凝蒸发换热器(7)、气液分离器(17)和高温定频压机(14);在冷凝蒸发换热器(7)的边侧布置有供热风机(1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翅片蒸发器(3)上布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2)和翅片感温探头(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和着翅片蒸发器(3)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壳体中,该相对独立的壳体位于整个系统的壳体中;空气热泵部分风机(1)连通室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制热的空气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成利李佳育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凯尔利尼冷冻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