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870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包括施工项目调研和策划,确定施工技术的研究方向;施工方案可行性论证,明确施工方案;基于BIM信息化技术建立项目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模型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装配式构件生产、运输与质检验收过程管控;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施工模拟和施工过程管理;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立运维管理系统,设计维修管理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对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制造、监理、运输和装配等全过程实时匹配施工过程,快速协调各个环节,严格管控施工质量,精准实时反映施工进度,确保施工效率。确保施工效率。确保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通过可靠连接方式建造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因此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占的比重也不断增大。
[0003]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建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程量庞大,在装配式建筑所用构件的设计、生产、堆放、装配和运维等过程中无法快速有效的匹配施工进度,严重影响施工过程,虽然引入BIM技术进行信息管理,但难以实现全系统、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监管,不能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也不能完全的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从而不能把控各个环节的处理效率,不能满足对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需求,施工中发现问题后反馈沟通环节多、不及时,各专业各环节协同性差,导致施工效率低,大量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堆放养护的管理成本高,造价不低反升,装配式建筑优势难以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装配式建筑过程中预制构件管理与施工过程匹配协调性差,施工效率低下和施工进度缓慢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施工项目方案;S2,基于BIM信息化技术建立项目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模型库;S3,基于BIM技术与RFID技术建立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S4,装配式构件生产、运输与质检验收;S5,施工模拟阶段,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施工模拟;S6,施工管理阶段,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施工过程管理;S7,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立运维管理系统,设计维修管理模块。
[0006]进一步地,步骤S2,基于BIM信息化技术建立项目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模型库,包括如下步骤,S201,设计阶段,通过BIM模型设计软件进行装配式构件建模;S202,装配式深化阶段,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和模拟装配,处理碰撞问题,最终导出铝膜深化图纸。
[0007]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完成装配式构件的设计信息与管理应用,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减少施工现场碰撞冲突,从而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保证施工效率。
[0008]进一步地,步骤S201,设计阶段,通过BIM模型设计软件进行装配式构件建模,包括如下步骤,S2011,模拟装配过程,通过装配式构件族建立BIM装配模型;S2012,在BIM模型设计软件中为每个装配式构件建立构件编码ID,录入构件信息。
[0009]进一步地,步骤S202,装配式深化阶段,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和模拟装配,处理碰撞问题,最终导出铝膜深化图纸,包括如下步骤,S2021,通过BIM模型设计软件,对BIM模型进行装配式构件尺寸深化设计;S2022,对深化设计后的装配式构件创建仿真模型,进行模拟装配;S2023,实现模拟装配后,导出最终版BIM深化设计图纸;S2024,创建PC装配式构件专业族库和拼接模型。
[0010]进一步地,步骤S4,装配式构件生产、运输与质检验收,包括如下步骤,S401,通过轻量化软件对BIM模型轻量化处理与数据信息化,建立装配式构件生产计划;S402,获取装配式构件信息并生产;S403,通过RFID设备生成构件二维码,标识装配式构件信息并上传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S404,质检装配式构件,生成质检报告并验收入库。
[0011]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实现装配式构件从生产加工到运输存放的全过程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与监控管理,实时匹配施工进度,协调施工过程,实现联动管理的目的,保证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0012]进一步地,步骤S5,施工模拟阶段,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施工模拟,包括如下步骤,S501,管线综合碰撞,对管线密集处进行优化管线排布,避免管线交错碰撞,使空间利用最大化;S502,模拟施工方案,反映施工难点;S503,三维可视化交底,指导施工顺序;S504,虚拟现场场景,安全管理模拟体验。
[0013]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模拟并匹配施工现场,预设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反映施工难点,对预期问题进快速反应,及时处理。
[0014]进一步地,步骤S6,施工管理阶段,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施工过程管理,包括如下步骤,S601,核对装配式构件信息,核实现场安装位置;S602,监控灌浆作业,记录灌浆过程;S603,检查施工结果,制作检查记录;S604,匹配施工进度,施工远程管理。
[0015]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严格管控施工质量,精准反映施工进度,掌握施工现场情况,使施工管控不受距离限制,实现工程远程管控和集中监管。
[0016]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包括项目看板模块、装配式构件管理模块、BIM交底视频库+优秀样板库模块、劳务管理模块、视频监控模块、绿色施工及环
境监测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和安全管理模块。
[0017]进一步地,步骤S7,后期维护阶段,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立运维管理系统,设计维修管理模块,包括建筑维护模块、空间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和防灾管理模块。
[0018]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解决工程单体较多,物业维护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便于后期维修与服务。
[001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BIM技术加速制作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案,使设计与施工高效衔接,通过全生命管理平台对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制造、监理、运输和装配等全过程实时匹配施工过程,快速协调各个环节,严格管控施工质量,精准实时反映施工进度,确保施工效率。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BIM技术预先设计施工模型和模拟施工现场,提前发现施工问题,可视化施工交底,预先模拟施工安全问题,指导施工顺序的同时有效避免施工安全事故。
[0021]3.本专利技术中在施工项目完成后将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中引入建筑维护、空间管理、资产管理和防灾管理模块,解决后期物业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便于后期物业的服务与维修管理工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装配式构件全周期管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4]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施工项目方案;S101,施工项目调研和策划,确定施工技术的研究方向;调研施工项目详细资料,根据对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遵循少规格、多组合和模数化的设计原则,对各专业角度需求进行集合反应,再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施工项目方案;S2,基于BIM信息化技术建立项目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模型库;S3,基于BIM技术与RFID技术建立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S4,装配式构件生产、运输与质检验收;S5,施工模拟阶段,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施工模拟;S6,施工管理阶段,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施工过程管理;S7,后期维护阶段,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立运维管理系统,设计维修管理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基于BIM信息化技术建立项目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模型库,包括如下步骤,S201,设计阶段,通过BIM模型设计软件进行装配式构件建模;S202,装配式深化阶段,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和模拟装配,处理碰撞问题,最终导出铝膜深化图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1,设计阶段,通过BIM模型设计软件进行装配式构件建模,包括如下步骤,S2011,模拟装配过程,通过装配式构件族建立BIM装配模型;S2012,在BIM模型设计软件中为每个装配式构件建立构件编码ID,录入构件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2,装配式深化阶段,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和模拟装配,处理碰撞问题,最终导出铝膜深化图纸,包括如下步骤,S2021,通过BIM模型设计软件,对BIM模型进行装配式构件尺寸深化设计;S2022,对深化设计后的装配式构件创建仿真模型,进行模拟装配;S2023,实现模拟装配后,导出最终版BIM深化设计图纸;S2024,创建PC装配式构件专业族库和拼接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鑫雨张磊张津铭张生韩德永任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