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陈辉专利>正文

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55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包括:底座,且底座可以对装置进行摆放,所述底座顶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侧面连接有第一仿生木皮,所述支撑杆侧面套接有捕捉器顶盖。该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插筒螺纹滑动时可以通过滑槽与插槽进行滑动,当插筒一端滑动到插槽内部时可以对捕捉器顶盖进行固定,方便捕捉器顶盖可以进行快速组装,连接板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插杆进行移动,插杆移动时可以插入土壤的内部,方便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可以进行稳定摆放,清理刮板转动时可以对诱饵槽内部的虫尸进行推动,当虫尸推动到排料口时可以进行排放,方便诱饵槽内部的虫尸可以进行快速清理。部的虫尸可以进行快速清理。部的虫尸可以进行快速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林木养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是利用性信息素诱捕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具体方法是在树林内设置一定量的诱捕器,用以大量诱杀成虫,降低成虫的自然交配率,从而达到减少次代幼虫的虫口密度、保护林木免受危害的目的,现有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就比如;
[0003]如公开号CN213029546U的一种林业用害虫捕捉器,本专利技术涉及林业
,且公开了一种林业用害虫捕捉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单向套。该林业用害虫捕捉器,通过底座来支撑箱体,通过单向套的设置,当害虫从单向套的一端进入时,直径慢慢变小,单向套具有形变能力,害虫进入时可以慢慢收缩身体进入,但是无法从直径较小的一端飞出,实现了单向通过的功能,通过电源为照明灯泡和发声装置供电,照明灯泡发出强光透过箱体,吸引周围害虫进入,而发声装置可以模仿某些害虫异性发声,引诱害虫进入,并通过引诱激素块的设置,通过通孔和单向套发出引诱气体,进一步引诱更多害虫进入箱体,达到了捕捉效果好目的;
[0004]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5]1.不方便组装;
[0006]2.不方便稳定摆放;
[0007]3.不方便清理;
[0008]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存在许多缺陷,不方便组装,不方便稳定摆放,不方便清理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包括:
[0011]底座,且底座可以对装置进行摆放,所述底座顶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侧面连接有第一仿生木皮,所述支撑杆侧面套接有捕捉器顶盖,靠近支撑杆的所述捕捉器顶盖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捕捉器顶盖内壁连接有第二仿生木皮,所述捕捉器顶盖内壁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连接有捕捉器底座,所述捕捉器底座内部开设有诱饵槽;
[0012]插槽,开设在所述固定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杆内部开设有操作槽,靠近插槽的所述操作槽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操作槽内部贯穿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侧面连接有第一啮齿轮;
[0013]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操作槽的内部,所述轴承座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螺纹杆,靠近第一啮齿轮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连接有第二啮齿轮,所述滑槽与第一螺纹杆之间连接有插筒。
[0014]优选的,所述旋转杆与操作槽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旋转杆与第一啮齿轮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一啮齿轮与第二啮齿轮之间构成啮合结构,转动旋转杆可以带动第一啮齿轮进行转动,第一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啮齿轮进行转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啮齿轮与第一螺纹杆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第一螺纹杆与轴承座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并且第一螺纹杆与插筒之间为螺纹连接,插筒与滑槽、插槽之间为滑动连接,第二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时可以带动插筒进行螺纹滑动,插筒螺纹滑动时可以通过滑槽与插槽进行滑动。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还设置有收藏槽、导向槽、转动杆、第三啮齿轮、螺纹筒、第四啮齿轮、第二螺纹杆、连接板、导向块与插杆;
[0017]收藏槽,开设在所述支撑杆与底座之间,所述收藏槽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收藏槽内部贯穿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啮齿轮,所述收藏槽内部连接有螺纹筒;
[0018]第四啮齿轮,连接在所述螺纹筒的侧面,所述螺纹筒的端部贯穿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端部连接有连接板,靠近导向槽的所述连接板的侧面连接有导向块,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有插杆,连接板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插杆进行移动,插杆移动时可以插入土壤的内部。
[001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与收藏槽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转动杆与第三啮齿轮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三啮齿轮与第四啮齿轮之间构成啮合结构,第四啮齿轮与螺纹筒为一体结构,转动转动杆可以带动第三啮齿轮进行转动,第三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四啮齿轮进行转动,第四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螺纹筒进行转动。
[0020]优选的,所述螺纹筒与收藏槽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螺纹筒与第二螺纹杆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第二螺纹杆、连接板、导向块与插杆为一体结构,导向块与导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螺纹筒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螺纹滑动,第二螺纹杆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连接板进行移动,连接板移动时可以带动导向块进行移动,导向块移动时可以通过导向槽进行滑动。
[0021]优选的,所述捕捉器顶盖与捕捉器底座还设置有旋转槽、旋转块、第一推动块、清理刮板、排料口、连接槽、封闭板、密封层与第二推动块;
[0022]旋转槽,分别开设在所述捕捉器顶盖的底部与捕捉器底座的顶部,所述旋转槽内部嵌合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一侧连接有第一推动块,所述旋转块另一侧连接有清理刮板,清理刮板转动时可以对诱饵槽内部的虫尸进行推动,当虫尸推动到排料口时可以进行排放;
[0023]排料口,开设在所述捕捉器底座的底部,所述排料口内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嵌合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侧面连接有密封层,所述封闭板侧面连接有第二推动块。
[0024]优选的,所述旋转槽与旋转块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旋转槽为圆环状,并且旋转块呈十字状,旋转块、第一推动块与清理刮板为一体结构,拉动第一推动块可以带动旋转块进行移动,旋转块移动时可以通过旋转槽进行旋转,旋转块旋转时可以带动清理刮板进行转
动。
[0025]优选的,所述连接槽与封闭板之间为滑动连接,且连接槽与封闭板之间的间距略小于密封层的厚度,拉动第二推动块可以带动封闭板进行移动,封闭板移动时可以通过连接槽进行滑动,封闭板滑动时可以带动密封层进行移动,密封层移动时可以对连接槽进行挤压,密封层受到挤压时可以通过自身橡胶材质产生形变,密封层形变后可以增加与连接槽之间的摩擦力。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插筒螺纹滑动时可以通过滑槽与插槽进行滑动,当插筒一端滑动到插槽内部时可以对捕捉器顶盖进行固定,方便捕捉器顶盖可以进行快速组装,连接板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插杆进行移动,插杆移动时可以插入土壤的内部,方便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可以进行稳定摆放,清理刮板转动时可以对诱饵槽内部的虫尸进行推动,当虫尸推动到排料口时可以进行排放,方便诱饵槽内部的虫尸可以进行快速清理。
[0027]1.拉动捕捉器顶盖可以带动固定槽与支撑杆进行滑动,固定槽滑动时可以带动插槽与滑槽进行对接,转动旋转杆可以带动第一啮齿轮进行转动,第一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啮齿轮进行转动,第二啮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时可以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侧面连接有第一仿生木皮(3),所述支撑杆(2)侧面套接有捕捉器顶盖(4),靠近支撑杆(2)的所述捕捉器顶盖(4)内部开设有固定槽(5),所述捕捉器顶盖(4)内壁连接有第二仿生木皮(6),所述捕捉器顶盖(4)内壁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端部连接有捕捉器底座(8),所述捕捉器底座(8)内部开设有诱饵槽(9);插槽(10),开设在所述固定槽(5)的内部,所述支撑杆(2)内部开设有操作槽(11),靠近插槽(10)的所述操作槽(11)侧面开设有滑槽(12),所述操作槽(11)内部贯穿连接有旋转杆(13),所述旋转杆(13)的侧面连接有第一啮齿轮(14);轴承座(15),连接在所述操作槽(11)的内部,所述轴承座(15)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6),靠近第一啮齿轮(14)的所述第一螺纹杆(16)一端连接有第二啮齿轮(17),所述滑槽(12)与第一螺纹杆(16)之间连接有插筒(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13)与操作槽(1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旋转杆(13)与第一啮齿轮(14)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一啮齿轮(14)与第二啮齿轮(17)之间构成啮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啮齿轮(17)与第一螺纹杆(16)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第一螺纹杆(16)与轴承座(15)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并且第一螺纹杆(16)与插筒(18)之间为螺纹连接,插筒(18)与滑槽(12)、插槽(10)之间为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林木养护的害虫自动化捕捉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还设置有收藏槽(19)、导向槽(20)、转动杆(21)、第三啮齿轮(22)、螺纹筒(23)、第四啮齿轮(24)、第二螺纹杆(25)、连接板(26)、导向块(27)与插杆(28);收藏槽(19),开设在所述支撑杆(2)与底座(1)之间,所述收藏槽(19)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槽(20),所述收藏槽(19)内部贯穿连接有转动杆(21),所述转动杆(21)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啮齿轮(22),所述收藏槽(19)内部连接有螺纹筒(23);第四啮齿轮(24),连接在所述螺纹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陈辉班玉峰李荣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闫陈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