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耳捏耳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674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极耳捏耳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涉及电池极耳极耳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传送机构、支撑架以及捏耳装置;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以及传送驱动电机;支撑架包括支撑底板以及支撑顶板;捏耳装置包括液压伸缩缸、U型安装板、L型安装板、电动伸缩杆A以及极耳结构;极耳结构包括若干U型转动杆、若干横轴以及纺锤状捏手。本发明专利技术当蓄电池被传送到指定位置后,极耳结构在液压伸缩缸的带动下,将纺锤状捏手伸入到相邻的两极耳组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A带动牵动连杆前后移动,进而带动若干纺锤状捏手对极耳组最外侧的两极耳捏弯,避免极耳极耳过程中不慎折断,实现较好的捏弯效果。实现较好的捏弯效果。实现较好的捏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极耳捏耳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极耳极耳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极耳捏耳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蓄电池进行加工处理时,同一个蓄电池内有若干电池极板;若干电池极板分为不同的极板组;电池极板上都设有极耳,同一个极板组内的若干极耳构成同一个极耳组。在实际蓄电池加工处理时,需要将同一个极耳组内的最外侧的两极耳相对捏弯,以便后续加工处理。现有的极耳捏弯,多为操作工人通过钳子手动捏弯,效率较低;另外,人工捏弯极耳的时候,容易不慎折断,且捏弯效果不佳。
[0003]因此,需要能够自动化捏弯极耳的装置,避免浪费时间以及人力物力;同时,避免极耳极耳过程中不慎折断,实现较好的捏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耳捏耳装置及其控制系统,通过电动伸缩杆A带动牵动连杆前后移动,进而带动若干纺锤状捏手对极耳组最外侧的两极耳捏弯,解决了现有的极耳极耳过程中不慎折断且浪费人力物力、捏弯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耳捏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11)以及传送驱动电机;所述传送驱动电机驱动传送带(11)转动;支撑架,包括支撑底板(21)以及支撑顶板(22);所述支撑顶板(22)与支撑底板(21)分别位于传送带(11)的上下两侧;所述支撑顶板(22)与支撑底板(21)均通过若干支撑杆(23)支撑;捏耳装置,包括液压伸缩缸(31)、U型安装板(32)、L型安装板(33)、电动伸缩杆A(34)以及极耳结构;所述液压伸缩缸(31)安装在支撑顶板(22)下底面;所述液压伸缩缸(31)与U型安装板(32)的底板外底面连接;所述L型安装板(33)安装在U型安装板(32)的底板一端;所述L型安装板(33)的竖板侧面安装电动伸缩杆A(34);所述极耳结构包括若干U型转动杆(41)、若干横轴(42)以及纺锤状捏手(43);若干所述U型转动杆(41)相互平行的转动安装在U型安装板(32)的两侧板间;所述U型转动杆(41)的两侧杆转动安装在横轴(42)周侧;所述U型转动杆(41)的两侧杆末端间安装纺锤状捏手(43);所述U型转动杆(41)的底杆外侧安装连接块(411);若干所述连接块(411)通过牵动连杆(44)连接;所述牵动连杆(44)与电动伸缩杆A(34)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捏耳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传送带(11)一侧的两支撑杆(23)间安装竖直挡板(51),位于传送带(11)另一侧的支撑底板(21)的上表面安装竖直立板(52);所述竖直立板(52)侧面水平安装电动伸缩杆B(53);所述电动伸缩杆B(53)的输出端安装移动竖板(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极耳捏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挡板(51)外侧面安装步进电机(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小鹏许月刚邓昀峰陈志远裴永峰孙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