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恢复采矿后裸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土壤改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736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恢复采矿后裸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原裸地上挖出多道沟,在沟内铺放混合秸秆并压实,随后用原土回填;S2.在沟与沟之间作出垄,然后将垄顶摊平成厢面;S3.在厢面表面施加有机肥,并与表土搅拌均匀,为后续在厢面上种植修复植物做好准备。该方法利用垄沟相间地表结构迅速将多余的降水排走,避免了种植早期的修复植物被水淹而影响存活率;并在沟下深埋秸秆,避免秸秆置于种植区下方而阻断土壤水分毛细管力;沟里少量积水有利于加速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并释放养分元素;分解腐熟的秸秆能为更多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提供食物,利于其数量和多样性的稳定恢复;有益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可促进修复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并减少化肥使用。并减少化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恢复采矿后裸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土壤改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恢复采矿后裸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土壤改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采矿后裸地长期无法实现自然植被恢复往往是因为土壤发育不良、土质极度贫瘠以及保水能力差。现有的采矿废弃裸地生态修复技术多追求迅速复绿效果,存在投入成本高,人工管护强度大等问题,其通过施加化肥促进植物迅速生长,虽然短期复绿效果显著,但忽略或轻视了复绿后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更新能力,在化肥的影响下会出现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等情况,土壤动物群落亦不能有效恢复,在脱离人工管护后修复植被往往迅速退化,无法真正实现修复目的(郑瑞伦等,2021;Ali et al.,2013)。此外,现有采矿后裸地生态修复技术,未考虑科学、合理地利用修复植物秸秆还田利用,也间接增加了修复成本。采矿后裸地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是要重建健康植被,改善土壤质量,恢复生态系统正常功能(Sun et al.,2018;Ngugi et al.,2015)。研究表明,在裸地生态修复中,植被重建与土壤微生物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恢复采矿后裸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原裸地上挖出多道沟,在沟内铺放混合秸秆并压实,随后用原土回填;S2.在沟与沟之间作出垄,然后将垄顶摊平成厢面;S3.在厢面的表面施加有机肥,并与表土搅拌均匀,为后续在厢面上种植修复植物做好准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恢复采矿后裸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混合秸秆的碳氮比为(20~2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恢复采矿后裸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沟的间距为1.4~1.6m,所述沟的宽度为0.4~0.6m,所述沟的深度为0.4~0.6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恢复采矿后裸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混合秸秆铺放的厚度为0.2~0.4m;所述回填的厚度为0.2~0.4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恢复采矿后裸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阳马玲洪亮曾曙才何静张锡州刘明骞吴少金张富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鼎新维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