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属于医疗数据处理领域。主要包括,第一纳排过程,分别提取疾病分类编码包括创伤疾病编码的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和诊断名称包含创伤相关关键词的第二备选创伤数据集;第二纳排过程,分别提取第二备选创伤数据集中,具有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疾病分类编码的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和不具有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诊断名称的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以及,第三纳排过程,根据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诊断名称出现的频率,对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以及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创伤患者数据库就诊记录总集。能够提高创伤患者就诊记录纳排的实时性、智能性和准确性。智能性和准确性。智能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数据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推进,各医院已经建立了医疗信息系统,极大的方便了医疗人员在对历史病历的搜索等操作。
[0003]在建立创伤患者的电子医疗信息纳排数据时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原始创伤患者就诊记录原始、分散、数据格式不统一。传统的创伤患者信息识别是通过人工对患者诊断信息进行识别,这样不仅数据量十分庞大,劳动强度大,数据的及时性也低,而及时且准确纳入创伤患者,是建立创伤数据库的核心部分。
[0004]其次,因为存在使用不同的诊断标准的情况,使得诊断名称和疾病分类编码不能准确对应,导致使用信息技术建设创伤数据库时,出现错纳误纳创伤患者的问题。
[0005]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结合疾病分类编码和诊断名称,能够兼容各种诊断标准创伤患者纳排的算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其包括:
[0008]第一纳排过程,分别提取预定范围内所有患者的电子就诊记录中,疾病分类编码包括创伤疾病编码的电子就诊记录和诊断名称包含创伤相关关键词的电子就诊记录,得到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和第二备选创伤数据集;第二纳排过程,分别提取第二备选创伤数据集中,具有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疾病分类编码的电子就诊记录,和不具有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诊断名称的电子就诊记录得到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和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以及,第三纳排过程,根据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诊断名称出现的频率,对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以及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创伤患者数据库就诊记录总集。
[0009]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装置,其包括:第一纳排模块,用于分别利用预定范围内所有患者的电子就诊记录中,疾病分类编码包括创伤疾病编码的电子就诊记录和诊断名称包含创伤相关关键词的电子就诊记录,得到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和第二备选创伤数据集;第二纳排模块,用于提取第二备选创伤数据集中,具有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疾病分类编码的电子就诊记录得到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并且提取第二备选创伤数据集中不具有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疾病分类编码的电子就诊记录得到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以及,第三纳排模块,用于根据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诊断名称出现的频率,对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以及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创伤
患者数据库就诊记录总集的模块。
[0010]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操作以执行方案一中的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
[0011]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操作以执行方案一中的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
[001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本申请的数据纳排方法结合疾病分类编码和诊断名称,能够兼容各种诊断标准下的创伤患者纳排算法,对各种创伤患者就诊记录进行统一自动纳排,将人们从繁复的传统纳排方式中解放出来,以提高系统信息的实时性、智能性和准确性,并有效解决创伤数据库错纳漏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申请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2是本申请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6]图3是本申请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7]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申请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0]在建立创伤患者的电子医疗信息进行纳排数据时会面临一些问题。
[0021]首先,因为创伤按受伤部位可分颅脑伤、颌面部伤、眼外伤、胸背部伤、腹腰伤、骨盆伤、脊柱脊髓伤、四肢伤等多种,创伤患者相应就诊于神经外科、颌面口腔科、眼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各个科室。且各个科室对创伤病例各自管理,缺乏统一的临床质量管理和科研分析管理,导致出现创伤患者临床管理质量参差不齐与科研数据转化率低
等情况,因此导致创伤科研病例资料分散在不同科室,且资料原始、分散、数据格式不统一。传统的创伤患者信息识别是通过患者诊断信息+人工手段识别,这样不仅数据量十分庞大,劳动强度大,数据的及时性也低,而及时且准确纳入创伤患者,是建立创伤数据库的核心部分。
[0022]其次,因为存在不同的诊断标准,使得诊断名称和疾病分类编码不能准确对应。目前国内通用的标准诊断有ICD9、ICD10,不同地区还有对应的地区标准如【北京市住院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名称与代码标准V6.01版本】等,还有医院未上线ICD诊断标准,使用的是医院自定义的诊断编码及诊断名称进行疾病分类管理。创伤数据库的纳排是难点问题,比如:
[0023]“踝关节骨折(左侧,术后)”、“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和“踝关节骨折(右)”它们的ICD编码都是“S82.882”,“踝关节骨折(左侧,术后)”和“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是术后相关的诊断,需要被排除创伤标记。
[0024]“病理性骨折”,骨肿瘤或者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而来导致的骨折,不是由于创伤导致的;“半月板损伤”,是属于膝关节长期的慢性损伤;两者都需要被排除创伤标记。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纳排过程,分别提取预定范围内所有患者的电子就诊记录中,疾病分类编码包括创伤疾病编码的所述电子就诊记录和诊断名称包含创伤相关关键词的所述电子就诊记录,得到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和第二备选创伤数据集;第二纳排过程,分别提取所述第二备选创伤数据集中,具有所述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所述疾病分类编码的所述电子就诊记录,和不具有所述第一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所述诊断名称的所述电子就诊记录得到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和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以及,第三纳排过程,根据所述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中的所述诊断名称出现的频率,对所述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以及所述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创伤患者数据库就诊记录总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就诊记录包括患者ID、所述诊断名称、所述疾病分类编码以及诊断I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纳排过程包括第一入选创伤数据集提取过程,提取所述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中出现频率高于预定频率阈值的所述诊断名称对应的所述电子就诊记录,并且提取所述第三备选创伤数据集中,出现频率不高于所述预定频率阈值,但经人工判断为创伤相关诊断名称的所述诊断名称对应的所述电子就诊记录得到第一入选创伤数据集;利用所述第一入选创伤数据集对所述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第二入选创伤数据集;以及,将所述第一入选创伤数据集以及所述第二入选创伤数据集进行合并得到所述创伤患者数据库就诊记录总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创伤患者数据纳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一入选创伤数据集对所述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进行进一步筛选得到第二入选创伤数据集的过程包括,提取所述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中与所述第一入选创伤数据集的中的所述诊断名称相同的所述电子就诊记录得到第五备选创伤数据集,并提取所述第四备选创伤数据集中与所述第一入选创伤数据集的中的所述诊断名称不同的所述电子就诊记录中,经人工判断为创伤相关诊断名称的所述诊断名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燕秋,王天兵,马敏,张晨,谭佳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医鸣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