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93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个护带片,所述护带片呈鲸鱼状,其一端头为与人体肩部形状相匹配的扇形槽,另一端头为条形片状,中部为流线形片状,位于扇形槽一端的两个所述护带片之间采用缝合和/或胶粘进行连接,位于条形片状一端的两个所述护带片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粘扣带的圆毛面和刺毛面,在两个所述护带片内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粘扣带的圆毛面和刺毛面,所述第二粘扣带位于扇形槽与流线形片状结合处的下端,在两个所述护带片内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内设置有体温传感器的连接线,以此限制体温传感器脱离护带片,所述护带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带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带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具体涉及为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

技术介绍

[0002]亚低温治疗仪又称降温毯,冰毯冰帽,控温毯等一般由主机和外设附件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包括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外设附件包括水毯,连接管,体温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
[0003]在实际应用中,体温传感器放于患者腋下,当给患者翻身或是患者躁动时,体温传感器易脱落,不能有效的监测到患者的体温,有时即使用胶布固定探头的近端于腋下皮肤上,但当患者躁动,肢体活动时,体温传感器也会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亚低温治疗仪应用过程中亚低温治疗仪容易脱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个护带片,所述护带片呈鲸鱼状,其大头端为与人体肩部形状相匹配的扇形槽,其小头端为条形片状,中部为流线形片状,位于扇形槽一端的两个所述护带片之间采用缝合和/或胶粘进行连接,位于条形片状一端的两个所述护带片的内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子母粘扣带,所述第一子母粘扣带通过粘合将两个护带片佩戴在患者身体上,在两个所述护带片内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子母粘扣带,所述第二子母粘扣带位于扇形槽与流线形片状结合处的下端,并通过粘合将佩戴的两个护带片分隔成肩部部分与身体躯干部分,以此防止整个护带的脱落,在两个所述护带片内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位于所述第二子母粘扣带的上方,所述弹性卡圈内设置有体温传感器的连接线,以此限制体温传感器脱离护带片,所述护带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0006]优选地,在两个所述护带片之间设置有隔离片,所述隔离片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隔离片将两个护带片的扇形槽隔离成适配于肩部的筒状空间。
[0007]优选地,所述隔离片具有伸缩性,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护带片的内侧外表面上。
[0008]优选地,所述隔离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护带片的内侧外表面上,其另一端穿过另外一个护带片,所述护带片上对应所述隔离片活动端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隔离片活动端的内表面上和设置有条形通孔的护带片外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子母粘扣带。
[0009]优选地,所述隔离片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护带片,在两个护带片上对应所述隔离片的两端均开设有条形通孔,在两个护带片的外侧表面上和隔离片的两端内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子母粘扣带。
[0010]优选地,所述隔离片的上端上固定连接有贴合腋下的柔性V型槽,所述体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柔性V型槽上,且与腋下紧密贴合。
[0011]优选地,所述柔性V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线卡槽,所述线卡槽用于限制体温传感器的连接线跑偏。
[0012]优选地,在两个所述护带片连接处之间还缝合和/或胶粘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用于调节护带肩部宽度,以此适应肩部不同厚度的患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2.本技术通过在两个护带片的扇形槽与流线形片状处设置第二粘扣带,将佩戴的两个护带片分隔成肩部部分与身体躯干部分落,同时在在两个护带片之间设置隔离部件加固护带在肩部的结合,以此防止整个护带的脱;本技术在两个护带片连接处增加松紧带,并将隔离部件设置成可调式,以便适合不同人群使用;3.本技术根据人体工程学,将护带片与肩部接触部分设计成与肩部相适应的结构,并在隔离片的上端上固定连接有贴合腋下的柔性V型槽,以此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护带片的主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参考图;
[0018]图中:护带片1、条形通孔101、松紧带2、隔离片3、第一子母粘扣带4、第三子母粘扣带5、第二子母粘扣带6、弹性卡圈7、柔性V型槽8、线卡槽80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0]参阅图1至4,以下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包括有两个护带片1,所述护带片1呈鲸鱼状,其大头端为与人体肩部形状相匹配的扇形槽,其小头端为条形片状,中部为流线形片状,位于扇形槽一端的两个所述护带片1之间采用缝合和/或胶粘进行连接,位于条形片状一端的两个所述护带片1的内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子母粘扣带4,所述第一子母粘扣带4通过粘合将两个护带片1佩戴在患者身体上,在两个所述护带片1内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子母粘扣带6,所述第二子母粘扣带6位于扇形槽与流线形片状结合处的下端,并通过粘合将佩戴的两个护带片1分隔成肩部部分与身体躯干部分,以此防止整个护带的脱落,在两个所述护带片1内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弹性卡圈7,所述弹性卡圈7位于所述第二子母粘扣带6的上方,所述弹性卡圈7内设置有体温传感器的连接线,以此限制体温传感器脱离护带片1,所述护带片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也可以在两个所述护带片1连接处之间还缝合和/或胶粘有松紧带2,所述松紧带2用于调节护带肩部宽度,以此适应肩部不同厚度的患者,所述隔离片3的上端上固定连接有贴合腋下的柔性V型槽8,所述体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柔性V型槽8上,且与腋下紧密贴合。
[0021]在两个所述护带片1之间设置有隔离片3,所述隔离片3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隔离
片3将两个护带片1的扇形槽隔离成适配于肩部的筒状空间,根据隔离片3与护带片1之间的连接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有三种,分别为隔离片3两端均固定连接、隔离片3一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可调节活动连接、隔离片3两端均可调节活动连接,
[0022]实施例一
[0023]所述隔离片3具有伸缩性,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护带片1的内侧外表面上。
[0024]实施例二
[0025]所述隔离片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护带片1的内侧外表面上,其另一端穿过另外一个护带片1,所述护带片1上对应所述隔离片3活动端设置有条形通孔101,所述隔离片3活动端的内表面上和设置有条形通孔101的护带片1外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子母粘扣带5。
[0026]实施例三
[0027]所述隔离片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护带片1,在两个护带片1上对应所述隔离片3的两端均开设有条形通孔101,在两个护带片1的外侧表面上和隔离片3的两端内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子母粘扣带5。
[0028]以上三种实施例中,所述柔性V型槽8的侧壁上开设有线卡槽801,所述线卡槽801用于限制体温传感器的连接线跑偏。
[0029]所述柔性V型槽8优选采用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0030]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个护带片(1),所述护带片(1)呈鲸鱼状,其大头端为与人体肩部形状相匹配的扇形槽,其小头端为条形片状,中部为流线形片状,位于扇形槽一端的两个所述护带片(1)之间采用缝合和/或胶粘进行连接,位于条形片状一端的两个所述护带片(1)的内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子母粘扣带(4),所述第一子母粘扣带(4)通过粘合将两个护带片(1)佩戴在患者身体上,在两个所述护带片(1)内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子母粘扣带(6),所述第二子母粘扣带(6)位于扇形槽与流线形片状结合处的下端,并通过粘合将佩戴的两个护带片(1)分隔成肩部部分与身体躯干部分,以此防止整个护带的脱落,在两个所述护带片(1)内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弹性卡圈(7),所述弹性卡圈(7)位于所述第二子母粘扣带(6)的上方,所述弹性卡圈(7)内设置有体温传感器的连接线,以此限制体温传感器脱离护带片(1),所述护带片(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护带片(1)之间设置有隔离片(3),所述隔离片(3)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隔离片(3)将两个护带片(1)的扇形槽隔离成适配于肩部的筒状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防温度探头脱落的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片(3)具有伸缩性,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护带片(1)的内侧外表面上。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菊王丽丽贺翻玲任燕王亭亭
申请(专利权)人: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吕梁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