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减损型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867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生态减损型露天煤矿开采工艺,涉及露天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煤层上覆岩层的相关赋存参数;然后,确定待剥离物存放地点,并对地表土层与岩层先后剥离后分别堆放;接着,对煤层进行开采,开采后的原煤层区域回填外排的废岩,内排后的剥离物按实际的地层赋存顺序在后方采空区对应层位进行堆放并压实;最后,将地表土层剥离物分别覆盖在矿坑地表以及外排土场剩余的废岩表层,并进行养分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露天开采的影响区域表层仍是原有的地表土层,不用进行地表废岩土壤化,降低了开采后生态修复的工程量和难度,节约生态修复投入;同时,实现内排后采空区是按照原有地层赋存顺序进行回填的,有利于生态恢复。有利于生态恢复。有利于生态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减损型露天煤矿开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露天煤矿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减损型露天煤矿开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露天煤矿开采与井工开采相比主要缺点是需要剥离煤层之上的覆盖物,覆盖物的一部分或是全部需要排放在露天开采境界之外,将压占大量土地,且需要相应的运费。同时,无序堆放的覆盖物后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复,以减小对矿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0003]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3470262A的中国专利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露天煤田近水平矿床倒堆内排的开采方法,包括(1)将露天矿划分为若干个开采区,开采第一条区的剥离物,堆放于露天开采境界外;(2)剥离台阶可分为一个台阶开采,或者可分为多个台阶开采;(3)当第一条区揭露出的矿床开采完毕之后,第二条区的剥离物排放于第一条区的采空区内,开采出来的矿产经设于沟道两侧或条区中部的出入沟运输通道运出采场之外。虽然大部分剥离物排放于采空区内,节省了外排土场占地,但是对于内外排土区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较大难度的生态修复。
[0004]公开号为CN1114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减损型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确定包括岩性和厚度在内的煤层(4)上覆岩层(2、3)的相关赋存参数;步骤二:确定待剥离物地表土层(1)与岩层(2、3)的存放地点;步骤三:对地表土层(1)与岩层(2、3)先后剥离后分别堆放于指定的存放地点;地表土层剥离物(6)单独堆放,岩层(2、3)剥离出的废岩(5)按剥离顺序依次由下向上进行堆放并进行压实;步骤四:对煤层(4)进行开采,开采后的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生徐祝贺陈树召赵勇强张国军刘勇张润廷张周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