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雾产生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52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具有第三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三部分;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气雾产生基体、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依序设置,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及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空腔的孔径为D2,1.2≤D2/D1≤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好。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好。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雾产生制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雾产生
,具体涉及一种气雾产生制品。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际控烟运动的脚步愈发加快,各国政府对吸烟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限制愈加严格。以低温卷烟(加热非燃烧)、无烟气烟草制品、电子烟等为代表的新型烟草制品受到国内外广大烟草消费者的青睐。
[0003]作为新型烟草制品一种的加热非燃烧型卷烟,其主要特点是不燃烧烟草,且仅有少量的二手烟气,从而得到国际各大烟草公司的关注。目前加热非燃烧型卷烟产品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烟支和加热装置,其中烟支与通常的卷烟基本无差异,其符合加热非燃烧型卷烟的特点,但需要携带加热装置,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0004]还有一类新型烟草制品,烟支本身自带加热源,携带方便。现有的自加热不燃烧烟支包括自加热源和烟丝,其中自加热源位于烟支的末端,例如为炭,烟丝和自加热源被卷烟纸包裹。卷烟纸包括铝箔和加热不燃烧的纸层,其中,铝箔包裹烟丝和自加热源,纸层再包裹着铝箔。点燃炭后,铝箔将热量传递至烟丝,烟丝不会燃烧但会雾化,烟丝雾化产生的烟气供抽吸。
[0005]现有技术中记载了为适应加热不燃烧烟支所改进的卷烟纸,例如,公开号为CN104452479B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复合卷烟纸,使用该卷烟纸制成的卷烟烟支与现有卷烟烟支外观相似,抽吸时,通过外层卷烟纸燃烧产生的热量,隔着铝箔层加热烟丝,烟丝加热挥发产生的香味成分和烟碱等挥发性成分随抽吸进入口腔,从而成为一种低温非燃烧的独特的新型烟草制品。
[0006]又例如,公开号为CN20422492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具有一定厚度的高透气度和较高克重的卷烟纸,然后将铝箔通过结合剂复合于卷烟纸上,然后进行激光、静电或机械打孔,从而使利用该卷烟纸制成的卷烟烟支与现有卷烟烟支外观相似,烟支卷制成型后铝箔层直接与烟丝接触,点燃时,通过卷烟纸层的燃烧加热铝箔传递给烟丝,烟丝加热挥发产生的香味成分和烟碱等挥发性成分随抽吸进入口腔,从而形成一种独特新型烟草制品。
[0007]但,现有的加热非燃烧型卷烟的烟雾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加热非燃烧型卷烟的烟雾效果不佳。
[000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具有第三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三部分;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气雾产生基体、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依序设置,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及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
为D1,所述第二空腔的孔径为D2,1.2≤D2/D1≤3。
[0010]可选地,沿周向,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一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空腔之外的部分。
[0011]可选地,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游端部被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下游端部封堵。
[0012]可选地,沿周向,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
[0013]可选地,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周向等间距间隔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为等截面体,所述第二空腔为等截面体,所述第三空腔为等截面体。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三空腔的孔径为D3,1.1≤D1/D3≤2.8。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空腔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三空腔的孔径为D3,0.57≤D2/(D1+D3)≤1.71。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为2mm至4mm。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空腔的孔径为4mm至6mm。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三空腔的孔径为1.5mm至3mm。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均为滤棒。
[0021]如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其中,气雾产生基体用于供加热体插入以产生气雾供用户抽吸;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具有第三空腔,第三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及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形成气雾通道。气雾产生基体经加热体加热产生气雾,气雾流经气雾通道后供用户抽吸,也即,气雾依次流经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后供用户抽吸,可有效提升气雾产生制品的烟雾效果。
[0022]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雾产生制品的第三部分的抽吸温度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专利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专利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
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雾产生制品,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中X方向所示)依序设置的气雾产生基体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优选地,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3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二部分3和第三部分4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一体成型。优选地,沿第一方向,气雾产生基体1与第一部分2相抵。优选地,沿第一方向,第一部分2与第二部分3相抵。优选地,第二部分3与第三部分4相抵。优选地,沿第一方向,第一部分2的两端分别和气雾产生基体1及第二部分3相抵,第二部分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部分2及第三部分4相抵。
[0027]气雾产生基体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通过包裹物包裹成气雾产生制品,包裹物例如是铝箔纸,气雾产生制品呈柱状,气雾产生制品的延伸方向和第一方向一致。优选地,气雾产生基体1是固体气雾形成基体,含有烟草成分。优选地,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材质为醋酸纤维。优选地,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及第三部分4均为滤棒。优选地,第二部分3为中空管件,起支撑作用。
[0028]本实施例中,气雾产生基体1用于供加热体(图未示出)插入以产生气雾供用户抽吸,第三部分4未与第二部分3连接的一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雾产生基体;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具有第三空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三部分;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气雾产生基体、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依序设置,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及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空腔的孔径为D2,1.2≤D2/D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沿周向,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一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空腔之外的部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上游端部被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下游端部封堵。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雾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沿周向,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旭杨菁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