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888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根据排油烟罩的性能曲线图及烟道总阻力值,判断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基于预设步长修改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并返回“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的步骤,直到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满足预设条件,从而得到满足条件的烟道初始尺寸,并且按本发明专利技术推荐的烟道尺寸表及排油烟罩布置原则,既可保证排放效果,又尽量减少了井道占用面积。又尽量减少了井道占用面积。又尽量减少了井道占用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新建超高层住宅项目越来越多,塔楼高度也不断突破,而适用于住宅厨房排油烟道的现行规范、标准或图集,其最大负担高度或楼层数,已不满足当前设计所需,且不同项目的排油烟系统各不相同,塔楼高度超过了可参照规范或图集选择的范围后,如何确定排油烟系统及烟道尺寸已成为项目的设计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确定排油烟系统及烟道尺寸的方法已不适应于当前建筑设计所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根据排油烟罩的性能曲线图及烟道总阻力值,判断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基于预设步长修改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并返回“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的步骤,直到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满足预设条件。
[0006]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的过程,包括: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计算排油烟管道的阻力;将排油烟管道的阻力与预设热压差的差值,作为烟道总阻力值。
[0007]在一实施例中,建立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的过程,包括:根据烟气密度、每段排油烟道沿程阻力系数、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每段排油烟道内风速及其所处的建筑层高,计算每段排油烟道的沿程阻力;基于每段排油烟道的沿程阻力、同时开机的用户数、住宅总层数,计算得到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
[0008]在一实施例中,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为:
[0009][0010]式中,P
m
为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ρ为烟气密度,λ
i
为第i段排油烟道沿程阻力系数,de为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v
i
为第i段排油烟道内风速,l
i
为每段排油烟道所处的建筑层高,l为建筑层高,N为住宅总层数,n为同时开机的用户数,i=1,2,

,k,k为排油烟道段数。
[0011]在一实施例中,预设热压差的计算公式为:
[0012]ΔP=(ρ0‑
ρ
i
)
·
g
·
H
[0013]式中,

P为预设热压差,ρ0为开机楼层高度处空气密度,ρ
i
为屋面排油烟口高度处空气密度,g(kg/m3)为重力加速度,H(m)为开机住户与屋面排油烟口的高差。
[0014]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排油烟罩的性能曲线图及烟道总阻力值,判断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过程,包括:根据排油烟罩的性能曲线图,得到预设风量对应的风压;判断预设风量对应的风压是否大于烟道总阻力值。
[0015]在一实施例中,若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基于预设步长修改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的过程,包括:若预设风量对应的风压小于烟道总阻力值,判定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并基于预设步长增大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
[00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油烟道设计系统,包括:烟道总阻力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排油烟罩的性能曲线图及烟道总阻力值,判断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调整模块,用于若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基于预设步长修改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并返回“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的步骤,直到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满足预设条件。
[00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
[0018]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及系统,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根据排油烟罩的性能曲线图及烟道总阻力值,判断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基于预设步长修改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并返回“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的步骤,直到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满足预设条件,从而得到满足条件的烟道初始尺寸,并且按本专利技术推荐的烟道尺寸表及排油烟罩布置原则,既可保证排放效果,又尽量减少了井道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某品牌排油烟罩性能曲线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道内速度分布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道内压力分布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油烟道设计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组成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一个具体示例的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此外,下面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根据排油烟罩的性能曲线图及所述烟道总阻力值,判断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基于预设步长修改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并返回“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的步骤,直到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满足预设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预设热压差,计算得到烟道总阻力值的过程,包括:根据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计算排油烟管道的阻力;将所述排油烟管道的阻力损失与所述预设热压差的差值,作为烟道总阻力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的过程,包括:根据烟气密度、每段排油烟道沿程阻力系数、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每段排油烟道内风速及其所处的建筑层高,计算每段排油烟道的沿程阻力;基于所述每段排油烟道的沿程阻力、同时开机的用户数、住宅总层数,计算得到所述预设等截面排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为:式中,P
m
为预设等截面排油烟道总沿程阻力损失,ρ为烟气密度,λ
i
为第i段排油烟道沿程阻力系数,de为当前烟道初始尺寸值,v
i
为第i段排油烟道内风速,l
i
为每段排油烟道所处的建筑层高,l为建筑层高,N为住宅总层数,n为同时开机的用户数,i=1,2,

,k,k为排油烟道段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烟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热压差的计算公式为:ΔP=(ρ0‑
ρ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振峰徐坤高鹏徐聪陈志谋曾庆雄潘智坚康瑞张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