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52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培养箱本体和调节装置,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内壁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圆板,所述圆板与培养箱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圆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拉绳与转轮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拉绳远离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解决了现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在使用时,不能方便对其内部的通风性能进行调整,使得实验培养时,内部的细菌的培养环境不能得到精准的控制,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


[0001]本技术涉及培养箱
,尤其涉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是一种用于细菌培养的装置,从而方便科研人员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研究和防治,科研人员常常需要对各种细菌进行培养繁殖,以用于对有害生物的防治。
[0003]现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在使用时需要手动调节通风口百叶窗,由于手动控制流通量的大小仅能够凭借手感来转动百叶窗角度控制流通量,不能方便对其内部的通风性能进行调整,使得实验培养时,内部的细菌的培养环境不能得到精准的控制,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在使用时,不能方便对其内部的通风性能进行调整,使得实验培养时,内部的细菌的培养环境不能得到精准的控制,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缺点,而提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和调节装置,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内壁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圆板,所述圆板与培养箱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圆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拉绳与转轮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拉绳远离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培养箱本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培养箱本体的表面开设有通风槽,拉动拉绳可以带动滑板移动,转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拉力方向。
[0006]优选的,所述把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把手远离圆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板,把手可带动第一齿轮,同时可以对拉绳起缠绕作用拉动拉绳。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负压板、挡板活动连接,负压板推动第一弹簧,同时配合挡板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
[0008]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杆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螺母对螺杆进行限位。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均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既可限制第一齿轮转动也可带动第一齿轮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的表面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培养箱本体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与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座的
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一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弹簧的内壁插设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对第二弹簧进行限位,第二弹簧可使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将培养箱本体夹紧。
[0011]优选的,所述培养箱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第一底座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杆的尺寸与插槽的尺寸相适配,插杆和插槽的配合,可以先简易的将第一底座和培养箱本体限位在一起。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当对培养箱本体一侧的通风进行调节时,先向培养箱本体内部推动其中一个把手,此时移动的把手上第一齿轮脱离第二齿轮,把手通过负压板配合着挡板使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后转动把手,把手通过对拉绳的缠绕从而带动滑板移动,以此通过控制通风槽开闭的数量来调节通风性能,当需要对培养箱本体两侧的通风进行同时调节时,先拧松螺母转动螺杆,螺杆通过带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把手随之转动对拉绳进行缠绕,使得移动滑板来控制通风槽开闭数量,从而控制培养箱本体两侧的通风性能,通过设置调节装置,使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在使用时,能方便的对其内部的通风性能进行调整,使得实验培养时,内部的细菌的培养环境能得到精准的控制,大幅度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4]2、本技术中,第一底座固定在桌面上,先拉动第二底座,此时第二底座拉动第二弹簧,配合第一底座使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然后将培养箱本体贴合第一底座内壁放置在第一底座上,同时将插杆插入插槽中,待培养箱本体放置好停止拉动第二底座,随后第二弹簧便会拉动第二底座配合第一底座对培养箱本体进行限位,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培养箱本体受到外力而产生晃动,从而使的培养液不会轻易溢出,确保细菌的数量,使实验数据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的转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的限位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的第一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1、培养箱本体;2、调节装置;201、把手;202、圆板;203、第一齿轮;204、负压板;205、第一限位杆;206、第一弹簧;207、挡板;208、螺杆;209、螺母;210、第二齿轮;211、通风槽;212、拉绳;213、转轮;214、滑板;3、限位装置;31、第一底座;32、第二底座;33、第二弹簧;34、第二限位杆;35、插杆;36、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
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1和调节装置2。
[0024]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调节装置2和限位装置3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0025]本实施方案中: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设有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2包括圆板202,圆板202与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圆板2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把手201,把手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绳212,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轮213,拉绳212与转轮213的表面活动连接,拉绳212远离把手2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214,滑板214与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培养箱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通风槽211,拉动拉绳212可以带动滑板214移动,转轮213可以改变拉绳212的拉力方向。
[0026]具体的,把手201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包括培养箱本体(1)和调节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设有调节装置(2),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圆板(202),所述圆板(202)与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圆板(2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把手(201),所述把手(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绳(212),所述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轮(213),所述拉绳(212)与转轮(213)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拉绳(212)远离把手(2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214),所述滑板(214)与培养箱本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培养箱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通风槽(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03),所述第一齿轮(20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205),所述第一限位杆(205)远离第一齿轮(2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07),所述把手(201)远离圆板(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板(2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细菌放置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205)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206),所述第一弹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志黄志耕龙竹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金卫龙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