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98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采用防水层铺设于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外侧,缓冲层贴设于防水层外侧,防撞层设置于缓冲层外侧,防撞层采用多层防撞网结构,通过在缓冲层设置多层防撞网结构的防撞层,利用防撞层作为防撞接触主体,结合缓冲层缓冲后在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外侧形成密实的防护结构,同时避免了缓冲层的破坏,提高了缓冲防护效果,防撞层包括多个呈矩形设置的加固立柱,相邻两个加固立柱设置一层防撞网,最外层的加固立柱和防撞网形成矩形结构,利用矩形网状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回填土土块和石块对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的冲击,同时能够留有注浆缝隙,提高加固效果,作为支撑的同时,实现了接地体预埋,避免了后期冲击敲击。后期冲击敲击。后期冲击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地下结构防护,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室外墙防水是地下室外墙内(如私家住宅、车库、功能房、架空活动区)对外部回填土的防水层。其功能是防止回填土和下渗水从外墙渗入室内。
[0003]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在回填土过程中容易受到回填土中石块、土块的冲击而导致防水层结构受损,工程中主要采用外附泡沫板或者泡沫板+砌砖墙防护的保护措施。建筑施工完成后需要在建筑周边向地下砸接地角钢作为接地体。目前主要是人工锤击为主,主要原因是数量少,使用专用机械不经济。由于城市发展,可用于建筑外墙回填土均含有石块、土块甚至于金属物质,由于倾倒时重力对于外墙防护措施要求远高于设计要求的正常防护需求。然而单纯外附泡沫板回填时往往冲击后变形解体基本起不到保护作用。泡沫板外砌墙不仅工效低,而且单砖砌抵抗侧向冲击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包括防水层、缓冲层和防撞层,防水层铺设于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外侧,缓冲层贴设于防水层外侧,防撞层设置于缓冲层外侧,防撞层采用多层防撞网结构。
[0007]进一步的,缓冲层采用泡沫板结构,铺设于防水层外侧,在缓冲层外侧设置防撞层。
[0008]进一步的,防撞层采用网格孔错位设置的多层防撞网结构。
[0009]进一步的,防撞层包括多个呈矩形设置的加固立柱,相邻两个加固立柱设置一层防撞网,最外层的加固立柱和防撞网形成矩形结构。
[0010]进一步的,加固立柱一侧的防撞网开设有预留后期注浆孔。
[0011]进一步的,采用四个呈矩形设置的加固立柱,相邻两个加固立柱设置一层防撞网,四个加固立柱之间形成矩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加固立柱采用角钢结构。
[0013]进一步的,相邻两个防撞层之间采用平口对夹工字型胶条连接,平口对夹工字型胶条与两侧的防撞层之前设有一字型膨胀胶条。
[0014]进一步的,平口对夹工字型胶条和一字型膨胀胶条均采用遇水膨胀材料。
[0015]进一步的,平口对夹工字型胶条与防撞层磁性接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是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包括防水层、缓冲层和防撞层,防水层
铺设于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外侧,缓冲层贴设于防水层外侧,防撞层设置于缓冲层外侧,防撞层采用多层防撞网结构,通过在缓冲层设置多层防撞网结构的防撞层,利用防撞层作为防撞接触主体,结合缓冲层缓冲后在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外侧形成密实的防护结构,同时避免了缓冲层的破坏,提高了缓冲防护效果。
[0018]进一步的,防撞层包括多个呈矩形设置的加固立柱,相邻两个加固立柱设置一层防撞网,最外层的加固立柱和防撞网形成矩形结构,利用矩形网状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回填土土块和石块对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的冲击,同时能够留有注浆缝隙,提高加固效果,作为支撑的同时,实现了接地体预埋,避免了后期冲击敲击。
[0019]进一步的,采用平口对夹工字型胶条吸水膨胀与土体间空隙被压缩,能够有效抵御室外水侵袭,防止钢网格接缝漏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护层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撞层结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撞层结构主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撞层结构拼接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地下室混凝土外墙;2、防水层;3、缓冲层;4、防撞层;5、后面板孔;6、前面板孔;7、预留后期注浆孔;8、加固立柱;9、平口对夹工字型胶条;10、一字型膨胀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包括防水层2、缓冲层3和防撞层4,防水层2铺设于地下室混凝土外墙1外侧,缓冲层3贴设于防水层2外侧,防撞层4设置于缓冲层3外侧,防撞层4采用多层防撞网结构。
[0027]缓冲层3采用泡沫板结构,铺设于防水层2外侧,在缓冲层3外侧设置防撞层4。
[0028]防撞层4采用网格孔错位设置的多层防撞网结构;
[0029]具体的,防撞层4包括多个呈矩形设置的加固立柱8,相邻两个加固立柱8设置一层防撞网,最外层的加固立柱8和防撞网形成矩形结构,其中沿厚度方向可根据施工情况设置两层以上防护层,利用加固立柱8固定;加固立柱8一侧的防撞网开设有预留后期注浆孔7;
[0030]具体的,本申请采用四个呈矩形设置的加固立柱8,相邻两个加固立柱8设置一层防撞网,四个加固立柱8之间形成矩形结构。
[0031]加固立柱8采用角钢结构;防撞网采用钢制网格,通过在钢板上开孔形成钢制网格。本申请利用四个加固立柱形成双层防撞网结构,双层钢制网格互相错孔防止石块土块依靠惯性冲击穿透保护层。双层钢制网格四个角部采用角钢加固提高网格刚度,同时角钢承担建筑接地体的作用。
[0032]加固立柱8与防撞网接缝处采用“工”字型带磁性遇水膨胀胶条,磁性保证胶条紧贴两边加固立柱8,遇水膨胀胶条保证回填后吸水膨胀与回填土紧密贴合,防止水通过防护层。采用“工”字型带磁性遇水膨胀胶条与加固立柱8中间增加“一字型”遇水膨胀胶条,确保少了渗漏后胶条膨胀与两侧结构紧密贴合防止渗水。
[0033]在多层防撞网结构内灌浆,采用注浆管灌入P8级防渗混凝土。利用多层防撞网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回填土土块和石块对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的冲击;采用加固立柱8作为支撑的同时,实现了接地体预埋,避免了后期冲击敲击;可适应目前城市中回填土土质不佳的现实情况。整体预制程度高,施工较现场砌砖墙效率高。
[0034]施工时首先施工为地下室混凝土外墙1,待地下室混凝土外墙1达到设计强度且表面修复平整后施工地下室外墙防水层2,防水层2是保护地下室混凝土外墙1防水的最关键保护层,施工验收完成后,粘贴缓冲层3,缓冲层3采用泡沫板,主要承担防撞层4受回填土冲击后的缓冲作用。
[0035]在缓冲层3外层增加防撞层4,缓冲层3的抗冲击性能明显得到提升,由原来抵抗单点冲击变为抵抗整体结构的冲击,而且防撞层4是空心结构对于回填土冲击有明显的缓冲作用。
[0036]缓冲层3施工完成后,布放防撞层4,待土方回填后,在防撞层4中空腔注入抗渗漏混凝土,混凝土从后面板与缓冲层3结合,有效沾和缓冲层3,实现刚

柔复合防渗层。
[0037]防撞层4结构如图2

4所示,5为后面板孔,6为前面板孔,7为预留后期注浆孔,8为加固立柱,同时也是接地体。
[0038]在回填土施工中,回填土中土石块首先由前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层(2)、缓冲层(3)和防撞层(4),防水层(2)铺设于地下室混凝土外墙(1)外侧,缓冲层(3)贴设于防水层(2)外侧,防撞层(4)设置于缓冲层(3)外侧,防撞层(4)采用多层防撞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其特征在于,缓冲层(3)采用泡沫板结构,铺设于防水层(2)外侧,在缓冲层(3)外侧设置防撞层(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撞层(4)采用网格孔错位设置的多层防撞网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撞层(4)包括多个呈矩形设置的加固立柱(8),相邻两个加固立柱(8)设置一层防撞网,最外层的加固立柱(8)和防撞网形成矩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宝利刘宾灿马伟伟冯璐王福海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