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管套,所述支撑架为长方体结构且外壁上活动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与支撑板相互配合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吸板,所述支撑板朝向支撑架的一侧端面上安装有与第一磁吸板相互配合的第二磁吸板,所述管套为圆柱体结构且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远离管套的一端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阵列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滑动槽。该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便于作业人员的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控制、调节和利用自然界的地面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兴建的各种工程。水利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防洪工程(堤防、水库、蓄滞分洪区、涵闸、排水工程等)、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运及城市供水、排水工程。
[0003]为方便进行引流作业,需要使用到引流装置,为保证引流装置的正常运行,需要使用到支撑设备对引流装置进行固定支撑,为此,提出一种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管套,所述支撑架为长方体结构且外壁上活动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与支撑板相互配合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吸板,所述支撑板朝向支撑架的一侧端面上安装有与第一磁吸板相互配合的第二磁吸板,所述管套为圆柱体结构且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远离管套的一端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阵列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0006]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与管套连接的升降板。
[0007]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内部底端面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横板,所述电机的传输轴穿过横板连接有螺纹杆。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杆朝向内腔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卡孔,所述支撑板通过卡孔与外界的螺栓相互配合。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通过在管套的内部设置可以活动的升降杆,便于在使用时通过升降杆带动安装板进行移动,以此对所需使用的导流设备进行固定,方便作业人员的使用;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多个可以活动的支撑板,便于在使用时通过支撑板对支撑架进行支撑固定,提升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该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便于作业人员的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管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架与支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支撑架、10螺纹孔、100内腔、102放置槽、103第一磁吸板、104管套、105升降杆、106安装板、107安装孔、108固定架、109横板、110滑动槽、111电机、112螺纹杆、113升降板、3支撑板、301第二磁吸板、302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0016]如图1
‑
3所示,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在支撑架1顶部的管套104,所述支撑架1为长方体结构且外壁上活动设置有多个支撑板3,所述支撑架1上开设有与支撑板3相互配合的放置槽102,所述放置槽1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吸板103,所述支撑板3朝向支撑架1的一侧端面上安装有与第一磁吸板103相互配合的第二磁吸板301,通过在支撑架1上设置多个可以活动的支撑板3,便于在使用时通过支撑板3对支撑架1进行支撑固定,提升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管套104为圆柱体结构且内部开设有内腔100,所述内腔100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升降杆105,所述升降杆105远离管套104的一端安装有安装板106,所述安装板106上阵列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7,通过在管套104的内部设置可以活动的升降杆105,便于在使用时通过升降杆105带动安装板106进行移动,以此对所需使用的导流设备进行固定,方便作业人员的使用。
[0017]所述内腔100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架108,所述固定架108上开设有滑动槽110,所述滑动槽110的内部设置有与管套104连接的升降板113,通过在固定架108上设置滑动槽110与升降板113相互配合,保证升降杆105可以稳定的在内腔100进行移动。
[0018]所述内腔100的内部底端面上安装有电机111,所述电机111上连接有横板109,所述电机111的传输轴穿过横板109连接有螺纹杆112。
[0019]所述升降杆105朝向内腔100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112相互配合的螺纹孔10。
[0020]所述支撑板3上开设有卡孔302,所述支撑板3通过卡孔302与外界的螺栓相互配合。
[0021]工作原理:该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在使用时,将该装置放置在指定位置,打开设置在放置槽102内部的支撑板3,通过外界的螺栓与卡孔302相互配合,将该装置固定在地面上,启动设置在内腔100内部的电机111,通过电机111带动螺纹杆112进行旋转,通过螺纹杆112与螺纹孔10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升降杆105在管套104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通过升降杆105的移动带动安装板106进行移动,待安装板106移动至合适高度时,将该装置通过设置在安装板106上的安装孔107与外界的引流装置连接固定。该装置通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性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现有技术设备。该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可广泛使用。
[00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在支撑架(1)顶部的管套(10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为长方体结构且外壁上活动设置有多个支撑板(3),所述支撑架(1)上开设有与支撑板(3)相互配合的放置槽(102),所述放置槽(1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吸板(103),所述支撑板(3)朝向支撑架(1)的一侧端面上安装有与第一磁吸板(103)相互配合的第二磁吸板(301),所述管套(104)为圆柱体结构且内部开设有内腔(100),所述内腔(100)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升降杆(105),所述升降杆(105)远离管套(104)的一端安装有安装板(106),所述安装板(106)上阵列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引流用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0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前进,徐田芳,
申请(专利权)人:杨前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