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都爱臻专利>正文

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821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包括创面清创装置本体、镊子和第一创面清创刀,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镊子,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创面清创刀和第二创面清创刀,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所述镊子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创面清创刀和第二创面清创刀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齿条。该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对窦道型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较高的实用性。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窦道(腔)型创面是慢性创面的一个形态学类型,例如各类皮肤软组织损伤,如外伤、烧伤、褥疮、糖尿病足及术后难愈切口等,常出现深部组织窦道。窦道创面的自身形态复杂、部位不仅深浅不一,而且窦道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常在组织内弯曲成不同的形状,现有的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在使用时,需根据窦道型创面进行更换不同的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同时有的窦道型创面内部比较模糊,难以准确操作,费时费力。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包括创面清创装置本体、镊子和第一创面清创刀,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镊子,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创面清创刀和第二创面清创刀,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所述镊子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创面清创刀和第二创面清创刀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齿条。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且所述控制芯片与蓄电池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与第二控制按钮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靠近所述控制芯片的一侧设置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的一端连接有抽吸管。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创面清创刀和第二创面清创刀的内侧设有照明灯一,且所述照明灯一通过连接线与控制芯片和蓄电池电性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吸管的一侧设置有照明灯二,所述抽吸管的另一侧设置有高清摄像头。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芯片的内部设有信号接收器,且所述信号接收器采用5G信号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通过创面清创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轮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第二控制按钮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可替换使用第一创面清创刀和第二创面清创刀,便于针对窦
道型创面清创进行分层次手术操作;
[0013]2、该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通过设有储液槽使其通过抽吸管能够将手术中产生的血水进行吸收,防止操作过程中模糊看不清;
[0014]3、该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通过抽吸管的一侧设置有照明灯二,抽吸管的另一侧设置有高清摄像头,通过设有高清摄像头使其能够传输到显示屏中,能够观察的更清楚,同时操作也比较容易。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的局部内部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的图2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创面清创装置本体;2、镊子;3、第一创面清创刀;4、第二创面清创刀;5、第一控制按钮;6、第二控制按钮;7、旋转接头;8、储液槽;9、控制芯片;10、蓄电池;11、抽吸管;12、齿轮;13、齿条;14、照明灯一;15、照明灯二;16、高清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包括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镊子2和第一创面清创刀3,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镊子2,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创面清创刀3和第二创面清创刀4,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5和第二控制按钮6,镊子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7,旋转接头7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连接,第一创面清创刀3和第二创面清创刀4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齿条13。
[0023]其中,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有蓄电池10,蓄电池1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9,且控制芯片9与蓄电池10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通过在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有蓄电池10使其能够为之提供电力,同时通过设有控制芯片9使其能够智能化操作。
[0024]其中,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齿轮12,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连接,齿轮12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第二控制按钮6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通过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连接可替换使用第一创面清创刀3和第二创面清创刀4,便于针对窦道型创面清创进行分层次手术操作。
[0025]其中,靠近控制芯片9的一侧设置有储液槽8,储液槽8的一端连接有抽吸管11,通过设有储液槽8使其通过抽吸管11能够将手术中产生的血水进行吸收,防止操作过程中模糊看不清。
[0026]其中,第一创面清创刀3和第二创面清创刀4的内侧设有照明灯一14,且照明灯一14通过连接线与控制芯片9和蓄电池10电性连接,在第一创面清创刀3和第二创面清创刀4
的内侧设有照明灯一14使其操作的时候更加的清晰。
[0027]其中,抽吸管11的一侧设置有照明灯二15,抽吸管11的另一侧设置有高清摄像头16,通过设有高清摄像头16使其能够传输到显示屏中,能够观察的更清楚,同时操作也比较容易。
[0028]其中,控制芯片9的内部设有信号接收器,且信号接收器采用5G信号端,在控制芯片9的内部设有信号接收器使其能够将拍摄的情况传输到外界设备。
[0029]工作原理:使用时,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有蓄电池10,蓄电池1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9,且控制芯片9与蓄电池10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通过在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有蓄电池10使其能够为之提供电力,同时通过设有控制芯片9使其能够智能化操作,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齿轮12,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连接,齿轮12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第二控制按钮6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通过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连接可替换使用第一创面清创刀3和第二创面清创刀4,便于针对窦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包括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镊子(2)和第一创面清创刀(3),其特征在于,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镊子(2),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创面清创刀(3)和第二创面清创刀(4),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按钮(5)和第二控制按钮(6),所述镊子(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7),所述旋转接头(7)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创面清创刀(3)和第二创面清创刀(4)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齿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创面清创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有蓄电池(10),所述蓄电池(1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芯片(9),且所述控制芯片(9)与蓄电池(10)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窦道型创面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爱臻
申请(专利权)人:都爱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