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736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包括具有内腔且顶部设有开口的主体、可收纳于所述主体的内腔中的监测点、用于驱使所述监测点从所述开口处升出至所述内腔外的升降机构以及可活动盖设于所述顶部的开口上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于所述顶部上后,所述密封盖的下方形成封闭所述监测点和所述升降机构的封闭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通过主体收纳监测点,在需要监测时,升降机构将监测点从主体内升出监测,不需要监测时,升降机构再将监测点缩回,然后通过密封盖盖起来后形成封闭空间保护监测点不受损害。闭空间保护监测点不受损害。闭空间保护监测点不受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城市桥梁工程基坑主要用于承台、桥台和扩大基础施工,一般分为无支护和有支护两类,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基坑开挖工程量按基坑容积计算。
[0003]但现有技术中,监测点大多直接暴露在户外,固定在固定的地方,在恶劣天气的环境下,可能会导致监测装置损坏,影响监测结果,降低了监测的效率,而且在户外没有任何防护也可能会受到人为的损害,提高监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包括具有内腔且顶部设有开口的主体、可收纳于所述主体的内腔中的监测点、用于驱使所述监测点从所述开口处升出至所述内腔外的升降机构以及可活动盖设于所述顶部的开口上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于所述顶部上后,所述密封盖的下方形成封闭所述监测点和所述升降机构的封闭空间。
[0006]进一步,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内腔为所述放置槽内的槽体空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供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装设的底座,所述监测点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方,所述底座滑设于所述放置槽中。
[0007]进一步,所述放置槽内还具有供所述底座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位于所述放置槽的下部,所述放置槽位于所述滑动槽处的槽宽大于所述放置槽上部的槽宽,所述放置槽的上部和下部的连接处具有阻挡所述底座继续上滑的限制面。
[0008]进一步,所述放置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底座设有可伸出并卡入所述第一固定槽中的伸缩杆。
[0009]进一步,所述底座内具有容纳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设有可将所述伸缩杆推出所述伸缩槽的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一侧与所述伸缩槽的槽壁连接,另一侧与所述伸缩杆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槽贯通至所述主体外。
[0011]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密封盖锁定在所述主体上的锁定组件。
[0012]进一步,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密封盖上的固定块以及设于所述主体上的第三固定槽,封闭时所述固定块卡入所述第三固定槽。
[0013]进一步,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主体的位置的移动轮以及用于固定所述主体的位置
的固定组件。
[0014]进一步,所述主体一侧设有警示杆和警示牌。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通过主体收纳监测点,在需要监测时,升降机构将监测点从主体内升出监测,不需要监测时,升降机构再将监测点缩回,然后通过密封盖盖起来后形成封闭空间保护监测点不受损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升降机构未升起);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升降机构升起);
[0019]图4为图2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中:1、主体;2、滑动槽;3、底座;4、第一连接杆;5、摄像头;6、第一固定槽;7、伸缩槽;8、伸缩弹簧;9、伸缩杆;10、侧板;11、螺纹孔;12、螺帽;13、螺纹杆;14、第一固定杆;15、警示杆;16、警示牌;17、警示条纹;18、密封盖;19、固定块;20、第二固定槽;21、第三固定槽;22、通孔;23、第二固定杆;24、第二连接杆;25、滑动杆;26、放置槽;27、限位块;28、固定弹簧;29、活动槽;30、减振弹簧;31、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包括具有内腔且顶部设有开口的主体1、可收纳于所述主体1的内腔中的监测点、用于驱使所述监测点从所述开口处升出至所述内腔外的升降机构以及可活动盖设于所述顶部的开口上的密封盖18,所述密封盖18设于所述顶部上后,所述密封盖18的下方形成封闭所述监测点和所述升降机构的封闭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主体1收纳监测点,在需要监测时,升降机构将监测点从主体1内升出监测,不需要监测时,升降机构再将监测点缩回,然后通过密封盖 18盖起来后形成封闭空间保护监测点不受损害。具体地,主体1内具有内腔,可以容纳监测点和升降机构,密封盖18盖起来,就可以保护二者不受外界影响,打开时,监测点就可以开始工作。如图1所示的密封盖18具有一定的厚度,那么它内部的空间配合主体1内部的空间即可组成封闭空间,当然如果密封盖18 没有厚度,就是一块板体,也是可以的,主体1内部的空间设计得大一些即可。优选的,密封盖18与主体1的连接关系为铰接,如此可以通过转动的形式打开或关闭。优选的,监测点为摄像头5。
[0023]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26,所述内腔为所述放置槽26内的槽体空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4以及供所述第一连接杆4垂直装设的底座3,所述监测点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上方,所述底座3
滑设于所述放置槽26中。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内的内腔为放置槽26形成的槽体空间,那么升降机构细化出的底座3即可沿着放置槽26的高度方向滑动,升降机构很简单,其驱动形式可以是人工施力驱动,即手着第一连接杆4或测试点,拉动即可,当然也可以采用例如气缸等线性驱动设备来施加驱动力。优选的,所述放置槽26内还具有供所述底座3滑动的滑动槽2,所述滑动槽2位于所述放置槽26的下部,所述放置槽 26位于所述滑动槽2处的槽宽大于所述放置槽26上部的槽宽,所述放置槽26 的上部和下部的连接处具有阻挡所述底座3继续上滑的限制面。设此滑动槽2 方便底座3滑动,整体截面呈T型,可以形成限制面来阻挡底座3无止境上滑。
[002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放置槽26 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6,所述底座3设有可伸出并卡入所述第一固定槽6 中的伸缩杆9。在本实施例中,开设第一固定槽6并在底座3设伸缩杆9,可以方便限制底座3的位置,即升降到合理的位置后,通过伸缩杆9插入到第一固定槽6中的方式固定好底座3当前的位置,进而固定监测点的位置,方便其工作。优选的,可以采用伸缩弹簧8的弹性力来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且顶部设有开口的主体、可收纳于所述主体的内腔中的监测点、用于驱使所述监测点从所述开口处升出至所述内腔外的升降机构以及可活动盖设于所述顶部的开口上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于所述顶部上后,所述密封盖的下方形成封闭所述监测点和所述升降机构的封闭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内腔为所述放置槽内的槽体空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供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装设的底座,所述监测点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方,所述底座滑设于所述放置槽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内还具有供所述底座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位于所述放置槽的下部,所述放置槽位于所述滑动槽处的槽宽大于所述放置槽上部的槽宽,所述放置槽的上部和下部的连接处具有阻挡所述底座继续上滑的限制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监测点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段伟高伟徐迪罗光胜刘佳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