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该敷料包括敷料体,敷料体的一端设置有冲洗组件,敷料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导管,引流导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引流罐,引流罐还连通有负压源;在敷料体中使用一种三层立体网布结构的三明治布,其立体结构一方面维持负压条件下液体引流的通道,另一方面,经设计的特殊编织网孔层结构可保证创面清洗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且清洗后细菌残留量少;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冲洗端设置冲洗贴管,不用埋设导管,可实现敷料制造时的自动复合后再进行贴管的工艺,不影响敷料生产复合的自动化工序;省去现行泡沫裁剪和阻水透气膜贴合步骤,直接将敷料体覆盖在创面上后密封四边即可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
,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
技术介绍
[0002]敷料是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随着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促进了医用创面敷料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0003]传统的负压引流泡沫敷料主要结构为聚氨酯(或PVC)泡沫块、阻水透气贴膜和有很多小孔的引流管。使用的基本方法为聚氨酯泡沫块经修剪后填充于创面,上面覆盖阻水透气贴膜,聚氨酯泡沫块中插有1
‑
2根有小孔的引流管,连通泡沫内部和敷料外部,在此基础上建立负压封闭引流和清创的密闭或清洗的液体通道;此传统产品的缺点在于:
[0004]1)使用不便,使用前需专业人员根据创面情况修剪,并手工贴管和贴膜。
[0005]2)液体冲洗通道由带小孔的引流管为输送或流出干道,冲洗不均匀,容易有清洗和排出的死腔。
[0006]中国专利CN204840628U公开一种复合负压引流敷料,其主要由打孔硅胶、支架层、吸水材料或医用海绵和阻水透气贴膜组成的复合敷料,可用于创面的负压引流。该专利产品的缺点在于:敷料主结构无创面清洗功能,不适用于感染严重创面。
[0007]中国专利CN107714285A公开一种复合负压引流敷料,其核心结构为生物半透膜、医用海绵、三维网布层、生物支架层,还包括正压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等。该专利产品的缺点在于:虽然敷料有冲洗功能,但正压冲洗管为单管单出口设计;冲洗管路虽然涉及3D打印的特殊生物支架层,但生物支架层内部的管路其实是隐形管路,冲洗效果不佳;对不同的管路和结构的实际冲洗效果没有分析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包括敷料体,敷料体的一端设置有冲洗组件,敷料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导管,引流导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引流罐,引流罐还连通有负压源;
[0011]敷料体从创面接触面向外依次设置有打孔硅凝胶层、三明治布、聚氨酯海绵和聚氨酯阻水透气膜;
[0012]聚氨酯海绵和聚氨酯阻水透气膜的同一端均开设有引流出孔,引流导管通过引流贴片与引流出孔连通,该引流贴片为圆盘形贴片,中部开设有通孔,其与聚氨酯阻水透气膜贴合,在负压环境下将敷料体内部的创面渗液和清洗液导出;
[0013]冲洗组件包括冲洗贴管,冲洗贴管设置在远离引流出孔的一端,冲洗贴管的下方设置有若干引流冲洗孔,引流冲洗孔贯穿聚氨酯阻水透气膜和聚氨酯海绵,冲洗贴管的一端连通有冲洗导管,冲洗导管的另一端封堵有硅胶密封塞。
[0014]进一步地,冲洗贴管为有夹层片状结构,冲洗贴管的底壁上均布开设有若干过流孔。
[0015]进一步地,打孔硅凝胶层上设置有若干长梭型通孔,长梭型通孔的长轴与敷料引流方向一致。
[0016]进一步地,三明治布为双针床经编网布,其包括网孔层和密织层以及设置在网孔层和密织层之间单丝层,其中,网孔层贴合聚氨酯海绵,密织层贴合打孔硅凝胶层。
[0017]进一步地,三明治布的原料为涤纶。
[0018]进一步地,网孔层的孔密度为430~620孔/dm2,且网孔层的孔面积占比为59.7%~71.6%。
[0019]进一步地,三明治布的厚度为3mm。
[0020]进一步地,密织层的微孔密度为625孔/cm2。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在引流敷料体中使用一种三层立体网布结构的三明治布,其立体结构一方面维持负压条件下液体引流的通道,另一方面,经设计的特殊编织网孔层结构可保证创面清洗可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相比于现有编织敷料设计方案可最有效地提高清洗率,渗液堵塞实验分析中对负压值影响最小,经细菌残留检测分析,该编织结构的网布在相同清洗液流量和流速的控制下可最大程度降低残留细菌在创面中的附着。
[0023]2.本专利技术在冲洗端设置冲洗贴管,由冲洗贴管将清洗液均匀分布,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此外,由于不用埋设导管,因此可实现敷料制造时的自动复合后再进行贴管的工艺,不影响敷料生产复合的自动化工序;使用时,相较于现有的泡沫敷料,省去泡沫在使用现场裁剪和阻水透气膜贴合步骤,直接将敷料体覆盖在创面上后密封四边即可使用。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冲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1、负压源;12、引流罐;13、敷料体;14、冲洗组件;15、引流导管;21、聚氨酯阻水透气膜;22、聚氨酯海绵;23、打孔硅凝胶层;24、三明治布;25、引流出孔;26、引流冲洗孔;31、冲洗贴管;32、过流孔;33、冲洗导管;34、硅胶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1
[0032]请参阅图1
‑
3所示,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包括敷料体13,敷料体13的一端设置有冲洗组件14,敷料体13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导管15,引流导管15的另一端连通有引流罐12,引流罐12还连通有负压源11;
[0033]敷料体13从创面接触面向外依次设置有打孔硅凝胶层23、三明治布24、聚氨酯海绵22和聚氨酯阻水透气膜21,打孔硅凝胶层23上均布开设有若干长梭型通孔,长梭型通孔的长轴方向与敷料引流方向一致,创面渗液或清洗液经长梭型通孔进出,长梭型通孔可增大清洗液与创面组织的接触,避免清洗死角,同时也保留一定面积的硅凝胶网状结构起到防止创面与敷料粘连的作用,三明治布24为双针床经编网布,其包括网孔层和密织层以及设置在网孔层和密织层之间单丝层,网孔层贴合聚氨酯海绵22,密织层贴合打孔硅凝胶层23,三明治布24的立体结构一方面维持负压条件下液体引流的通道,另一方面,经设计的特殊编织网孔层结构可保证创面清洗可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聚氨酯阻水透气膜21阻隔液体水通过,但水汽可透过,可扩散部分水分,并有阻止外部细菌进入的屏障作用,聚氨酯海绵22和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包括敷料体(13),敷料体(13)的一端设置有冲洗组件(14),敷料体(13)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导管(15),其特征在于,敷料体(13)从创面接触面向外依次设置有打孔硅凝胶层(23)、三明治布(24)、聚氨酯海绵(22)和聚氨酯阻水透气膜(21),三明治布(24)包括网孔层和密织层以及设置在网孔层和密织层之间的单丝层,网孔层贴合聚氨酯海绵(22),密织层贴合打孔硅凝胶层(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网孔层的孔密度为430~620孔/dm2,且网孔层的孔面积占比为59.7%~7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密织层的微孔密度为625孔/c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三明治布(24)的网孔层、单丝层和密织层均为涤纶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用于编织三明治布(24)的涤纶单丝的丝径为0.05~0.1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瀛军,汪胜奇,叶海雁,刘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德普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