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结构收敛位移变形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收敛位移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结构收敛位移变形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内部净空尺寸的变化被称为收敛位移,以收敛位移监测值作为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因为比较直观明确而被广泛采用。目前隧道净空收敛监测采用的方法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其中接触式监测主要采用收敛计进行,非接触式监测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收敛计接触式监测主要适用于完成二衬支护(或管片)的在建隧道、或运营隧道,且尽量为小跨径隧道,方能保证测量精度;每个测量断面的逐条收敛测线至少需要两人配合方能完成观测,采用人工手动记录整理观测值,可直观反应隧道收敛情况。全站仪非接触式监测主要适用于完成初期支护的在建隧道,也可以适用于完成二衬支护的在建隧道和运营隧道,且不受隧道跨径大小限制;测量时可自由设站亦可固定测站,至少需要两人配合方能完成观测,一次设站可完成多个测量断面的观测,采用人工记录观测值,经过后处理计算方能换算成收敛测线值,对隧道收敛情况的反应不如收敛计直观和迅速。
[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结构收敛位移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板(2);固定孔(3),设于所述支撑底板(2)的一侧,所述固定孔(3)为一通孔;底板定位桩,设于所述支撑底板(2)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孔(3)之间设有竖直背板(5)隔开;竖直背板(5),与所述支撑底板(2)相连接;及激光测距仪,通过底板定位桩设于支撑底板(2)上,所述激光测距仪的背部与所述竖直背板(5)相贴合,所述激光测距仪的激光头朝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结构收敛位移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侧板(7),与所述支撑底板(2)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王明权,向泽军,冯永能,陈玉,胡波,欧阳明明,李凯,王大涛,郭松涛,吴海洋,侯亚彬,李伟,田海浪,朱波,石勇,祝小龙,马捷,王满,何济宏,高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勘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