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96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包括机架、机架驱动装置、精密穴播系统、精量施肥系统、施肥沟覆土部件和排水沟成型部件;精密穴播系统安装在机架上,用于水稻的播种;精量施肥系统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在水稻播种的同时在播下的种子一侧施加肥料;施肥沟覆土部件安装在机架上,用于拨动泥土将泥土覆盖在肥料上;排水沟成型部件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在相邻两列种子之间挖出排水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施肥覆土部件,其拨动泥土将肥料覆盖在土下,一方面不影响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另一方面避免在对秧田灌水排水时将肥料冲走,使肥料被水稻充分的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也避免肥料冲入河流或渗入地下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污染。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为4.5亿亩,占全国谷物播种面积的35%。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水稻直播大多采用撒播或条播,这些播种方式的播种量都过大,而且撒播水稻在田间分布不均匀,会造成水稻长势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降低水稻的产量;机械条播存在易伤种、播深一致性差、行距不易调节、株距控制不准确等问题。此外,我国水稻直播施肥环节多采用表面施肥和全层施肥,由于水稻本身对化肥吸收是有限的,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资源浪费,而且肥料施用的均匀度无法保证,引起秧苗对养分的吸收不均匀,造成水稻生长过程中高矮、长势、结穗等差异性显著,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经济效益。同时化肥施于田间表面,肥料会溶解于水田泥土中,且前期整地、种植以及后期的田间管理均需要对秧田灌水和排水,富含肥料的水源会流入江河及地下,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稻表面施肥或者全层施肥由于肥料表面无覆盖,易于随水流失,肥料被水稻吸收量少,肥料浪费多的技术缺陷。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包括机架、机架驱动装置、精密穴播系统、精量施肥系统、施肥沟覆土部件和排水沟成型部件;机架用于在使用时安装在插秧机底板上并且可相对插秧机底板上下翻转;机架驱动装置在使用时安装在插秧机底板上,用于驱动机架相对插秧机底板上下翻转;精密穴播系统安装在机架上,用于水稻的播种;精量施肥系统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在水稻播种的同时在播下的种子一侧施加肥料;施肥沟覆土部件安装在机架上,用于拨动泥土将泥土覆盖在肥料上;排水沟成型部件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在相邻两列种子之间挖出排水沟并将排水沟处的泥土向两侧拨动。本技术设置施肥覆土部件,其拨动泥土将肥料覆盖在土下,一方面不影响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另一方面避免在对秧田灌水排水时将肥料冲走,使肥料被水稻充分的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也避免肥料冲入河流或渗入地下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本技术在两排水稻之间开设排水沟,在向水稻田内灌水时,水在排水沟内流动,减小对覆盖在肥料上方泥土的冲刷,进一步的减少肥料的流失,减少肥料使用时浪费较多的问题。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二次埋茬平整系统,二次埋茬平整系统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平整耙和安装在机架上用于驱动平整耙转动的平整驱动装置,平整耙在使用状态下位于精密穴播系统与插秧机底板之间,平整驱动装置驱动平整耙转动用于将稻茬按压至泥土内并平整泥土。本技术设置二次埋茬平整系统,在播种水稻前先将
田间土壤整平并掩埋水稻茬,一方面便于水稻茬的分解,另一方面便于施肥沟覆土部件拨动泥土覆盖肥料。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平整耙的数量是两个,两个平整耙对称的设置在机架的两侧,平整驱动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中部,平整驱动装置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平整耙连接,并驱动两个平整耙同步转动。本技术设置两个平整耙,将平整驱动装置设置在两个平整耙之间,减小平整耙的长度,提高平整耙运行的稳定性。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两个划线器,两个划线器分别设置在机架的两侧,划线器的一端通过转动座与机架转动连接,在使用状态下,划线器随转动座转动至另一端与地面接触或域插入泥土中并随机架的前进而在地面上划线。本技术设置划线器,可在播种时,在本技术的左右两侧划线,便于识别已经播种的区域和根据需要设定两次播种之间的距离。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划线器把手,划线器把手包括下把手单元和上把手单元,下把手单元的一端与转动座连接,上把手单元的一端与下把手单元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使用状态下,手握上把手单元的另一端用于扳动划线器把手转动。本技术中上把手单元可通过扳动下把手单元转动,从而驱动转动块和划线器转动,使划线器相对机架转动,本技术中上把手单元可相对下把手单元转动,以在使用状态下使上把手单元朝向机架的方向,减小本技术使用状态下所占用的宽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精密穴播系统包括沿左右方向等间隔的安装在机架尾部的N个种子箱组,其中N是正整数,每个种子箱组包括两个种子箱用于在使用状态下盛放待播种的水稻种子,种子箱的底部开设有与种子箱相通的种子出口,机架的尾部设置有拨种机构,用于在播种时将水稻种子自种子箱内从种子出口拨出。本技术通过设置拨种机构,拨动种子从种子出口向下掉落,通过拨种机构拨动的速度可以调整水稻前后的间距,提高水稻播种的精度。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排水沟成型部件包括连接架和成型头,连接架安装在机架上,成型头设置在连接架上,成型头自前向后的高度和左右方向的宽度均由小变大,并且成型头的左右侧面均为斜面,成型头左右两侧面的顶部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成型头在使用时伸入泥土内,并且成型头的左右两侧而用于在其随机架向前移动时分别将泥土向左右两侧拨动成成排水沟。本技术中的连接架方便排水沟成型部件整体的安装,成型头前端高后端最低处的高度,便于在便用时将成型头插入泥土内,成型头前端窄后端宽的造型,便于将泥土朝向两侧拨动,并且阻力更小。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机架上设置有数量与排水沟成型部件的数量相等的浮板,连接架安装在浮板上。本技术设置浮板,方便将连接架安装在机架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施肥沟覆土部件包括设置在浮板两侧的覆土板,覆土板位于成型头两侧的前方,覆土板在使用状态下底部伸入泥土中并随机架的前进而拨动泥土覆盖在肥料上。本技术中覆土板在随机架前进时,刮动地面上的泥土,使泥土覆盖在肥料上,便于肥料的掩盖。
[0013]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精量施肥系统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肥料盒和安装在机架尾部的出料口,出料口竖直向下设置,肥料盒用于在使用状态下盛放肥料,肥料盒的底部开设有肥料出口,肥料出口处设置有拨料机构,肥料出口与出料口采用管道连通,拨
料机构用于将肥料自肥料盒内拨出并经由管道从出料口掉落在出料口下方的土地上。本技术能过拨料机构拨动肥料盒内的肥料从肥料出口掉出并经管道滑落到出料口,肥料从出料口掉落在地面上,再经由施肥沟覆土部件将泥土覆盖在肥料上即可,采用拨料机构拨动肥料,可提高施肥的精量化。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水稻的播深一致性好、行距容易调节、株距控制准确、肥料施用精,本技术结合水稻穴直播与侧深施肥技术,可在水稻精量穴直播时,同步将肥料施于水稻播种行侧部一定深度,采用本技术播种施肥在精准播种的同时可有效保证水稻秧苗对肥料的吸收,减少肥料浪费,促进秧苗生长,大大减少了水稻播种施肥投入成本,减轻了面源污染。
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用于在使用时安装在插秧机底板(2)上并且可相对插秧机底板(2)上下翻转;机架驱动装置(3),机架驱动装置(3)在使用时安装在插秧机底板(2)上,用于驱动机架(1)相对插秧机底板(2)上下翻转;精密穴播系统(4),精密穴播系统(4)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水稻的播种;精量施肥系统(5),精量施肥系统(5)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在水稻播种时在播下的种子一侧施加肥料;施肥沟覆土部件(6),施肥沟覆土部件(6)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拨动泥土将泥土覆盖在肥料上;排水沟成型部件(7),排水沟成型部件(7)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在相邻两列种子之间挖出排水沟并将排水沟处的泥土向两侧拨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埋茬平整系统,二次埋茬平整系统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的平整耙(8)和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驱动平整耙(8)转动的平整驱动装置(9),平整耙(8)在使用状态下位于精密穴播系统(4)与插秧机底板(2)之间,平整驱动装置(9)驱动平整耙(8)转动用于将稻茬按压至泥土内并平整泥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平整耙(8)的数量是两个,两个平整耙(8)对称的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平整驱动装置(9)设置在机架(1)的中部,平整驱动装置(9)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平整耙(8)连接,并驱动两个平整耙(8)同步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划线器(21),两个划线器(21)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划线器(21)的一端通过转动座与机架(1)转动连接,在使用状态下,划线器(21)随转动座转动至另一端与地面接触或插入泥土中并随机架(1)的前进而在地面上划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精量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划线器(21)把手,划线器(21)把手包括下把手单元(10)和上把手单元(11),下把手单元(10)的一端与转动座连接,上把手单元(11)的一端与下把手单元(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义兵张文毅史志中石蕾范静纪要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远播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