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79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包括LED晶片、固晶胶、LED支架、金线、第一封装胶、第二封装胶、第三封装胶、透光隔离层、隔板;该LED灯珠顶端的封装胶凸出于LED支架顶侧,所述LED支架内设置有多层封装胶;所述LED支架内侧壁设置有向外倾斜角度更大的微斜槽,若干微斜槽沿LED支架底端向顶端均匀延伸;所述LED支架内侧壁设置有高反涂层,高反涂层覆盖在LED支架内侧下半部分;该LED灯珠顶端的封装胶内设置有隔板,该LED灯珠顶端的封装胶顶侧设置有凹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透镜体积,提升扩散效果,降低混光高度的特点。降低混光高度的特点。降低混光高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尤其是一种具有降低透镜体积,提升扩散效果,降低混光高度的Mini大角度LED灯珠。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在背光以及照明领域普遍使用的是支架式或平板切割式LED,以上 LED的发光角度一般为120度,为了增加灯珠的发光角度,一般会先将LED贴片在PCB上,再将注塑成型过后的透镜通过SMT贴装在PCB板的LED正上方,并通过低温或UV粘结胶将透镜固定在PCB板上。本技术通过在支架式LED 上直接点胶,形成微透镜,无需借助已注塑成型的透镜,进而实现将LED的发光角度扩大。现有背光以及照明直接在LED上加装已成型好的透镜,将LED发出的光经折射式透镜或反射式透镜进行二次光学折射与反射,扩大的光线传输路径。
[0003]折射式透镜、反射式透镜均需要注塑成型,体积较大,透镜直径一般超过 10mm,高度一般超过7mm,且需要借助于专用注塑机注塑成型,模具要求精度高,生产加工成本高;随着显示终端的超薄趋势的发展,混光高度由40mm降低为8mm以下,传统的LED外加透镜的方案无法满足混光距离小于8mm薄型化需求;针对以上缺点,本技术使用在LED上直接形成微透镜,高度为 0~3mm,大大降低显示终端的混光距离,符合显示终端对于混光距离小于8mm 以下超薄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降低透镜体积,提升扩散效果,降低混光高度的Mini大角度LED灯珠。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包括LED晶片、固晶胶、LED支架、金线、第一封装胶、第二封装胶、第三封装胶、透光隔离层、隔板;
[0007]该LED灯珠顶端的封装胶凸出于LED支架顶侧,所述LED支架内设置有多层封装胶;
[0008]所述LED支架内侧壁设置有向外倾斜角度更大的微斜槽,若干微斜槽沿 LED支架底端向顶端均匀延伸;
[0009]所述LED支架内侧壁设置有高反涂层,高反涂层覆盖在LED支架内侧下半部分;
[0010]该LED灯珠顶端的封装胶内设置有隔板,该LED灯珠顶端的封装胶顶侧设置有凹弧板;
[0011]所述LED支架为碗状结构,LED支架内设置有第一封装胶、第二封装胶,第一封装胶位于第二封装胶下方,第一封装胶、第二封装胶之间设置有透光隔离层;第二封装胶上表面与LED支架顶侧齐平;
[0012]所述第二封装胶上表面中心向下微凹;
[0013]所述第二封装胶上表面设置有隔板,隔板外侧被第三封装胶包裹;
[0014]所述LED晶片通过固晶胶固定在LED支架内底侧,LED晶片上的电极通过金线与LED支架内的极性焊盘连接;LED晶片、固晶胶、金线包裹在第一封装胶内;
[0015]所述第一封装胶上表面中心微凸,第一封装胶侧面与高反涂层接触;
[0016]所述隔板为半椭球壳型结构,隔板向上凸起;隔板包括半椭球壳型的拱形透光板,拱形透光板底端设置有固板延边,固板延边通过封装胶与第二封装胶上表面固定;拱形透光板顶端设置有竖直的连接柱,连接柱顶端设置凹弧板,凹弧板为内凹圆弧锥板,连接柱表面设置有若干连接柱通孔;
[0017]所述LED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极性金属端、第二支架极性金属端、绝缘条、支架侧壁、反光侧壁、高反涂层、反光斜槽,LED支架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架极性金属端、第二支架极性金属端、绝缘条,第一支架极性金属端、第二支架极性金属端之间设置有绝缘条;LED支架侧面设置有支架侧壁,支架侧壁内侧的反光侧壁向外倾斜,反光侧壁内侧壁设置有反光斜槽,反光斜槽为向外倾斜的楔形槽,反光斜槽的倾斜角度大于反光侧壁的倾斜角度。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具有降低透镜体积,提升扩散效果,降低混光高度的特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传统LED支架为斜面设置,有利于将LED支架内底侧安装的LED晶片发出的光,反射出LED支架碗口外;利用向外倾斜角度更大的微斜槽增大LED支架内侧壁的倾斜角度,提升该LED的出光率;
[0019]所述高反涂层为高反射率疏封装胶胶液的纳米线涂层,高反涂层通过蒸发镀膜、真空镀膜、溅射镀膜、刷涂、喷涂的方式制成;高反涂层提升对LED晶片发出光反射率增强;疏封装胶胶液的纳米线具有荷叶疏水效应,利用疏封装胶胶液的纳米线涂层降低高反涂层与封装胶胶液的附着力较小,附着力小于封装胶胶液的内聚力时,封装胶胶液中心成凸起状;
[0020]所述透光隔离层为拱形结构,透光隔离层表面设置有若干细通孔,在第一封装胶未固化前,直接将透光隔离层覆盖在第一封装胶的封装胶液上,透光隔离层与第一封装胶内的气泡通过透光隔离层上的细通孔排出,通过溢出到透光隔离层上表面的胶液较少,配合胶液的粘稠度,不会出现过量溢到透光隔离层上表面胶液形成平面的情况,从而保证第一封装胶、透光隔离层的拱形出光结构;
[0021]所述第二封装胶的胶液直接点在透光隔离层上表面,随后第二封装胶的胶液与反光侧壁内侧壁附着力大于胶液的内聚力,同时配合略少的胶液在第二封装胶上表面形成内凹结构;第一封装胶、第二封装胶的胶液同时进行固化,缩减多层封装胶的加工工序,提升该LED灯珠的产能;第二封装胶上下表面形成凹面镜结构,增大LED晶片发出光在第二封装胶上表面的出光角度;配合第三封装胶的折射型透镜结构,进一步提升LED灯珠的出光角度;第二封装胶两侧的反光侧壁之间没有高反涂层,保证第二封装胶与反光侧壁的结合力,同时确保第一封装胶不会脱胶;
[0022]所述LED晶片发出的光经通过第一封装胶、透光隔离层缩小散射角度后,从第二封装胶顶端出光,第二封装胶顶端的部分光进入隔板内侧后,隔板内侧光滑面折射入第三封装胶内,并通过凹弧板上表面的外凸圆弧形结构,在第三封装胶表面发生折射射出透镜本体,通过使光向接近垂直于LED基准光轴的方向转弯,增强出光的扩散效果;凹弧板处的内凹面对第三封装胶内的大角度光进一步扩散折射,优化扩散效果;第一封装胶、第二封装胶、第三封装胶均采用点胶机所挤出形成,无需借助模压注塑机机;
[0023]所述LED晶片发出的光不局限于白光、蓝光、以及各种单色光,包括紫外和红外光等不可见光;
[0024]所述隔板通过隔板安装装置安装在第二封装胶上表面;隔板安装装置为盒盖结构,隔板安装装置侧壁的定位侧板与LED支架外侧壁配合;隔板安装装置顶端的定位筒中心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略小于隔板底端的外径;定位侧板、定位筒表面设置有若干镂空网孔;固化后第一封装胶、第二封装胶的LED灯珠倒置后,套接在倒置的隔板安装装置内,定位筒上的定位孔内放置有倒置的隔板,隔板上的固板延边涂覆有固定硅胶;隔板通过隔板安装装置定位后,再通过固定硅胶粘附固定在第二封装胶表面;随后反转LED灯珠和隔板安装装置,并取下隔板安装装置后,再将隔板两侧的第二封装胶上表面点上第三封装胶的胶液,胶液覆盖在隔板外侧的第二封装胶、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包括LED晶片(1)、固晶胶(2)、LED支架(3)、金线(4)、第一封装胶(5)、第二封装胶(6)、第三封装胶(7)、透光隔离层(8)、隔板(9),其特征在于;该LED灯珠顶端的封装胶凸出于LED支架(3)顶侧,所述LED支架(3)内设置有多层封装胶;所述LED支架(3)内侧壁设置有向外倾斜角度更大的微斜槽,若干微斜槽沿LED支架(3)底端向顶端均匀延伸;所述LED支架(3)内侧壁设置有高反涂层(36),高反涂层(36)覆盖在LED支架(3)内侧下半部分;该LED灯珠顶端的封装胶内设置有隔板(9),该LED灯珠顶端的封装胶顶侧设置有凹弧板(9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支架(3)为碗状结构,LED支架(3)内设置有第一封装胶(5)、第二封装胶(6),第一封装胶(5)位于第二封装胶(6)下方,第一封装胶(5)、第二封装胶(6)之间设置有透光隔离层(8);第二封装胶(6)上表面与LED支架(3)顶侧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胶(6)上表面中心向下微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胶(6)上表面设置有隔板(9),隔板(9)外侧被第三封装胶(7)包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ni大角度LED灯珠,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晶片(1)通过固晶胶(2)固定在LED支架(3)内底侧,LED晶片(1)上的电极通过金线(4)与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磊王鹏生李泉涌彭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