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7257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绕线装置。包括岸基箱、储物盒、光纤控制盒和绕线机构,储物盒、光纤控制盒和绕线机构位于岸基箱内,光纤控制盒通过光纤与绕线机构连接,储物盒胶粘固定在岸基箱内,光纤控制盒通过圆柱头螺栓固定在岸基箱内。其实现了整齐排线、自主收放线、移动方便、便于携带和操作,有效地防止炸线等情况发生。有效地防止炸线等情况发生。有效地防止炸线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绕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AUV(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RV(自主/遥控双模式水下机器人)、ROV(遥控式水下机器人)等具备不同功能的水下机器人在测试和使用环节需要带缆操作。线缆一般为电力载波线或者光纤线,其一端连接在水下机器人身上,另一端与岸基箱连接,通过岸基箱可以实时控制姿态、监测程序执行等步骤,其测试所用到的线缆范围一般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主要在湖边、海、河、码头、科考船等户外场景下进行带缆测试和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线缆难收纳,收纳不整齐占用空间;
[0004]2、线缆使用后会出现缠线、弯曲、打结等情况,严重时导致部分线缆处于应力集中,长久会造成线缆损伤;
[0005]3、传统手工收放线缆速度慢,效率低;
[0006]4、使用电动设备收放线缆,遇到线缆带水、海浪、雨雪等情况,电动设备容易失效且造价昂贵,改造困难;
[0007]5、200

300米中大长度线缆较重,运输、移动、开展工作均比较困难;
[0008]6、当线缆两侧均连接时,线缆每沿着绕线轮轴向旋转一圈,线缆自身也会发生周向旋转,如果不予梳理,会使线缆处于应力集中,导致线缆损坏、无法绕线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绕线装置,其实现了整齐排线、自主收放线、移动方便、便于携带和操作,有效地防止炸线等情况发生。
[001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绕线装置,其中,包括岸基箱、储物盒、光纤控制盒和绕线机构,储物盒、光纤控制盒和绕线机构位于岸基箱内,光纤控制盒通过光纤与绕线机构连接,储物盒胶粘固定在岸基箱内,光纤控制盒通过圆柱头螺栓固定在岸基箱内;
[0011]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轴、滑环、左侧板、左支座、右侧板、右支座和插拔手轮,绕线轴呈空心状,绕线轴的左端设有滑环、左侧板和左支座,绕线轴的右端设有右侧板、右支座和插拔手轮,绕线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左侧板、右侧板固定连接,绕线轴的两端外侧分别设有左支座和右支座,左支座和右支座分别通过平圆头螺栓Ⅰ与岸基箱的底部固定连接,左支座和右支座内均固定设有立式轴承座;
[0012]所述滑环包括滑环定子端和滑环动子端,滑环定子端位于滑环动子端的外侧,滑环定子端通过光纤与光纤控制盒连接,滑环定子端的内端面与滑环动子端转动连接,滑环定子端位于左支座的立式轴承座内,滑环定子端的外侧设有滑环外端定位套筒,滑环定子
端的内端设有滑环内端定位套筒,滑环外端定位套筒呈形,包括垂直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和套筒,滑环外端定位套筒的连接板与立式轴承座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滑环外端定位套筒的套筒套在滑环定子端的环形外侧,滑环内端定位套筒套在滑环定子端的环形外侧,滑环定子端的内侧端面与滑环内端定位套筒固定连接,滑环外端定位套筒与滑环内端定位套筒之间固定连接;
[0013]所述立式轴承座和滑环外端定位套筒之间设有左侧外轮轴,左侧板的中心设有通孔,左侧外轮轴穿过该通孔,左侧外轮轴的环形外表面设有轴肩,轴肩与立式轴承座的内表面之间设有轴用弹簧卡簧Ⅰ,左侧外轮轴的内端面与左侧板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左侧外轮轴的内端面还与滑环保护座固定连接,滑环保护座位于滑环内端定位套筒的外侧,光纤的一端与滑环动子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绕线轴的槽口缠绕在绕线轴上;
[0014]所述绕线轴的右端还设有右侧外轮轴,右侧外轮轴穿过右侧板中心的通孔,右侧外轮轴的内端面与右侧板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右侧外轮轴位于右支座的立式轴承座内,右侧外轮轴的环形外表面设有轴肩,轴肩与立式轴承座的内表面之间设有轴用弹簧卡簧Ⅰ,右侧外轮轴的外端套有插拔手轮,立式轴承座的外侧端面与止动法兰固定连接,止动法兰套在右侧外轮轴的外侧,止动法兰内设有蝶形螺栓Ⅰ,蝶形螺栓Ⅰ的端部与右侧外轮轴接触。
[0015]本技术中,所述连接光纤控制盒和绕线机构的光纤外侧设有光纤包络管,光纤包络管的两端分别与光纤控制盒和绕线机构固定连接,光纤包络管、滑环外端定位套筒的连接板依次通过圆柱头螺栓与立式轴承座的外端面固定连接。
[0016]所述左侧外轮轴的外端与立式轴承座的内表面之间呈过渡配合,右侧外轮轴与立式轴承座之间呈过渡配合。
[0017]所述插拔手轮与右侧外轮轴之间呈间隙配合,方便插拔手轮的插入与拔出。
[0018]所述左支座和右支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前端棍棒,前端棍棒的端部分别设有水密插头和水密插头固定套,水密插头和水密插头固定套呈对应设置,水密插头固定套用于固定水密插头,水密插头与光纤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0019]所述滑环动子的前端固定有“一字型”导动杆,“一字型”导动杆设置在滑环保护座的凹槽内,通过滑环保护座约束“一字型”导动杆,使滑环动子端与绕线轴保持同步运动。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通过插拔手轮旋转带动绕线轴转动,完成收放线缆工作;
[0022](2)通过蝶形螺旋Ⅰ的旋开和旋紧,控制收线缆的速度,防止炸线情况发生;
[0023](3)通过固定滑环定子端,保护滑环动子端,解决线缆缠线、弯曲、打结等情况;
[0024](4)通过岸基箱设计,消除线缆带水、海浪、雨雪等工况影响,针对200

300米中大长度线缆较重等情况,也能够轻便的运输、移动以及开展工作;
[0025](5)该装置简单可靠、结构紧凑、便携方便、便于操作、价格低廉,所缠线缆最多可达 360米,能够适应恶劣工况环境。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绕线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岸基箱;2储物盒;3光纤控制盒;4光纤包络管;5圆柱头螺栓Ⅰ;6滑环外端定位套筒;7轴用弹簧卡簧Ⅰ;8立式轴承座;9左支座;10平圆头螺栓Ⅰ;11左侧板;12 左侧外轮轴;13圆柱头螺栓Ⅱ;14圆柱头螺栓Ⅲ;15开槽锥端紧定螺栓Ⅰ;16滑环定子端; 17滑环保护座;18滑环内端定位套筒;19圆柱头螺栓Ⅳ;20滑环动子端;21绕线轴;22光纤;23圆柱头螺栓

;24圆柱头螺栓

;25右侧外轮轴;26右侧板;27右支座;28止动法兰;29蝶形螺栓Ⅰ;30圆柱头螺栓

;31插拔手轮;32水密插头;33水密插头固定套;34 支撑架;35前端辊棒;36圆柱头螺栓

;37圆柱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岸基箱(1)、储物盒(2)、光纤控制盒(3)和绕线机构,储物盒(2)、光纤控制盒(3)和绕线机构位于岸基箱(1)内,光纤控制盒(3)通过光纤与绕线机构连接,储物盒(2)胶粘固定在岸基箱(1)内,光纤控制盒(3)通过圆柱头螺栓固定在岸基箱(1)内;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轴(21)、滑环、左侧板(11)、左支座(9)、右侧板(26)、右支座(27)和插拔手轮(31),绕线轴(21)呈空心状,绕线轴(21)的左端设有滑环、左侧板(11)和左支座(9),绕线轴(21)的右端设有右侧板(26)、右支座(27)和插拔手轮(31),绕线轴(21)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左侧板(11)、右侧板(26)固定连接,绕线轴(21)的两端外侧分别设有左支座(9)和右支座(27),左支座(9)和右支座(27)分别与岸基箱(1)固定连接,左支座(9)和右支座(27)内均固定设有立式轴承座(8);所述滑环包括滑环定子端(16)和滑环动子端(20),滑环定子端(16)位于滑环动子端(20)的外侧,滑环定子端(16)通过光纤与光纤控制盒(3)连接,滑环定子端(16)的内端面与滑环动子端(20)转动连接,滑环定子端(16)位于左支座(9)的立式轴承座(8)内,滑环定子端(16)的外侧设有滑环外端定位套筒(6),滑环定子端(16)的内端设有滑环内端定位套筒(18),滑环外端定位套筒(6)呈形,包括垂直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和套筒,滑环外端定位套筒的连接板与立式轴承座(8)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滑环外端定位套筒(6)的套筒套在滑环定子端(16)的环形外侧,滑环内端定位套筒(18)套在滑环定子端(16)的环形外侧,滑环定子端(16)的内侧端面与滑环内端定位套筒(18)固定连接,滑环外端定位套筒(6)与滑环内端定位套筒(18)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立式轴承座(8)和滑环外端定位套筒(6)之间设有左侧外轮轴(12),左侧板(11)的中心设有通孔,左侧外轮轴(12)穿过该通孔,左侧外轮轴(12)的环形外表面设有轴肩,轴肩与立式轴承座(8)的内表面之间设有轴用弹簧卡簧Ⅰ(7),左侧外轮轴(12)的内端面与左侧板(11)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左侧外轮轴(12)的内端面还与滑环保护座(17)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梓奎刘继鑫申洪彬江景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