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96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该锅体组件包括煲体;内锅,所述内锅设置于所述煲体内;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内锅与所述煲体之间以将所述内锅固定于所述煲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锅体组件,内锅设置于煲体内,并通过设置于内锅与煲体之间固定组件固定,需要拿取内锅时,煲体与内锅同步拿取,拿取方便,并且内锅不会在清洗或拿取过程中磕碰而出现破裂等现象,从而能够保护内锅不受损。损。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小型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厨房电器来说,现有的电炖锅、电陶炉的内锅都是与煲体分离,在清洗内锅(陶锅)或拿取过程中都容易出现磕碰,使内锅出现破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该锅体组件的煲体与内锅固定设置,便于拿取和保护内锅。
[0004]本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锅体组件,包括煲体;内锅,所述内锅设置于所述煲体内;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内锅与所述煲体之间以将所述内锅固定于所述煲体。
[0005]本技术提供的锅体组件,内锅设置于煲体内,并通过设置于内锅与煲体之间固定组件固定,需要拿取内锅时,煲体与内锅同步拿取,拿取方便,并且内锅不会在清洗或拿取过程中磕碰而出现破裂等现象,从而能够保护内锅不受损。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煲体包括壳体和固设于所述壳体的底板,所述壳体与所述底板围成容置所述内锅的空间;所述固定组件环设于所述内锅的外周壁,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朝向所述底板凸起延伸的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底板。
[0007]如此设置,内锅容置于壳体与底板围成的空间内,并通过环设于内锅外周壁的固定组件上的连接件与底板固定连接,底板能够防止内锅向下移动,壳体与底板分别从内锅的外周壁与底部保护内锅,保证内锅在拿取时不受损。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凸台和环状的抱箍;所述凸台自所述内锅的外周壁径向凸出;多个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抱箍的外周壁,且沿着所述抱箍的周向设置;所述抱箍围设于所述内锅的外周壁且所述抱箍的一端面搭接于所述凸台,以供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底板。
[0009]如此设置,抱箍设置于内锅外周壁,抱箍靠近连接件延伸方向的一侧边搭接于凸台,连接件固定于底板时将内锅向底部压紧,防止内锅脱出煲体。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抱箍的两端间隔设置形成间隙,其中,所述抱箍的一端上设置有固定件,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固定件穿过的安装孔,以在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后通过紧固件将所述抱箍固设于所述内锅。
[0011]如此设置,间隙便于抱箍安装至内锅外周壁,同时便于调整抱箍的位置,安装完成后,固定件穿过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固定,防止抱箍松动,保证内锅与煲体连接的稳定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抱箍的高度尺寸范围为5mm至200mm。
[0013]如此设置,抱箍的高度限定为5mm至200mm,一方面是避免抱箍高度过低,造成抱箍
与内锅接触面积过小,连接不稳定;另一方面是避免抱箍高度过高,不便于保持抱箍与内锅之间的紧密接触,也容易造成连接不稳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高度尺寸为5mm至150mm。
[0015]如此设置,限定凸台的高度尺寸在合理范围,有利于在满足凸台支撑作用的同时,避免凸台占用内锅的外周壁的面积过大。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数量满足2个至12个。
[0017]如此设置,连接件的数量可以是2个至12个,是为了满足将内锅稳定固定在底板上的同时,避免连接件过多,造成连接件与底板之间的装配固定复杂。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环和多个支撑件;每一所述支撑件固设于所述内锅的外周壁,且与所述内锅的外周壁围成通孔;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件,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内锅的外周壁且搭接于所述支撑件,以使每一所述连接件穿过一个所述通孔以与所述底板固定。
[0019]如此设置,固定环套设于内锅外周壁,支撑件支撑固定环,连接件穿过通孔并固定于底板时将内锅向底部压紧,防止内锅脱出煲体。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3个,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固定环的周向均布。
[0021]如此设置,保证内锅与底板连接的稳定性。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柱;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孔,以使每一所述连接件穿过一个所述贯穿孔后通过紧固件固定。
[0023]如此设置,每个连接件分别穿过一个贯穿孔后通过固定件固定,以使得内锅与底板固定连接。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底板卡接固定。
[0025]如此设置,保证壳体与底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锅的锅口边沿设置有搭台;所述壳体的上边沿设置有适配于所述搭台的支撑台,以在所述内锅位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搭台搭接于所述支撑台。
[0027]如此设置,支撑台在锅口处支撑内锅的搭台,防止内锅向下移动而造成内锅与底板脱落。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锅为陶锅。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提供实施例一的锅体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煲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中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1中底板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1中抱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图1中内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图1中抱箍与内锅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图7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技术提供实施例二的锅体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图9中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为图9中内锅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为图9中内锅与固定环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13为图9中底板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10、煲体;11、壳体;111、第一卡扣;112、支撑筋;12、底板;121、第二卡扣;13、贯穿孔;14、支撑台;20、内锅;21、搭台;30、固定组件;31、连接件;32、凸台;33、抱箍;34、间隙;35、固定件;36、安装孔;37、固定环;38、支撑件;3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45]除非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10);内锅(20),所述内锅(20)设置于所述煲体(10)内;固定组件(30),所述固定组件(30)设置于所述内锅(20)与所述煲体(10)之间以将所述内锅(20)固定于所述煲体(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0)包括壳体(11)和固设于所述壳体(11)的底板(12),所述壳体(11)与所述底板(12)围成容置所述内锅(20)的空间;所述固定组件(30)环设于所述内锅(20)的外周壁,所述固定组件(30)包括朝向所述底板(12)凸起延伸的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件(31);多个所述连接件(31)固定于所述底板(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0)还包括凸台(32)和环状的抱箍(33);所述凸台(32)自所述内锅(20)的外周壁径向凸出;多个所述连接件(31)设置于所述抱箍(33)的外周壁,且沿着所述抱箍(33)的周向设置;所述抱箍(33)围设于所述内锅(20)的外周壁且所述抱箍(33)的一端面搭接于所述凸台(32),以供所述连接件(31)固定于所述底板(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33)的两端间隔设置形成间隙(34),其中,所述抱箍(33)的一端上设置有固定件(35),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固定件(35)穿过的安装孔(36),以在所述固定件(35)穿过所述安装孔(36)后通过紧固件将所述抱箍(33)固设于所述内锅(20)。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33)的高度尺寸范围为5mm至200mm。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体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段维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