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对轿厢电梯冲顶情况的多重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对轿厢电梯冲顶情况的多重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电梯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轿厢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伴随着房地产的开发,电梯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电梯事故的居高不下,电梯安全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新隐患。
[0003]电梯安全事故中常发生电梯冲顶现象,由于安全方面的强迫减速配件突发失灵、极限开关突发失灵等容易导致电梯冲顶现象发生,还可能发生由于制动力矩不足导致的冲顶、由于曳引力过小导致冲顶或由于限速器失灵导致冲顶,现有的电梯在发生冲顶时电梯自身的制动效果不强,对轿厢的缓冲力度不够全面,安全系数不高,存在较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梯轿厢进行多重缓冲避免发生冲顶、安全系数较高、能够在电梯轿厢上升时使其减速、可以提高电梯的安全防护性能的应对轿厢电梯冲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对轿厢电梯冲顶情况的多重保护装置,包括有电梯井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托板(2),电梯井架(1)上方后侧固定安装有托板(2),电梯井架(1)顶面前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3);固定导轨架(4),电梯井架(1)内左侧设置有固定导轨架(4),固定导轨架(4)用于为电梯提供运动轨迹;对重曳引组件(5),对重曳引组件(5)设于托板(2)顶面,对重曳引组件(5)用于使电梯正常运行;一级缓冲组件(6),对重曳引组件(5)上设置有一级缓冲组件(6),一级缓冲组件(6)用于在电梯即将冲顶时对其进行缓冲,一级缓冲组件(6)包括有拉力弹簧(61)、限制板(62)、四角座(63)、缓冲槽板(64)、缓冲弹簧一(65)、固定方形板(66)、缓冲拨杆(67)和压缩弹簧一(68),电梯井架(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两拉力弹簧(61),两拉力弹簧(61)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限制板(62),轿厢(58)顶面固定连接有四角座(63),四角座(63)上呈四角分布的方式滑动连接有缓冲槽板(64),缓冲槽板(64)两侧呈均匀排列的方式开有插槽,缓冲槽板(64)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一(65),缓冲弹簧一(65)一端与四角座(63)顶面联接,四角座(63)上呈四角分布的方式连接有一对固定方形板(66),固定方形板(66)上滑动式连接有缓冲拨杆(67),缓冲拨杆(67)至少一部分卡入缓冲槽板(64)插槽内,缓冲拨杆(67)与固定方形板(66)之间连接有一对压缩弹簧一(6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轿厢电梯冲顶情况的多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拉力弹簧(61)是本设备中较大的弹性元件,使限制板(62)和缓冲槽板(64)之间作弹性联系,承受和传递缓冲槽板(64)及其上装置的垂直载荷,缓和电梯冲顶所引起的冲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轿厢电梯冲顶情况的多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对重曳引组件(5)包括有伺服电机(51)、动力轴(52)、动力曳引轮(53)、曳引绳(54)、对重块(55)、对重曳引轮(56)、曳引滑框(57)、轿厢(58)、连接杆(59)、顶部固定座(510)和活动轮(511),托板(2)顶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1),伺服电机(51)输出轴一端焊接有动力轴(52),动力轴(52)与安装座(3)转动式连接,动力轴(52)上固接有动力曳引轮(53),动力曳引轮(53)上绕有三曳引绳(54),曳引绳(54)穿过电梯井架(1),三曳引绳(54)两端均与电梯井架(1)内顶部固接,电梯井架(1)上滑动式连接有对重块(55),对重块(55)与固定导轨架(4)滑动式连接,对重块(55)上方转动式连接有对重曳引轮(56),三曳引绳(54)绕于对重曳引轮(56)上,电梯井架(1)下方竖直滑动式连接有曳引滑框(57),曳引滑框(57)与固定导轨架(4)滑动式连接,曳引滑框(57)内固定安装有轿厢(58),曳引滑框(57)两侧转动式连接有两连接杆(59),曳引滑框(57)顶面设置有两顶部固定座(510),两顶部固定座(510)上共同转动式连接有一对活动轮(511),三曳引绳(54)绕于活动轮(5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对轿厢电梯冲顶情况的多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二级缓冲组件(7),二级缓冲组件(7)设于电梯井架(1)上,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