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980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地下室墙体顶部安装有多个加固螺杆,带有喷淋头的出水管绑扎固定在加固螺杆上,对地下室墙体进行养护,智能控制器通过控制贮存水箱中的与出水管连接的水泵,进而实现对养护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智能控制器还与安装在养护区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信号连接,能够根据温湿度数据实时调整养护间隔时间、养护周期。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养护时,养护效率高,无需人工实时看护,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减少了因养护不到位出现的裂缝、碳化严重、强度不合格等质量问题,提高地下室砼墙体的养护效果,确保了砼养护期间硬化充分,使得砼更加密实,提高了砼墙体的密闭、抗渗功能。抗渗功能。抗渗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养护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室砼墙构件大部分设计于外墙、人防墙、汽车坡道、消防水池等部位,起到密闭、抗渗的作用,除了施工期间需要振捣密实以外,砼养护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但在砼养护初期,由于地下室墙体周边架体未拆除,养护面积大,受到大面架体的影响,无法配置满足现场养护要求的水管和水压,而且大多采用人工养护,养护效率很低。在此背景下,亟需设计出一种便捷式的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以便解决目前地下室砼墙体养护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能够实现对地下室墙体的定时智能保湿养护,养护效率高,养护质量好,有助于节约人工成本。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5]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包括贮存水箱,贮存水箱内设置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的出水口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连接;地下室墙体顶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根加固螺杆,出水管另一端绑扎固定在加固螺杆上,出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头,喷淋头对准地下室墙体表面;
[0006]贮存水箱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地下室墙体四周的养护区域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水泵均与智能控制器信号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墙体表面覆盖有塑料薄膜,塑料薄膜顶部通过燕尾夹固定,燕尾夹挂在加固螺杆上,塑料薄膜底部、侧面以及接缝处均采用胶黏剂黏结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固螺杆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等于450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另一端穿过楼板洞口或后浇带,伸出至待养护的地下室墙体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线缆布置路径均与出水管一致。
[0010]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数据交换装置与移动端信号连接;智能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包括浇筑时间、浇筑日期、养护区域温湿度、已养护天数、电量;智能控制器包括人工控制和智能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0011]进一步地,所述贮存水箱为可周转式贮存水箱,放置在已浇筑完成的楼板上;贮存水箱的材质为钢或塑料。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所提供的养护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化养护,养护效率高,无需人工实时看护,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减少了因养护不到位出现的裂缝、碳化严重、强度不合格等质量问题,提高地下室砼墙体的养护效果,确保了砼养护期间硬化充分,使得砼更加密实,提
高了砼墙体的密闭、抗渗功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所述智能养护系统框架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所述出水管布置平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所述出水管布置剖面图。
[0017]图中:1

出水管;2

喷淋头;3

地下室墙体;4

加固螺杆;5

塑料薄膜;6

燕尾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包括贮存水箱、水泵、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智能控制器、进水管、出水管1。
[0021]贮存水箱为可周转式水箱,材质为钢或塑料,贮存水箱放置在已浇筑完成的楼板上。贮存水箱内设置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的出水口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1连接;进水管另一端伸出至贮存水箱外,且与外部水源连通,用于给贮存水箱补给养护用水。
[0022]出水管1采用抗氧化、受拉性能好的软管;如图2、3所示,出水管1另一端穿过楼板洞口或后浇带,伸出至待养护的地下室墙体3处;地下室墙体3顶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根加固螺杆4,出水管1绑扎固定在加固螺杆4上;出水管1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头2,用于对地下室墙体3进行喷淋养护。
[0023]如图2、3所示,地下室墙体3表面覆盖有塑料薄膜5,塑料薄膜5顶部通过燕尾夹6固定,燕尾夹6挂在加固螺杆4上,塑料薄膜5底部、侧面以及接缝处均采用胶带或者其他胶黏剂黏结固定。所述加固螺杆4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等于450mm。
[0024]贮存水箱内还设置有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贮存水箱内水位情况,便于确定是否需要给贮存水箱补给养护用水。多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均安装在待养护的地下室墙体3四周,其线缆布置路径以及安装方式与出水管1一致,用于实时监测养护区域的温度和湿度情况。
[0025]所述水泵、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均与智能控制器信号连接,智能控制器能够实现人工控制和智能控制的切换,智能控制器能够结合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传递的检测数据,实时地对养护间隔时间、养护周期进行智能调整,从而实现对地下室墙体3的智能养护。智能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用于显示浇筑时间、浇筑日期、养护区域温湿度、已养护天数、电量等数据,便于管理人员实时查看。
[0026]实际工程应用中,当地下室墙体3拆模后,按照上述方式安装好出水管以及各类传感器,在智能控制器上预设养护总时间、每天的养护间隔时间、温度限值、水位限值等数据;当养护区域温度超过限值时,由智能控制器控制相应水泵工作,将贮存水箱内的水抽出,由
出水管1输送至喷淋头2喷出,对地下室墙体3表面进行智能养护。养护一段时间后,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贮存水箱内的水位低于限值时,智能控制器控制相应水泵工作,通过进水管向贮存水箱补给养护用水。
[0027]养护工作完后,采用软管将现有的出水管1接长至本层内的下一养护区域,即可继续对其他墙体进行智能养护,使用非常方便。当需要对其他层的墙体进行养护时,将本技术拆除后重新组装即可。
[0028]智能控制器还通过设置在其中的数据交换装置与移动端信号连接,传递数据,管理人员可根据养护区域的温湿度数据,通过移动端直接对养护系统进行操作控制。
[0029]所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贮存水箱,贮存水箱内设置有两个水泵,两个水泵的出水口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1)连接;地下室墙体(3)顶部间隔均匀地安装有多根加固螺杆(4),出水管(1)另一端绑扎固定在加固螺杆(4)上,出水管(1)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头(2),喷淋头(2)对准地下室墙体(3)表面;贮存水箱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地下室墙体(3)四周的养护区域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水泵均与智能控制器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墙体智能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墙体(3)表面覆盖有塑料薄膜(5),塑料薄膜(5)顶部通过燕尾夹(6)固定,燕尾夹(6)挂在加固螺杆(4)上,塑料薄膜(5)底部、侧面以及接缝处均采用胶黏剂黏结固定。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琛琛陈刚邢澄肖汉鞠小东全有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