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内壁钻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69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内壁钻孔设备,包括运输装置、集装箱、支撑装置、动力控制系统和钻孔系统;运输装置的上端具有用于安装集装箱的支撑底面;集装箱的上端具有可开启或关闭的箱顶舱门;支撑装置安装于集装箱的两端,支撑装置的两侧均具有可伸缩的液压支腿;动力控制系统安装于集装箱内部;钻孔系统包括升降装置、工作平台和钻孔装置,升降装置安装于集装箱内部,工作平台安装于升降装置的上端,钻孔装置安装于工作平台上,本申请通过升降装置提升工作平台后,采用钻孔装置打孔,实现了自动实现打孔的目的,另外,支撑装置保证了打孔过程中钻孔系统的稳定,避免了人员高空作业风险。避免了人员高空作业风险。避免了人员高空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内壁钻孔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内壁顶部和侧面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内壁钻孔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吊柱、锚臂需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隧道顶部;电缆支架、下锚装置等需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隧道两侧混凝土墙面上,为此,需在隧道滤凝土墙面上制作化学锚栓安装孔。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钻孔,一般包括下述步骤:测量、标记孔位;高空作业平台就位支撑;作业平台顶升,把人员机具带到隧道顶面;人工电锤制模和安装工艺孔;安装钻孔模板;肩扛电锤打孔;拆卸模板;处理模板安装膨胀螺栓;平台下降、移至下一工位。
[0003]在上述钻孔作业实施时,由于是高空作业,人工劳动强度高、危险性高;虽然制孔的位置精度能满足安装要求,但孔型尺寸精度较差,胶体用量易超标;制孔时间长,降低了效率。
[0004]因而有必要开发一种智能型的隧道打孔设备,其可以代替人工制孔降低劳动强度;保证孔的形位尺寸公差,降低胶体消耗;降低制孔辅助时间,提高制孔效率,改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表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内壁钻孔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打孔人工劳动强度高,危险性大,孔型尺寸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隧道内壁钻孔设备,包括运输装置、集装箱、支撑装置、动力控制系统和钻孔系统;
[0008]所述运输装置的上端具有用于安装所述集装箱的支撑底面;
[0009]所述集装箱的上端具有可开启或关闭的箱顶舱门;
[0010]所述支撑装置安装于所述集装箱的两端,所述支撑装置的两侧均具有可伸缩的液压支腿;
[0011]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安装于所述集装箱内部;
[0012]所述钻孔系统包括升降装置、工作平台和钻孔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集装箱内部,所述工作平台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并可在所述升降装置的带动下从所述集装箱上端伸出,所述钻孔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用于对隧道内壁进行钻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4]本申请提供的隧道内壁钻孔设备采用集装箱工作站方式,运输方便,安装快捷,可快速投入生产,同时,本申请通过升降装置提升工作平台后,采用钻孔装置打孔,实现了自动实现打孔的目的,另外,支撑装置保证了打孔过程中钻孔系统的稳定,避免了人员高空作业风险。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向相对侧伸缩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套筒、安装于所述套筒内且可滑动设置的滑杆和竖直安装于所述滑杆端部的液压支腿,所述液压支腿的下端安装有支撑垫块,两个支撑组件的套筒并列固定于所述集装箱内部的底面。
[001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升降组件、旋转台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下端与所述集装箱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可通过所述旋转台相当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旋转,所述工作平台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上端。
[0018]进一步的,所述钻孔装置包括平移组件、转动平台、浮动平台和三轴钻孔机构,所述平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上端,所述转动平台安装于所述平移组件的上端,所述平移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平台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方移动;所述浮动平台包括下支撑板、上安装板、转动组件和多个弹性件,所述下支撑板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转动平台上,所述上安装板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可摆动的安装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下支撑板和所述上安装板之间,用于悬浮支撑所述上安装板;所述三轴钻孔机构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板的上端。
[0019]进一步的,所述钻孔装置还包括顶撑框架,所述顶撑框架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板上的框架本体和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上端的顶撑支脚,所述三轴钻孔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本体内部的空腔内,所述顶撑支脚与所述框架本体在竖直方向上可调节的设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四个立柱和安装于立柱之间的连杆,所述上安装板上端面按矩形顶点位置分布安装有四个竖直设置的第一套筒,所述立柱的下端一一对应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顶撑支脚包括伸缩杆和支脚垫,所述伸缩杆的下端一一对应的活动安装于所述螺纹孔,所述支脚垫安装于所述伸缩杆的上端。
[0021]进一步的,所述钻孔装置还包括防护栅栏,所述防护栅栏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四周,所述防护栅栏上安装有可开关的防护门。
[0022]进一步的,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一向轨道、平移滑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向轨道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向轨道沿第一水平方向铺设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平移滑架沿所述第一向轨道滑动,所述第二向轨道沿第二水平方向铺设于所述平移滑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平台沿第二向轨道滑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和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互垂直。
[0023]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板和两个第二连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板竖直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上端中部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板竖直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安装板的下端中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板和所述第二连板平行设置,每一所述第二连板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板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一连板之间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连板铰接于所述转轴的两端;多个所述弹性件均匀分布于所述下支撑板和所述上安装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底端连接于所述下支撑板,顶端连接于所述上安装板。
[0024]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包括按安装需求与支撑装置钻孔系统连接的电控柜、液压站和发电机组,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分布于所述钻孔系统的两端位置。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内壁钻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中去掉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去掉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浮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顶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0037]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内壁钻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装置、集装箱、支撑装置、动力控制系统和钻孔系统;所述运输装置的上端具有用于安装所述集装箱的支撑底面;所述集装箱的上端具有可开启或关闭的箱顶舱门;所述支撑装置安装于所述集装箱的两端,所述支撑装置的两侧均具有可伸缩的液压支腿;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安装于所述集装箱内部;所述钻孔系统包括升降装置、工作平台和钻孔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集装箱内部,所述工作平台安装于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并可在所述升降装置的带动下从所述集装箱上端伸出,所述钻孔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用于对隧道内壁进行钻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壁钻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向相对侧伸缩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套筒、安装于所述套筒内且可滑动设置的滑杆和竖直安装于所述滑杆端部的液压支腿,所述液压支腿的下端安装有支撑垫块,两个支撑组件的套筒并列固定于所述集装箱内部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壁钻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升降组件、旋转台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下端与所述集装箱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可通过所述旋转台相当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旋转,所述工作平台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内壁钻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装置包括平移组件、转动平台、浮动平台和三轴钻孔机构,所述平移组件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上端,所述转动平台安装于所述平移组件的上端,所述平移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转动平台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方移动;所述浮动平台包括下支撑板、上安装板、转动组件和多个弹性件,所述下支撑板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转动平台上,所述上安装板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可摆动的安装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下支撑板和所述上安装板之间,用于悬浮支撑所述上安装板;所述三轴钻孔机构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板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内壁钻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装置还包括顶撑框架,所述顶撑框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庆孔化蓉张云峰刘建中周晓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科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