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有止回螺钉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67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置有止回螺钉的连接结构,至少包括连接件和止回螺钉,所述连接件为塑料材质,所述止回螺钉至少包括螺帽、自攻螺纹段、衔接段、止回段以及锥状尖端,所述自攻螺纹段上设置有自攻螺纹,所述止回段与衔接段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面向螺帽一侧的止回台阶;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由相对设置的第一区间壁和第二区间壁构成的连接区间。本实施例配置有止回螺钉的连接结构,无论杆体如何绕止回螺钉旋转,都不会造成止回螺钉的松动与脱落,可靠性更强;安装过程中,仅使用止回螺钉一个部件,驱动止回螺钉旋转即可完成安装,其安装方式更为简洁,安装效率更高。安装效率更高。安装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1≤D0;以及
[0017]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第一过孔同轴并贯穿所述第二区间壁,所述第二过孔的直径为d2,其中,d2<D1;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一区间壁外侧距离所述第二过孔对应的第二区间壁外侧的长度为L1,所述螺帽距离止回台阶的长度为L2,其中,L1≤L2。
[0018]一种优选的实施例,D1与D0的差值不大于0.5mm。
[0019]一种优选的实施例,d1与D0的差值为0~0.5mm。
[0020]一种优选的实施例,d2与D1的差值为0.2~0.5mm。
[0021]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螺帽的端部设置有工具结合部。
[0022]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工具结合部为十字凹槽或内六角凹槽。
[0023]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区间壁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同轴并用于容置所述螺帽的沉槽。
[0024]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区间,多个所述连接区间的朝向不同。
[0025]本实施例配置有止回螺钉的连接结构,其工作原理为,止回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过孔、杆体上的第三过孔以及第二过孔的过程中,依靠自攻螺纹段通过第一过孔时产生的推力以及锥状尖端的引导作用,止回段会强行从第二过孔中通过,而第二过孔在止回段通过时产生一定的形变,而在止回段通过后形变恢复,止回台阶与所述第二区间壁的外壁相对,由于止回段的外径略大于第二过孔的直径,在无导向结构的情况下,止回段无法从第二过孔退回。
[0026]本实施例配置有止回螺钉的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中螺栓、螺母连接的方式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无论杆体如何绕止回螺钉旋转,都不会造成止回螺钉的松动与脱落,可靠性更强。
[0028](2)安装过程中,仅使用止回螺钉一个部件,驱动止回螺钉旋转即可完成安装,其安装方式更为简洁,安装效率更高。
[0029](3)与现有技术中容置螺母的容置区间相比,止回段和锥状尖端所需要的空间更小,使得连件件的结构可以更加优化、合理。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连接件与杆体通过螺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实施例中配置有止回螺钉的连接结构与杆体的连接示意图;
[0033]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剖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实施例中止回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实施例中配置有十字凹槽的止回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本实施例中配置有内六角凹槽的止回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1]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配置有止回螺钉的连接结构,其包括连接件20和止回螺钉10,通过止回螺钉10将杆体30与连接件20连接在一起。通常,连接件20为塑料件,通过注塑加工而成。
[004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0如图5所示,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杆体30端部的连接区间23,并且,多个所述连接区间23的朝向不同。
[0043]其中,本实施例的连接区间23,由相对设置的第一区间壁21和第二区间壁22。其中,第一区间壁21上贯穿设置有第一过孔24,该第一过孔24的直径为d1。其中,第二区间壁22上贯穿设置有第二过孔25,该第二过孔25与第一过孔24同轴,该第二过孔25的直径为d2。
[0044]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间壁21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孔24同轴的沉槽27。
[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24对应的第一区间壁21的外侧(即沉槽27的槽底)距离所述第二过孔25对应的第二区间壁25外侧的长度设定为L1。
[0046]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别之处,其中,本实施例的止回螺钉10的结构如图6

图8所示,包括螺帽11、自攻螺纹段12、衔接段14、止回段15以及锥状尖端16。
[0047]其中,所述自攻螺纹段12自螺帽11的一端轴向延伸,其外周设置有自攻螺纹13,该自攻螺纹段12的底径为D0。
[0048]其中,所述衔接段14自自攻螺纹段12远离螺帽11的一端轴向延伸,且所述衔接段14的外径向远离螺帽11的一端逐渐减小。该衔接段14远离自攻螺纹段12的一端则为止回段15,该止回段15与衔接段14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面向螺帽11一侧的止回台阶17,其中,所述止回段15的直径为D1。
[0049]其中,所述锥状尖端16设置于止回段15远离衔接段14的一端。
[0050]本实施例中,其中,D1<d1≤D0,作为优选,D1与D0的差值不大于0.5mm,d1与D0的差值为0~0.5mm。即,基于上述尺寸对应关系,在安装过程中,止回螺钉10的止回段15可以顺利的穿过第一过孔24,而止回螺钉10的自攻螺纹段12在通过第一过孔24时,由于连接件是塑料材质,自攻螺纹13会与第一过孔24的内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自攻螺纹13破坏第一过孔24的内壁,在第一过孔24的内壁形成螺纹,以与自攻螺纹段12螺纹配合。
[005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其中,d2<D1,d2与D1的差值为0.2~0.5mm,即止回段15的
外径略大于第二过孔25的直径。
[005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螺帽距离止回台阶的长度为L2,并且,L1≤L2。
[0053]基于上述尺寸对应关系,由于连接件是塑料材质,具有一定形变恢复能力,在安装过程中,虽然止回段15的外径略大于第二过孔25的直径,基于自攻螺纹段12通过第一过孔24时产生的推力以及锥状尖端16的引导作用,止回段15会强行从第二过孔25中通过,而第二过孔25在止回段15通过时产生一定的形变,而在止回段15通过后形变恢复。此时,如图4所示,止回台阶17与所述第二区间壁22的外壁相对,由于止回段15的外径略大于第二过孔25的直径,在无导向结构的情况下,止回段15无法从第二过孔25退回。
[0054]如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置有止回螺钉的连接结构,至少包括连接件(20)和止回螺钉(10),所述连接件为塑料材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螺钉(10)至少包括:螺帽(11);自攻螺纹段(12),所述自攻螺纹段自螺帽的一端轴向延伸,所述自攻螺纹段上设置有自攻螺纹(13),所述自攻螺纹段的底径为D0;衔接段(14),所述衔接段自自攻螺纹段远离螺帽的一端轴向延伸,且所述衔接段的外径向远离螺帽的一端逐渐减小;止回段(15),所述止回段位于所述衔接段远离自攻螺纹段的一端,所述止回段与衔接段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面向螺帽一侧的止回台阶(17),所述止回段的直径为D1,其中,D1<D0;以及锥状尖端(16),所述锥状尖端设置于止回段远离衔接段的一端;所述连接件(20)至少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区间(23),所述连接区间由相对设置的第一区间壁(21)和第二区间壁(22)构成;第一过孔(24),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区间壁(21),所述第一过孔的直径为d1,其中,D1<d1≤D0;以及第二过孔(25),所述第二过孔与第一过孔同轴并贯穿所述第二区间壁(2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士涵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忠恒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