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832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整治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高原高地应力隧道裂缝进行统计排查,建立二次裂缝统计表;S2、在隧道底板区域布监控量测点三处,在二衬两侧边墙、两侧拱腰、拱顶布点,底板及二衬布点在同一断面;S3、每隔7天对现场裂缝逐条进行观测,并记录裂缝变化;S4、根据收集到的二衬裂缝,对不同情况的裂缝进行整治处理;S5、裂缝处理后,对处理后的裂缝持续观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裂缝的收集到整治过程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方案,信息采集准确、方案针对性强,能够对不同裂缝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案,有效解决了高应力隧道二衬裂缝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整治施工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 整治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大力建设众多交通隧道、引水隧道等地下工程,其中出现了很多深埋长大隧道工程。 对于地处地质环境复杂、地质构造活跃、地应力极高的青藏高原,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岩爆 灾害问题越来越突出。蕴含在岩体内的高地应力,随着开挖扰动,大部分地应力伴随着母岩 剥落、弹射现象一起释放,还有一部分地应力蕴含在岩体内没有释放出来,待整个隧道贯通 后,整个山体地应力重新分布,前期施工的二衬混凝土出现结构性的裂缝出现。通过地应力 测试成果证实了地应力的聚集存在及应力残余现象,对二衬裂缝现场取芯验证揭示岩体严重 的饼化现象,通过辅助坑道及正洞开挖后岩爆二次发生表现了岩爆现象发生的复杂性及滞后 性,监控量测数据及混凝土开裂形态显示了地应力仍在持续释放的过程,正是由于高地应力 的存在及隧道贯通后的较长时间应力重新分布现象,导致了二衬混凝土结构性受力而产生开 裂现象。
专利技术内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高原高地应力隧道裂缝进行统计排查,建立二次裂缝统计表;S2、在隧道底板区域布监控量测点三处,在二衬两侧边墙、两侧拱腰、拱顶布点,底板及二衬布点在同一断面;S3、每隔7天对现场裂缝逐条进行观测,并记录裂缝变化;S4、根据收集到的二衬裂缝,对不同情况的裂缝进行整治处理;S5、裂缝处理后,对处理后的裂缝持续观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统计表中统计信息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深度和是否出现交叉裂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每个断面共布点8处,每隔15

20m布点一组,每隔7天观测记录一次,持续观测3个月以上,绘制隧道收敛沉降累计变化图,采用曲线回归法确定沉降收敛变形趋势,确定隧道变形是否稳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裂缝宽度观测采用塞尺,裂缝深度可采用钻孔或裂缝深度检测仪测量,长度观测可采用卷尺测量,裂缝宽度深度测量必须保证在裂缝的同一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若测量数据变化很小或无变化,可将观测周期调整至10

15天/次,持续观测3个月,若二衬裂缝无变化,再按裂缝严重程度进行整治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二衬裂缝整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对于自然裂缝发现以来宽度无变化且宽度小于1mm的裂纹,采用沿缝凿孔压浆封堵处理,注浆材料采用环氧树脂浆液,浆液配比:6101环氧树脂:二甲苯:501号稀释剂:乙二胺=100:30~40:20:10,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

布孔

钻孔

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斌白国峰乔志斌李建军包烨明刘渺杨玉彬党绪平李明曾根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