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821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内部的卷线筒,卷线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轴,主轴的外侧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绞盘同步链轮和位置检测齿轮,箱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绞盘电机组件,绞盘电机组件的输出端通过链条与绞盘同步链轮实现传动连接,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合电机组件,箱体内腔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位置检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该自动电缆盘装置,实现授电端和供电端连接器的自动对接和分离,解决汇流环不适用于大功率多路电缆盘的问题,极大提高装置的可靠性、费效比和工作效率,连接器采用了内嵌式盲插对接和自动分离方式,有效缩减了设备的外形尺寸,并减小了电缆盘的重量。并减小了电缆盘的重量。并减小了电缆盘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具体为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盘广泛应用于电流传输,通过电缆的敷设、回收和电路连接,实现用电设备的供电,根据电缆盘的发展现状,其可分为手动操作和电动操作两种。其中,电动电缆盘通过电机驱动实现电缆的自动拉出和卷绕。与手动电缆盘相比,电动电缆盘在电缆敷设和回收时的工作效率更高。
[0003]在用电设备工作时,电缆盘供电端和授电端需要保持连接,而电缆盘在卷绕过程中,连在一起的供电端和授电端容易因为旋转而导致电缆缠绕和打结,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连接器手动对接和分离,或采用汇流环的方式,后者适用于电缆总路数少、功率小且空间较大的情况,能够在电缆盘转动的过程中保持供电端和授电端连接器的连接,并且保证电缆不会缠绕或打结,但是,汇流环成本较高且重量较大,需要在每一路电缆上均配备一个独立的汇流环。此外,汇流环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电火花且易磨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可靠性逐渐降低。
[0004]为此特提出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当电缆盘总路数较多、功率较大且空间受限时,在电缆自动敷设和卷收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电缆盘的自动对接和分离,使电缆盘的结构更加紧凑,并提高其可靠性、费效比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内部的卷线筒,所述卷线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外侧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绞盘同步链轮和位置检测齿轮,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绞盘电机组件,且绞盘电机组件的输出端通过链条与绞盘同步链轮实现传动连接,所述箱体内腔的右侧设置有与位置检测齿轮相适配的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主轴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主轴丝杠,所述主轴丝杠的外表面且位于位置检测齿轮的右侧套设并固定连接有分合齿轮,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分合齿轮相适配的分合电机组件,所述主轴丝杠的右端贯穿箱体并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卷线筒的左侧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左侧转动连接,并且主轴丝杠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卷线筒内腔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主轴丝杠的外表面且位于卷线筒的内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授电固定盘,所述箱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授电固定盘相适配的供电固定盘,且供电固定盘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授电固定盘相适配的导向板。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绞盘同步链轮、绞盘电机组件、位置检测齿轮和位置
检测组件的设置,将多路电缆同时自动拉出并牵引至相应的转接板,或将电缆从转接板自动收回并卷绕至卷线筒上,利用主轴丝杠、分合齿轮、分合电机组件和导向板的配合设置,控制授电固定盘做直线进给运动,实现授电端和供电端连接器的自动对接和分离,从而解决汇流环不适用于大功率多路电缆盘的问题,极大提高电缆盘的可靠性、费效比和工作效率,此外,连接器采用了内嵌式盲插对接和自动分离方式,有效缩减了设备的外形尺寸,并减小了电缆盘的重量。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卷线筒的外部缠绕设置有若干根电缆,所述电缆远离卷线筒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且授电固定盘的表面浮动连接有与电缆相适配的插头,所述供电固定盘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插头相适配的插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头通过浮动连接器浮动连接在授电固定盘上,在授电固定盘端面所在平面内可以小范围自由活动,从而保证与插座的顺利对接。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从动齿轮、同轴齿轮和行星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右侧与同轴齿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同轴齿轮的外表面与行星齿轮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且位于行星齿轮的左侧通过连接块从前往后依次滑动连接有后拨叉和前拨叉,且箱体内腔的底部通过连接板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后拨叉和前拨叉相适配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行星齿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后拨叉和前拨叉相适配的拨杆。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同轴齿轮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箱体内腔的右侧,所述行星齿轮的右侧通过轴承与箱体内腔的右侧转动连接,且从动齿轮的外表面与位置检测齿轮的外表面相啮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行星齿轮和位置检测齿轮的减速比,限定在电缆从卷线筒中完全牵出或全部收回的过程中,行星齿轮转动范围小于一圈,从而配合拨杆的设置,实现对电缆的牵出和收回的极限位置进行监测,从而保证装置的正常有效使用。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板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插头的外表面且位于相邻两个导向板之间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杆,所述连接套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板相适配的导向轮,所述连接套杆的外表面且位于导向轮和固定块之间套设有导向弹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在授电端固定盘上的导向轮,配合导向板的设置,实现授电端插头组与供电端插座组的角度方向的初步导向,进而为插头和插座的有效配合提供保障。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授电固定盘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主轴丝杠相适配的套筒,所述主轴丝杠的外表面且位于套筒的右侧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主轴丝杠的外表面套设并固定连接有与套筒相适配的工型套,所述主轴丝杠的外表面且位于工型套和套筒内腔远离授电固定盘的一侧之间套设有主轴弹簧。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缓冲弹簧的设置,可以降低授电固定盘带动套筒移动过程中对卷线筒内腔右侧的撞击力,保证卷线筒有效使用的同时,配合主轴弹簧的设置,在授电固定盘向线筒内腔左侧移动时,降低插头插入插座中时的冲击力。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授电固定盘的左侧和卷线筒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销,且箱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第二位置传感器。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销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配合设置,实现对插头
位置的监控,从而保证插头和插座的有效对接和分离。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
[0022]进一步的,控制面板用于实现电缆的配电、电机控制和位置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同时,配有控制手柄,设有收线按钮、放线按钮、停机按钮、调速旋钮和电动分离接合按钮。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1)该自动电缆盘装置,通过利用绞盘同步链轮、绞盘电机组件、位置检测齿轮和位置检测组件的设置,将多路电缆同时自动拉出并牵引至相应的转接板,或将电缆从转接板自动收回并卷绕至卷线筒上,利用主轴丝杠、分合齿轮、分合电机组件和导向板的配合设置,控制授电固定盘做直线进给运动,实现授电端和供电端连接器的自动对接和分离,从而解决汇流环不适用于大功率多路电缆盘的问题,极大提高电缆盘的可靠性、费效比和工作效率,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包括箱体(1)和安装在箱体(1)内部的卷线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筒(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轴(3),所述主轴(3)的外侧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绞盘同步链轮(4)和位置检测齿轮(5),所述箱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绞盘电机组件(6),且绞盘电机组件(6)的输出端通过链条与绞盘同步链轮(4)实现传动连接,所述箱体(1)内腔的右侧设置有与位置检测齿轮(5)相适配的位置检测组件(7),所述主轴(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主轴丝杠(8),所述主轴丝杠(8)的外侧且位于位置检测齿轮(5)的右侧套设并固定连接有分合齿轮(9),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分合齿轮(9)相适配的分合电机组件(10),所述主轴丝杠(8)的右端贯穿箱体(1)并通过轴承与箱体(1)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卷线筒(2)的左侧通过轴承与箱体(1)的左侧转动连接,并且主轴丝杠(8)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卷线筒(2)内腔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主轴丝杠(8)的外表面且位于卷线筒(2)的内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授电固定盘(11),所述箱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授电固定盘(11)相适配的供电固定盘(12),且供电固定盘(1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授电固定盘(11)相适配的导向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筒(2)的外部缠绕设置有若干根电缆(14),所述电缆(14)远离卷线筒(2)的一端贯穿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且授电固定盘(11)的表面浮动连接有与电缆(14)相适配的插头(15),所述供电固定盘(1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插头(15)相适配的插座(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电缆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组件(7)包括从动齿轮(17)、同轴齿轮(18)和行星齿轮(19),所述从动齿轮(17)的右侧与同轴齿轮(18)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同轴齿轮(18)的外表面与行星齿轮(19)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增刘欣赵志斌李昊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