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47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主体框架顶部四周具有第二通孔,两侧所述第二通孔内插接有U形按压杆,所述固定柱底部两侧转动安装有倒钩,两侧所述倒钩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固定柱两侧具有容纳倒钩的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U形按压杆的竖直端挤压倒钩,使其穿过通槽,与河道坡土地连接,通过固定螺栓将U形按压杆与U形插接杆固定,从而使得U形按压杆的竖直端定位在第二通孔底部,保证倒钩始终倾斜在外,与河道坡土地连接,提高主体框架在河道坡上固定效果,避免雨水或者人为踩踏带来的护坡结构下移的情况。雨水或者人为踩踏带来的护坡结构下移的情况。雨水或者人为踩踏带来的护坡结构下移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湿地水岸护坡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湿地是重要的自然水循环机构,同时可以涵养水源,现在人们重视环境保护,在许多地方开始建造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以自然河流经过改造得来的,而河道基本呈倒立的等腰梯形,这样河道两边就会形成斜坡,为防止水土流失通常在河道上铺设护坡砖。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07987867U,名称为“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的专利中,通过采用适合缺壁嵌合方式堆砌,一方面可以使堆砌结构更加稳定,确保水岸护坡的防蚀安全,另一方面连通的中空部分利于水分的平衡,但是该结构和现有的砖块大体结构相同,只是将中心其掏空,而且由于雨水和人为踩踏会使砖块下移,造成连接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主体框架顶部四周具有贯穿固定柱的第二通孔,两侧所述第二通孔内插接有U形按压杆,所述固定柱底部两侧转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倒钩,两侧所述倒钩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固定柱两侧具有容纳倒钩的通槽,所述U形按压杆的竖直端穿过第二通孔后与两侧倒钩接触。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主体框架顶部四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插接有U形插接杆,所述U形插接杆和U形按压杆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螺纹旋合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U形按压杆的水平端具有容纳U形插接杆水平端的让位槽,所述固定螺栓设置于让位槽处。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主体框架上固定有由多个横向拉筋和纵向拉筋组成的栅格结构。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固定柱和U形插接杆的竖直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圆锥头。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圆锥头与固定柱和U形插接杆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中,首先,使用时将河道坡土地进行平整,再将主体框架铺设在河道
坡土地上,然后,利用地砖锤将固定柱重击锤入河道坡土地内,重复上述步骤,将其余主体框架依次铺设在河道坡土地上,接着,将U形插接杆两个竖直端依次插入相邻主体框架上的第一通孔内,同时,利用地砖锤将U形插接杆重击锤入河道坡土地内,重复上述步骤,将所有主体框架两两连接,其次,将U形按压杆的两个竖直端插入主体框架两侧的第二通孔内,U形按压杆的竖直端挤压倒钩,使其穿过通槽,与河道坡土地连接,提高主体框架的固定效果,避免雨水或者人为踩踏带来的护坡结构下移的情况。
[0019]2、本技术中,通过固定螺栓将U形按压杆与U形插接杆固定,从而使得U形按压杆的竖直端定位在第二通孔底部,挤压两侧的倒钩,避免倒钩在弹簧的作用下进入固定柱内部,即保证倒钩始终倾斜在外,与河道坡土地连接,提高主体框架在河道坡上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的主体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的U形插接杆和U形按压杆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的U形按压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的U形插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例说明:
[0027]1、主体框架;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2、横向拉筋;3、纵向拉筋;4、U形插接杆;5、U形按压杆;501、让位槽;6、固定柱;601、通槽;7、倒钩;8、弹簧;9、圆锥头;10、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主体框架1,主体框架1上固定有由多个横向拉筋2和纵向拉筋3组成的栅格结构,将萌发在主体框架1内的草固定住,为其提供保护,防止雨水冲刷坡道造成护坡草滚落进河道内,主体框架1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6,主体框架1顶部四周具有贯穿固定柱6的第二通孔102,两侧第二通孔102内插接有U形按压杆5,固定柱6底部两侧转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倒钩7,两侧倒钩7之间通过弹簧8连接,固定柱6两侧具有容纳倒钩7的通槽601,U形按压杆5的竖
直端穿过第二通孔102后与两侧倒钩7接触;
[0030]首先,使用时将河道坡土地进行平整,再将主体框架1铺设在河道坡土地上,然后,利用地砖锤将固定柱6重击锤入河道坡土地内,重复上述步骤,将其余主体框架1依次铺设在河道坡土地上,接着,将U形插接杆4两个竖直端依次插入相邻主体框架1上的第一通孔101内,同时,利用地砖锤将U形插接杆4重击锤入河道坡土地内,重复上述步骤,将所有主体框架1两两连接,其次,将U形按压杆5的两个竖直端插入主体框架1两侧的第二通孔102内,U形按压杆5的竖直端挤压倒钩7,使其穿过通槽601,与河道坡土地连接,提高主体框架1的固定效果,避免雨水或者人为踩踏带来的护坡结构下移的情况。
[0031]具体的,如图2和图4

6所示,主体框架1顶部四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01,第一通孔101内插接有U形插接杆4,U形插接杆4和U形按压杆5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0螺纹旋合连接,U形按压杆5的水平端具有容纳U形插接杆4水平端的让位槽501,固定螺栓10设置于让位槽501处,U形插接杆4固定在河道坡土地后,通过固定螺栓10将U形按压杆5与U形插接杆4固定,从而使得U形按压杆5的竖直端定位在第二通孔102底部,挤压两侧的倒钩7,避免倒钩7在弹簧8的作用下进入固定柱6内部,即保证倒钩7始终倾斜在外,与河道坡土地连接,提高主体框架1在河道坡上固定效果。
[0032]具体的,如图1所示,固定柱6和U形插接杆4的竖直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主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6),所述主体框架(1)顶部四周具有贯穿固定柱(6)的第二通孔(102),两侧所述第二通孔(102)内插接有U形按压杆(5),所述固定柱(6)底部两侧转动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倒钩(7),两侧所述倒钩(7)之间通过弹簧(8)连接,所述固定柱(6)两侧具有容纳倒钩(7)的通槽(601),所述U形按压杆(5)的竖直端穿过第二通孔(102)后与两侧倒钩(7)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水岸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顶部四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通孔(101)内插接有U形插接杆(4),所述U形插接杆(4)和U形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光同李明韦汉胜唐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大湾区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