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柱塞泵用曲柄摇杆式单柱塞副高效节能磨损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21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1
大功率柱塞泵用曲柄摇杆式单柱塞副高效节能磨损试验台,主要由动力机构1和测试机构2组成,其中动力机构1主要包括曲柄3、连杆4、摇杆5,测试机构2主要包括液压管路6、测试油腔7、被测柱塞9、辅助柱塞10、辅助油腔11、随动体组件16和测试体组件17。曲柄3逆时针转动带动摇杆5往复摆动,从而通过随动体组件16带动被测柱塞9和辅助柱塞10往复运动,使液压油8在测试油腔7和辅助油腔11间往复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单柱塞副磨损试验,通过差动连接使被测柱塞9与辅助柱塞10彼此驱动、相互联动,比传统的全柱塞副磨损试验台更节能降耗、省时高效,可适应高转速、大扭矩、强摩擦的试验工况。强摩擦的试验工况。强摩擦的试验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功率柱塞泵用曲柄摇杆式单柱塞副高效节能磨损试验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柱塞泵磨损试验领域,尤其是大功率柱塞泵用曲柄摇杆式单柱塞副高效节能磨损试验台。

技术介绍

[0002]柱塞泵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大功率的系统中以及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如重型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石油勘探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大功率、超大功率柱塞泵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大功率、超大功率柱塞泵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这就需要可靠度试验方法和设备为泵的设计、测试提供保障。柱塞副的摩擦磨损是大功率、超大功率柱塞泵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柱塞副磨损试验是柱塞泵型式试验规定的必检项目。传统的柱塞副磨损试验多以超大功率电动机组为动力、整台柱塞泵为测试对象,该方法能量消耗极大,仅电费就高达每小时数千度。为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提高我国大功率、超大功率柱塞泵的测试能力,对现有的柱塞泵用柱塞副磨损试验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曲柄摇杆+随动体组件+测试体组件”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的大功率柱塞泵用单柱塞副磨损试验台。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大功率柱塞泵用曲柄摇杆式单柱塞副高效节能磨损试验台,主要由动力机构和测试机构组成,其中动力机构主要包括曲柄、驱动轴、连杆、摇杆、摇杆轴套件和摇杆轴,测试机构主要包括液压管路、测试油腔、被测柱塞、辅助柱塞、辅助油腔、缸体、随动体组件和测试体组件。所述曲柄绕固定铰链O1在平面内做逆时针旋转运动,摇杆绕固定铰链O2在平面内做往复摆动,摇杆上位于固定铰链O2两侧的位置铰接有被测柱塞和辅助柱塞的前端,被测柱塞和辅助柱塞的末端分别位于测试油腔和辅助油腔内,测试油腔和辅助油腔内填充有液压油,且通过液压管路互相连通。曲柄逆时针转动带动摇杆在一定角度内往复摆动,从而通过随动体组件带动被测柱塞和辅助柱塞分别在测试油腔和辅助油腔内往复运动,进而推动液压油在测试油腔、液压管路以及辅助油腔之间往复流动。
[0005]所述动力机构中,驱动轴竖直安装在曲柄的中部,连接杆上端竖直安装在曲柄的边缘内侧,下端通过连接卡盘与连杆的左端铰接,连杆的右端通过轴销卡簧与遥感的左端铰接,摇杆中部竖直套装在摇杆轴上,摇杆轴的上下两端套装在摇杆轴套件内。
[0006]所述摇杆轴套件包含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由上轴承、螺栓、轴承端盖及上轴承座组成,其中上轴承的内圈套装在摇杆轴的上端,上轴承的外圈套装在上轴承座内部,两个轴承端盖通过螺栓对向安装在上轴承座的上下两端。下半部分由下轴承座、下轴承、定位套、紧定螺钉及压紧环组成,其中下轴承的内圈套装在摇杆轴的下端,下轴承的外圈套装在定位套内,定位套套装在下轴承座的内部,下轴承座的下部沿周向安装有数个紧定螺钉,用于定位套的周向定位,下轴承座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一块轴承端盖,下轴承座的下端
通过螺栓依次固定安装有压紧环和轴承端盖。
[0007]所述测试体组件中,导轨上部套装有滑块,滑块上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缸体,缸体中部通过沉头螺栓水平套装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内分别套装有测试柱塞和辅助柱塞,其中测试柱塞和辅助柱塞的末端处在套筒内,前端分别套装在两个球头铰链内,而两个球头铰链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两个竖直放置的安装座与盖板之间。测试柱塞与套筒之间形成一个容积可变的空腔称为测试油腔,辅助柱塞与套筒之间形成的另一个容积可变的空腔称为辅助油腔。
[0008]所述随动体组件中,四块基板两两一组水平对向套装在摇杆的上下两侧,每组基板之间竖直安装有四根垂直轴,其中两根垂直轴位于摇杆前侧,另两根垂直轴位于摇杆的后侧,每根垂直轴上套装有两个垂直轮。每块基板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个水平轴安装板,两个水平轴安装板之间固定有两根水平轴,每根水平轴中部套装有一个水平轮。每个垂直轮和水平轮的外圈都与摇杆的表面相切。
[0009]相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三个明显优势。
[0010]1、采用单柱塞副磨损试验,比传统的全柱塞副磨损试验,更节能降耗、省时高效。
[0011]2、通过设置辅助柱塞将测试油腔与辅助油腔连通,实现差动连接,避免了传统的生拉硬拽式的驱动方式,改为被测柱塞与辅助柱塞的彼此驱动和相互联动,进一步降低能耗。
[0012]3、采用“曲柄摇杆+随动体组件+测试体组件”的机械结构,可以更加适应高转速、大扭矩、强摩擦的试验工况,以满足我国大功率、超大功率柱塞泵磨损试验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该专利技术的机构原理图。
[0014]图2为图1对应的结构设计图。
[0015]图3为图1中动力机构的结构图。
[0016]图4为图3中摇杆轴组件的结构透视图。
[0017]图5为图2中测试体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0018]图6为图2中随动体组件(含摇杆)的结构半剖图。
[0019]图7为柱塞副一次冲程内的运动状态图。
[0020]图中,1—动力机构;2—测试机构;3—曲柄;4—连杆;5—摇杆;6—液压管路;7—测试油腔;8—液压油;9—被测柱塞;10—辅助柱塞;11—辅助油腔;12—缸体;13—驱动轴;14—摇杆轴套件;15—摇杆轴;16—随动体组件;17—测试体组件;18—轴销卡簧组件;19—连接卡盘;20—连接杆;21—下轴承座;22—下轴承;23—上轴承;24—螺栓;25—轴承端盖;26—上轴承座;27—定位套;28—紧定螺钉;29—压紧环;30—导轨;31—套筒;32—沉头螺栓;33—球头铰链;34—安装座;35—盖板;36—滑块;37—水平轴安装板;38—垂直轮;39—垂直轴;40—基板;41—水平轴;42—水平轮。
[0021]说明:图1中的液压管路6在图2—图7中省略未画出;该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为大功率电动机,图1—图7中省略未画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图2所示,大功率柱塞泵用曲柄摇杆式单柱塞副高效节能磨损试验台,主要由动力机构1和测试机构2组成,其中动力机构1主要包括曲柄3、驱动轴13、连杆4、摇杆5、摇杆轴套件14和摇杆轴15,测试机构2主要包括液压管路6、测试油腔7、被测柱塞9、辅助柱塞10、辅助油腔11、缸体12、随动体组件16和测试体组件17。曲柄3绕固定铰链O1在平面内做逆时针旋转运动,摇杆5绕固定铰链O2在平面内做往复摆动,摇杆5上位于固定铰链O2两侧的位置铰接有被测柱塞9和辅助柱塞10的前端,被测柱塞9和辅助柱塞10的末端分别位于测试油腔7和辅助油腔11内,测试油腔7和辅助油腔11内填充有液压油8,且通过液压管路6互相连通。曲柄3逆时针旋转带动摇杆5在一定角度内往复摆动,从而通过随动体组件16带动被测柱塞9和辅助柱塞10分别在测试油腔7和辅助油腔11内往复运动,进而推动液压油8在测试油腔7、液压管路6以及辅助油腔11之间往复流动。
[0023]如图3所示,在动力机构1中,驱动轴竖直安装在曲柄3的中部,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功率柱塞泵用曲柄摇杆式单柱塞副高效节能磨损试验台,主要由动力机构(1)和测试机构(2)组成,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1)主要包括曲柄(3)、驱动轴(13)、连杆(4)、摇杆(5)、摇杆轴套件(14)和摇杆轴(15),测试机构(2)主要包括液压管路(6)、测试油腔(7)、被测柱塞(9)、辅助柱塞(10)、辅助油腔(11)、缸体(12)、随动体组件(16)和测试体组件(17),曲柄(3)绕固定铰链O1在平面内做逆时针旋转运动,摇杆(5)绕固定铰链O2在平面内做往复摆动,摇杆(5)上位于固定铰链O2两侧的位置铰接有被测柱塞(9)和辅助柱塞(10)的前端,被测柱塞(9)和辅助柱塞(10)的末端分别位于测试油腔(7)和辅助油腔(11)内,测试油腔(7)和辅助油腔(11)内填充有液压油(8),且通过液压管路(6)互相连通,曲柄(3)逆时针转动带动摇杆(5)在一定角度内往复摆动,从而通过随动体组件(16)带动被测柱塞(9)和辅助柱塞(10)分别在测试油腔(7)和辅助油腔(11)内往复运动,进而推动液压油(8)在测试油腔(7)、液压管路(6)以及辅助油腔(11)之间往复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柱塞泵用曲柄摇杆式单柱塞副高效节能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中,驱动轴竖直安装在曲柄(3)的中部,连接杆(20)上端竖直安装在曲柄(3)的边缘内侧,下端通过连接卡盘与连杆(4)的左端铰接,连杆(4)的右端通过轴销卡簧与遥感(5)的左端铰接,摇杆(5)中部竖直套装在摇杆轴(15)上,摇杆轴(15)的上下两端套装在摇杆轴套件(14)内;所述摇杆轴套件(14)包含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由上轴承(23)、螺栓(24)、轴承端盖(25)及上轴承座(26)组成,其中上轴承(23)的内圈套装在摇杆轴(15)的上端,上轴承(23)的外圈套装在上轴承座(26)内部,两个轴承端盖(25)通过螺栓(24)对向安装在上轴承座(26)的上下两端,下半部分由下轴承座(21)、下轴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兴武马晓宋波杨东亚唐守生吕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党兴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