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多级吸能的支撑式导框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碰撞吸能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多级吸能的支撑式导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全世界对列车的碰撞安全性要求都越来越高,而列车安全性问题的解决措施不仅仅是针对事故的预防,更重要的是降低事故发生后的损失,为乘员安全与保护提供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因此列车耐撞性设计是首选的事故损失降低措施。每个运行列车都需要提供一个在其运用环境中被接受的耐撞性水平,而该耐撞性水平由满足被动安全要求的列车吸能能力所决定,这就需要对列车中各司机室端部的变形吸能区域的主要吸能部件进行详细的设计和优化。
[0003]现有技术的吸能装置的导框结构均为固定结构,当吸能结构变形行程超过前端车钩导杆长度后,吸能结构无法再继续变型吸能,因此吸能能力受导框尺寸制约严重。受前端固定式车钩影响,吸能结构最大有效压缩行程一般均小于70%,因此不能充分利用吸能装置的总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多级吸能的支撑式导框结构,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多级吸能的支撑式导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安装板(1)、后安装板(2)、导向板(3)、一级导框(4)、二级导框(5)、剪切固定装置(6)、支撑导向装置(7)和主吸能结构(8),所述安装板(1)用于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钩相连,所述后安装板(2)用于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体前端相连,所述前安装板(1)和所述后安装板(2)之间形成有一安装腔,所述导向板(3)、一级导框(4)、二级导框(5)、支撑导向装置(7)和主吸能结构(8)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一级导框(4)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且两个所述一级导框(4)的前端均与所述前安装板(1)固定连接,所述级导框(5)也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二级导框(5)的前端分别通过所述剪切固定装置(6)与两个所述一级导框(4)的后端相连接,两个所述二级导框(5)的后端均与所述后安装板(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3)设置在两个所述一级导框(4)之间且能在车钩导杆(10)的作用下沿所述一级导框(4)的轴向滑动;所述主吸能结构(8)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导向板(3)相连、后端与所述后安装板(2)相连;所述支撑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板(2)上并与所述主吸能结构(8)套接相连,以保证载荷能够严格沿轴向传递;当发生碰撞时,所述导向板在所述车钩导杆的纵向力作用下沿所述一级导框的轴向向后平移;随后当车钩完全压缩即所述车钩导杆的前端面与所述前安装板的前端面齐平时,所述剪切固定装置受力失效,所述一级导框沿所述二级导框的轴向向后平移,退缩到所述二级导框内部,直至所述主吸能结构完全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多级吸能的支撑式导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向装置(7)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竖板(7.1)和连接两块所述竖板(7.1)的横板(7.2),所述横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主吸能结构(8)贯穿的多个第一贯通孔(7.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多级吸能的支撑式导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竖板(7.1)的内侧还各设有用于加强的两块直角肋板(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多级吸能的支撑式导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导框(4)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滑轨(4.1),所述一级导框(4)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滑槽(4.2);所述二级导框(5)的内侧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滑槽(5.1),且所述第二滑槽(5.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滑轨(4.1)的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多级吸能的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